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对照原则

2020-09-10麻娱婧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突破性巴黎圣母院多角度

麻娱婧

摘要:对《巴黎圣母院》文本从人物、情节、场景三方面来体现雨果的浪漫主义对照原则,在多角度论述的同时探讨雨果对照原则的突破性,结合文本和作者的经历来剖析雨果的内心世界观,探究作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雨果;对照原则;多角度;现实观;突破性

一、对照原则的体现

对照原则是雨果作品的精髓,并贯穿于整部小说中。雨果正是通过鲜明的人物刻画、跌宕的情节描述、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示了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反映了社会现实、深化了作品意蕴。

(一)人物对照

人物对照本质就是围绕着爱斯美拉达、卡西魔多、克洛德以及浮比斯这四个中心人物本身的冲突。

爱丝美拉达有姣好容颜,而卡西魔多是畸形怪物。但爱斯美拉达不能辨别美丑,盲目相信浮比斯。而卡西魔多是爱憎分明的,对养大自己的主教虽心怀感恩,但发现主教的本性后,便毅然转到其对立面。外表的美丑只是烘托出了两者的心灵美,反衬封建王权和教会势力的阴森、黑暗与恐怖。

爱斯美拉达与克洛德的冲突不仅是两种力量的对立,也是两种阶级的对立。爱斯美拉达是底层阶级,但有纯洁的灵魂,用仁慈唤醒爱。克洛德遇到爱斯美拉达后,他就一直被兽欲所支配。上层阶级的身份是他迫害善良平民的工具。当爱斯美拉达要将他所做的坏事公布于众的时候,他却无耻给她加上诽谤罪。

爱斯美拉达与浮比斯是纯真与虚伪的比照,浮比斯在爱斯美拉达的衬托下,更显灵魂的肮脏。爱斯美拉达因浮比斯无辜受刑,浮比斯却不愿意出庭作证。在女孩上绞台的路上,还躲在窗户内和贵族小姐调情,嘲讽爱斯美拉达的天真。两者的矛盾暴露了上层贵族子弟极端利己的恶劣本性与不良风气。

卡西魔多与克洛德可以说是一对典型矛盾。卡西魔多与克洛德表面上是义父子的关系,但实际上是主仆。在书中人物眼中:卡西魔多是怪物,克洛德是善人,但实际卡西魔多却是真善美的代表,克洛德才是丑恶丑的代表。克洛德收留卡西魔多,卡西魔多便将其当成自己的主宰,对他怀有忠诚和感激,为他承受污蔑。卡西魔多对女孩的爱是纯洁高尚的。而克洛德的爱人方式是专制的,仅为满足兽欲。两者对比,衬托了卡西魔多崇高的心灵美,体现了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对抗。

而克洛德和浮比斯虽同为反面人物,也有鲜明对比。克洛德奸诈狠毒,不能满足自己的私欲,便要置对方于死地。而浮比斯只是自私自利的公子哥。克洛德对爱斯美拉达是带着真感情的专制,而浮比斯只有对肤浅肉体的贪恋。这两者虽然有对比,但本质同样是丑恶阵营的代表。

爱斯美拉达和卡西魔多的悲剧,是真善美被压制、毁灭的悲剧,也是平民获得真正精神自由的历史要求在黑暗时代无法实现的悲剧。

(二)情节对照

雨果认为不能单纯把情节的一致等同于情节的单调,整体的一致性并不排斥那些烘托主要情节的次要情节。整部小说情节纵横跌宕,以爱斯美拉达的曲折过程为主线。

爱斯美拉达被卡西魔多劫走和被浮比斯救下这段情是具有对照性的,并与接下来的情节交相呼应。爱斯美拉达被顺利救下,但才刚是她悲惨命运的开始。

爱斯美拉达和浮比斯互诉衷情在先,被诬告判刑在后。在喜剧未完成时,便将剧情转向悲剧。

爱斯美拉达被判刑绞杀时被卡西魔多救下是喜剧性情节,之后因为卡西魔多与乞丐兄弟们产生误会而使爱斯美拉达陷入深层危机是悲剧性情节。卡西魔多是救爱斯美拉达的人,也是耽误爱斯美拉达逃离的人,具有双重性。这个情节也可以说是整个故事的结局,与故事开头愚人节歌舞的喜剧性开场相互,增添了悲剧色彩,也使得矛盾冲突更加尖锐。

