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开展文本细读教学

2020-09-10林银法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鲁镇祥林嫂肖像

林银法

老子曾言:“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阅读也是如此。如何使学生在阅读时不“浅尝辄止”,而是深入文本呢?笔者认为,我们要适时开展文本细读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下面,笔者就援引例子,谈谈如何开展文本细读教学。

第一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从宏观上把握文本的内容。

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之前,教师要先带领他们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从宏观上把握文本的内容,对文本获得一个大致的印象。这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生只有知道作者写的是什么年代发生的事情,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写到了哪些人,故事的结局如何,才能有细读文本的可能。例如,在讲解鲁迅的《祝福》时,笔者会让学生阅读,了解故事的内容,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让他们对作品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学生是这样复述的:“《祝福》讲述的是一名农村妇女备受欺凌的故事。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卖给别人。她被逼出逃,在鲁镇鲁四老爷家当佣人,受尽鄙视。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了贺家。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他们很快就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难测,贺老六因伤寒病复发而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受到双重打击的祥林嫂失魂落魄,可是,人们还指责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她用血汗钱捐了门槛,依然摆脱不了被人歧视的命运。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鲁镇一年一度的‘祝福’声中死去。”

第二步: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对细节处进行探究。

1.提醒学生注意文本中的细节

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会将其当故事看,认为只要了解了故事梗概,也就读懂了作品。还有一部分学生将阅读等同于做题,记忆各种答题模板。为了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提醒他们注意文本中的细节。例如,在讲解《祝福》时,为了带领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笔者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

(1)请找出文中有关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并比较其异同。

(2)在三次肖像描写中,作者都写到了祥林嫂的眼睛,请分析其意义。

(3)“我”在文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具有什么作用?

这些问题能够提醒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为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提供一定的帮助。

2.引导学生从细节处进行探究

在提醒之后,教师便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深入探究。例如,针对第一个问题,笔者带领学生找出了这三次肖像描写,之后,让他们思考这三次肖像描写的差异。学生很快就发现,初到鲁镇时,祥林嫂的“两颊还是红的”;再到鲁镇时,“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与“我”相遇时,“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此时,我要求学生再次回到文本,思考是哪些经历导致祥林嫂的外貌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这样,串联起人物经历的所有事情,学生就能感受到祥林嫂的痛苦,并开始关注这种痛苦背后当时的社会与时代对妇女的逼迫,让他们更加同情人物的悲惨遭遇。

3.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创作方法

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还要引导他们关注文本的创作方法。例如,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找出原文中的句子,然后进行分析。学生发现,初到鲁镇,祥林嫂“顺着眼”;再到鲁镇,祥林嫂的“眼角上带些泪痕”;最后一次与“我”相遇,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作者细细描写了人物的眼睛,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眼睛中往往收藏了其生活的经历。如此,学生就能掌握这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即通过人物的眼睛表现人物的性格或精神面貌。

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文本,让他们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文本中的细节,仔细研读,认真探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鲁镇祥林嫂肖像
地毯肖像
论鲁迅小说中的鲁镇空间
《祝福》教学经验分享
画肖像
重释鲁迅笔下“鲁镇”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论鲁迅小说中对“鲁镇”的民俗描写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