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古筝教学中对筝韵美的把握

2020-09-10王计月

红豆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古筝教学审美能力

王计月

【摘要】古筝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具有其独特的筝韵美,本文拟从古筝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出发,以古筝协奏曲《云裳诉》为例,简单阐释筝韵美的内涵及其在乐曲中的表现,并为古筝教学中对筝韵美的把握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古筝教学;筝韵美;《云裳诉》;审美能力

筝,又称古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拥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作为传统弹拨乐器的一种,古筝因其“筝筝”的声音而得名,早在东汉时期,刘熙在其《释名》一书中就已经讲到,“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除了独特的声音之外,古筝有一个区别于其他乐器的独特之处——“以韵补声”。“韵”在古代就有“和谐”之意,而在古筝演奏中,最重要的也是“韵”,这里的“韵”不仅是指古筝演奏者以左手按弦来弥补右手拨弦在发声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古筝演奏中的筝韵之美。因此,在古筝教学中,除了指导学生进行指法和技法的练习,还要注重学生对筝韵美的把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1.古筝教学存在的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提倡,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乐器来增强音乐素养,其中就包括了古筝。然而,有些家长或古筝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古筝考级时能获得很好的成绩,便只重视学生弹奏古筝曲時的熟练程度,要求学生将指法、技法练熟,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练琴。而长时间重复练习古筝指法和技法,学生不仅不能理解曲子中的意蕴,提高自身审美能力,还会觉得枯燥无味,逐渐失去对古筝的热爱。

2.筝韵美

2.1筝韵美的内涵

所谓筝韵美,就是演奏者通过用特定的指法和技法演奏筝这一特定的乐器,将自己对乐曲的把握和理解传达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中主要表现为形韵美、声韵美以及意韵美。

形韵美。古筝的筝韵美首先体现在其形韵之美,包括古筝本身造型的美、演奏者的形态美等。古筝外形古典优雅,线条柔和流畅,配色简单大方,弦身纤细,琴头或琴尾处多纹有吉祥图样,在造型上就给人以东方古典静谧之美。除此之外,演奏者的礼仪,以及弹奏时的指法和动作,在教学中都有严格的标准,据此标准而进行的古筝演奏,则会带来优美的视觉效果。

声韵美。上文已经提到,古筝因其声“筝筝然”而得名,在先秦时期,筝只有五根弦,对应中国传统音乐的“宫商角徵羽”五音,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五弦已不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和技巧的要求,因此筝从五弦筝到十二筝与十三筝的发展,筝弦的成倍增加,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和欣赏性。

意韵美。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不同的人欣赏同样的乐曲,所感受到的意境也不尽相同,每个人的理解、感受不同,而好的乐曲可以给人以悠长的韵味,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意韵之美。

2.2筝韵美在《云裳诉》中的体现

《云裳诉》在引子部分就呈现出一种激昂奋发的强烈感情色彩,左手刮奏与右手扫摇相结合,展现的是陕西音乐的粗犷风格;到了慢板部分,旋律转变为婉转清丽的风格,使欣赏者感受到一种窃窃私语的氛围,动人心弦;不同于慢板部分的缠绵悱恻,快板部分将整个乐曲推向高潮,使欣赏者的感受跟着乐曲的演奏由哀伤婉转向悲郁愤懑转变;尾声阶段,乐曲又转向慢板的唯美哀伤,使欣赏者产生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乐曲凭借古筝独有的音色以及演奏的快慢转换结合,给欣赏者以丰富的听觉享受,这是古筝声韵美的体现;欣赏者随着演奏者营造的氛围体会主人公的忧伤,由此而体现了古筝的意韵之美;此外,演奏者以高超的技巧和优美的姿态给欣赏者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也体现了古筝的形韵美。

3.古筝教学中对筝韵美的把握

在古筝教学中,学生的快速指序练习和审美能力的提高都是十分必要的。快速指序练习能让学生掌握标准的指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对乐曲的熟练度,能够流畅地完成乐曲的演奏,这是演奏者把握筝韵美的前提,演奏者只有将乐曲完整地演奏出来,才能将乐曲中的情感和意境表现出来,欣赏者才能受到感染,深受触动。因此,在古筝教学中,教师还是要注重学生的快速指序练习,指导学生运用手臂、手腕、手指、掌心等部位,先从保证手指头不会滑弦开始,进而逐步训练四指及其与其他部位的配合,训练学生在快速拨动琴弦的同时还要保证琴声音色清晰饱满,而不是沉闷且有很多杂音。

除了对学生手指头功夫的教学之外,在古筝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在教授一首新的乐曲之前,教师首先要做好备课工作,不仅要自身熟练掌握这首乐曲的演奏方法和技巧,而且要充分了解该乐曲的创作背景和情感表达等深层次的文化知识,这样,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花一部分时间向学生简单介绍新授乐曲的创作者和背景等资料,让学生先简单了解其背景和感情基调,接着再进行乐曲演奏方法和技巧的教授,这样,学生对乐曲的表现则会形神兼备,而不是只有形而没有神。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学生是每个不同的个体,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了解每个学生对于同一乐曲的理解,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乐曲的演奏才能更加富有意境,更能打动人。

总之,在古筝教学中,古筝的演奏方法和技巧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把握筝韵美,有利于使学生增强对古筝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发他们对筝韵美的向往。因此,在古筝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要教导学生如何带着满满的情感拨动琴弦,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通过手指的拨动传达出来,给欣赏者带来一场视觉上、听觉上以及心灵上的盛宴。

参考文献:

[1]马语燕:从《云裳诉》中看古筝教学中对筝韵美的把握,北方音乐,2015(15).

[2]刘佳佳:试论古筝教学中对筝韵美的把握,现代交际,2017(23).

[3]吴楠:浅论如何在古筝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知识经济,2014(21).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省庆阳市 745000)

猜你喜欢

古筝教学审美能力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探析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与有效性提升对策
女校教育下艺术概论课堂教学的思考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论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