APP下载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2020-09-12梁高稳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教育功能中职学校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够、学生缺乏教师的关怀等问题,提出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现路径: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教学环境;创建民主、平等、互相关爱的课堂氛围,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和学生间互动;建立科学的师生双向评价机制,增进师生双向互动,实现平等的双向评价。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课教学 和谐师生关系 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5B-0033-02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 年修订)》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德育途径、德育评价、德育实施等六个方面就中职学校如何开展德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开展德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下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的开展,要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艺双全的技能型人才。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和特征

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特殊人际关系。探讨如何在德育课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明确什么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它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等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本文探讨的“和谐”是在充分承认矛盾的前提下研究事物的内在统一性。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的一种具体、动态且相互的辩证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辅相成、互促互补、互利互惠、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共生关系。

本文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能够实现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并建立起民主、平等学习环境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以两个主体间平等地出现在教育和日常活动中,两者互相融洽、共生共存全面发展的最佳状态。

和谐师生关系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民主平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主与平等观念已在中职学生中广泛传播,学生的民主平等观念在师生交往中表现为要求师生平等、尊重个性,这是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角度而言,师生关系是不能片面地理解成绝对化的平等,而是法律和人格意义上的平等,厘清这个关系是准确把握师生间民主平等关系的前提。二是互爱互助。“爱人者人恒爱之”,这在过去只用于教师爱学生的单向关系,事实上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相近相亲进而相信的师生关系,形成了师生相亲的关系,能实现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好学习氛围。三是做到换位思考和增强互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针对学生“好动手”“不爱听讲”的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换位思考,查找原因制定对策。教师尊重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个性特点,从学生的角色研究问题,避免强势“满堂灌”引发学生厌学。教学实践证明,师生之间的互信程度越高,师生关系越和谐,教学效果越明显。

二、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现实要求

信息化时代,随着学生主体地位和意识的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被打破,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内容和观点往往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一旦师生冲突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很容易出现教学矛盾,甚至会导致教育失败。因此,应以问题为导向,分析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现实要求。

(一)教学创新不足,教学过程师生互动不够。德育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德育方法和手段,根据学情因材施教。但是,有些德育教师习惯用书本的几个知识点生搬硬套解释新问题新现象,有些教师对当今社会热点和出现的各种新形态不关注不思考,一本教案用几年。教师不注重教学创新,不重视研究学生,不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填鴨式”教学,势必造成学生的抵触,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

此外,部分教师把本该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教学过程,变成应付了事,自己随便讲课完成任务。这种“唱独角戏”的授课方式不利于师生间人文情感关怀的形成,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冷漠,引起师生摩擦甚至明显的对抗。因此,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具有现实的迫切性,这也是实现教师和学生相互成长的必由之路。

(二)中职学生的基础薄弱、自制力差,需要更多的教师关怀。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不高,选择就读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求知欲不强。不少中职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需求往往是有求必应,给得多管得少,造成学生自律能力弱,抗挫能力差。不少中职学生片面强调享受和索取,奉献精神被弱化,精神追求空虚,集体主义观念不强,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中职学生的这些情况,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实现路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教学环境。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应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服务人的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是简单地强调教师如何教,而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和学习需求进行调查研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基于新课程标准实施教育教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教师应运用矛盾分析法研究“教”与“学”的内在统一关系,打造教学相长的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将教学的对象看作相对独立存在的学习主体,教学活动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定位好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地位,教学效果要通过学习效果来考量,避免在学习上出现教师“抢位”现象,师生相互不理解,造成“教”与“学”冲突,不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创建民主、平等、互相关爱的课堂氛围,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和学生间互动。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的主要阵地,课堂由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方面活动共同构成,创建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和学生间互动,形成生动、活泼、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课堂教学要坚持民主平等交往,转变过去“一言堂”的师生交往方式。中职德育课作为基础文化课,理论性比较强,对于文化知识比较薄弱、自律性比较差的中职学生而言,学习相对枯燥乏味。教师要研究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发声,共同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教师在吃透教材紧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应设计有利于引起师生和学生间共鸣互动的环节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这就需要教师摆正位置,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以平等主体间的关系与学生开展“教”和“学”的互动,共同探讨知识点,增进师生互相促进,形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其次,以欣赏和激励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特别是学生发言时,及时点评正面激励为主,并提出改进建议,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中职学生由于学业成绩不理想以及社会对中职教育另类看待,造成他们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尊重。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中的热点话题,并设置奖励条件如在平时成绩中加分,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平时发言少的学生,要对敢于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尊重学生表达观点的民主权利,而不是首先考量发言是否正确。教师通过一系列在细节上表现出对学生关注,让学生切实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有利于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三)建立科学的师生双向评价机制,增进师生双向互动,实现平等的双向评价。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实现教学相长有积极的意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大多发生在课堂,“课堂评价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对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结合中职学校在学生学业成绩考评中采取过程考查和结果考查相结合的特点,教师将课堂评价纳入过程考查形成平时成绩的构成部分,有利于增进师生双向互动,培养师生情感。

“教育事业是实践性的事业,离开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理论就苍白无力”。在教育实践中,学校也认识到通过建立学生评价教师的机制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反思,主动转变教育思路提升教学成效,从过去强调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研究教学对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导向,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学校利用网络媒介搭建学生评价教师的平台,引导学生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比如,在教学目标方面,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发言權,通过教学学生是否在情感和学习态度上有积极变化;在教学设计方面,学生是否对教师的课感兴趣,是否引起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问题;在学习评价方面,教师是否及时点评学生发言,上交的作业多久给予反馈等;教师素质方面,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是否注重仪容仪表,做到言行一致,语言得体等。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还可以保证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学校的监督和管理下实施。建立双向的师生评价机制是增进师生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应通过平等的双向评价,搭建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上的双向沟通,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培育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李 海.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灵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8).

[2]邹 群,王 琦.教育学原理[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2.

[3]杨向东.谈课堂评价的地位与重建[J].全球教育展望,2009(9).

[4]于 漪.教师追求德性与智性的提升[J].上海教育,2009(10B).

【作者简介】梁高稳(1985— ),男,壮族,籍贯广西上思,助理讲师,法学学士,现就职于广西银行学校,研究方向为中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教学工作。

(责编 李 言)

猜你喜欢

和谐师生关系教育功能中职学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互动载体探析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德育工作浅谈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做一名有幸福感的教师
漫谈班级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