(三)场景对照

随着小说情节的慢慢推进和深入,形成了不同场景之间的对照。通过对照有力地反映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深刻矛盾,增添了小说中历史和现实的深度和广度。

小说以艺术性的手法重现了法国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真实历史。作者在作品中所勾勒的两个王朝:一是历史上法兰西路易十一统治下的封建专制王朝,一是雨果带着美好期望所虚构的“奇迹王朝”。表面富丽堂皇,实则丑陋黑暗的封建王朝与表面颓垣断壁,实则和谐美好的“奇迹王朝”形成强烈的对照,透露出了作品的社会背景的美与丑。

封建王朝的法庭表面威严公正, 背地却残酷卑劣。而与之相对照的乞丐怪厅貌似不符合逻辑,实际却是公平民主的。法庭允许提出疑义,过程井然有理, 既没陷害无辜, 也不严刑拷打。

作品还展现了死气沉沉宗教表演和生机勃勃的贫民狂欢節之间的对照。封建宗教上演的寓意剧、宗教神秘剧死板而又无趣,无时不在强调对人性与欲望的压抑。而贫民的狂欢节充满生机,呼唤解放天性。

二、《巴黎圣母院》中对照原则的突破性

雨果本来是处于主流地位的古典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但是在自由主义思想的持续推动下,他的观念产生了质的转变,表现出浪漫主义倾向,成为冲破传统古典主义藩篱的冲锋者,也可以说雨果创立了辩证的二元论。

(一)对古典主义的突破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利用对照原则突破了传统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压制感情的创作风格特征,设计出欲望压倒理性的戏剧化情节。针对古典主义崇尚理性,一味描写美的创作思想,雨果主张用想象和激情的语言,夸张怪诞的手法把崇高优美和滑稽丑怪的紧密结合。这对当时的古典主义者们造成了猛烈冲击。

人物设计上,雨果取了一个畸形的最可厌、最可怕、最完全的人,把他放置在社会最底层、然后给他一个最美好的灵魂,于是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艺术结构上,作品一反传统古典主义对喜剧和悲剧的严格区分,将喜剧和悲剧融合到一起。雨果将爱斯美拉达的经历进行富有戏剧性的创作,并且改变古典主义庄重的创作风格,将杀人、劫法场、逃亡等具有强烈侵略性的情节大胆地加入小说,极大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同时打破了事件在时空的顺序,设置了许多悬念。语言风格上,推翻了古典主义所要求的严肃的台词,大量运用通俗的口语,富有生活情趣,充分体现了雨果对自由创作的强烈愿望。这是雨果由古典主义转向浪漫主义的一大表现,也是他叛逆精神体现。

(二)辩证二元论的建立

雨果的对照原则是从神性与人性、人性与兽性、灵与肉、善与恶、美与丑等二元对立思的维结构上构建起来的,是对立矛盾的统一。其次,雨果对二元对立论的认识是辩证的。

在艺术描写中,雨果注意强调了对立面的对立与统一,因而就具有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和辩证的观点。雨果认为上帝就是一切美好的事物,正义、良心,亦或是真理,而不是所谓条条框框的教条。这一思想认识促使他去运用强烈的反差和冲突去凸显个体当下的感受和情感。这就赋予了在二元论的基础上所构建起的对照原则以创新思想,使其显示出辩证的思维来。

雨果认为充满对立面的生活便是文学艺术,既然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丑,那么在文学的创作就不应该把“丑”排斥在外,真正的文学应该包含着美和丑,而不是单一的美。在小说中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的好与坏共同寓于一个统一体中,突出了雨果认识的辩证关系。

三、结语

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里包裹着深刻的现实主义内容。针对古典主义崇尚理性和分离美丑的文学观点,雨果提出用理想化的想象来改变自然状态,使之凝聚上升为艺术上的对照。小说中艺术性的对照原则,不仅冲破了古典主义的艺术藩篱,在二元论为基础的对照原则中融入了创新性的辩证思维,同时也是实现以作品伟大真实风格的基础。雨果把理想部分和现实部分联合,加强了文学理想与现实需要之间的联系。雨果的对照原则是他对浪漫主义艺术理论的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法]雨果.克伦威尔序言[A].外国文学教学参考资料[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0:300

[2] 罗国祥.雨果学术史研究 [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突破性巴黎圣母院多角度
多角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跟踪导练(二)
跟踪导练(二)
巴黎圣母院起火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除了巴黎圣母院,还有12座教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吉林玉米修饰性育种技术初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探析
一道圆锥曲线问题的多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