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比较

2020-09-10吴家璇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0年31期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比较研究

吴家璇

摘要:随着金融学的发展,行为金融学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崛起,被主流的经济学理论所承认,本文基于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理论之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了两者相互融合的趋势。

关键词:现代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研究;比较

一、现代金融学概述

现代金融学的开端是由Markowitz在1952年发表《证券组合选择》一文开始的,1965年有效市场的概念被Fama首次提出,此后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论证,以及各种金融学理论的改进和完善,在20世纪70年代,现代金融学被定义为:在有效市场假设基础上,以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基石的标准金融理论。也确立了现代金融学理论在金融领域的正统地位。

二、行为金融学理论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是“新时代金融”的开始,而其中的代表是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研究的主体是投资者的行为特征,解释了投资者理性决策偏差的原因。在现代金融学发展以来,人们对其进行诸多研究检验,发现了很多不能被现代金融学解释的现象,如股市反应过度,股市溢价效应等,为了解释这种现象,行为金融学被人们所关注,行为金融学分析了标准金融学的理论缺陷,发现了投资者在行为和认知上面的偏差,比如过度自信、保守主义、代表性法则等,并就投资者心理学以及其他学术的经验出发,对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由此可见,行为金融学通过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弥补了现代金融学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金融学的革命,促进了金融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三、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比较

1、研究内容比较

在研究内容上,两者存在共同点: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都是为了实现市场均衡,并且获取合理的产品价格体系。这是两者在研究中的理论目标和主要研究的内容,其中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资产定价。

两者的不同点:首先,两者研究的“视角”不同,现代金融学是在完全理性的框架下建立的理论体系,这也是传统经济学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也就忽视了投资者个体之间在决策行为上的不同。决策者的心理会因为风险的不确定性而变化,也就影响了最终的决策结果,而理性选择具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所以研究“视角”的不同也就照成了两者在研究理论上的不同;其次,现代金融学为研究过程提供了准确的参考标准,它的研究是基于预期效用下的研究,而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往往会存在诸多背离预期效用的现象,因此非有效市场成为了人们研究方向之一,这也照就了以非有效性的行为金融学的发展;最后,现代金融学提供了分析工具,用简明的模型来分析复杂的经济行为,而行为金融学不仅有这些分析工具,更重要的是运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各种假设,通过数据收集来完善理论的缺陷。

2、研究范式比较

(1)研究视角和参照系变化

传承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现代金融学,是以完全理性的范式为基本框架展开研究,而决策者也是完全理性的前提,这种理性是贯穿整个研究理论的核心假设,对决策行为之有简单的测度,而行为金融学突破了现代金融学这种只重视理性投资的范式,运用以人为本生命范式取代现代金融学的研究范式,以投资者心理为基点,研究投资者的行为规律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从而更准确的刻画市场。

行为金融学利用全新的分析工具,通过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经验为基础使其视野更加的开阔,对投资者的行为偏好描述涉及到形成、决策和判断的过程。将这种偏好归纳为:1、对后果本身不重视,只关注行动与参照点的不同;2、更加关注损失,从而对损失更加敏感;3、敏感性会递减;4、风险态度;5、社会动机和公平意识;6、没有稳定的偏好。而这种偏好是在决策中体现出来的,行为金融学就这种研究范式的不同也更加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

(2)决策和判断过程中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中,投资者会根据经验做判断,这种判断可以簡化决策的过程,但是这种判断受到心理以及环境的影响程度很大,会受决策者当时心理的不同而不同,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种不确定性对结果的影响很明显,而认知方式的不同也会加大这种偏差的发生,从而导致决策违背了理性的情况。

3、体系框架比较

现代金融学是对完全理性假设下的市场产品价格机制的研究以及市场效率问题的研究,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设的前提之下,基于资产定价理论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研究体系。现代金融学研究的前提是完美理论下的研究,有效的市场以及完全理性的投资者是前提,而简单的说金融投资过程就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行为金融学体系框架是以人为中心,研究心理学对人们的认知以及决策的偏差的影响,而投资者决策的期望是根据心理不同而不同,不是预期假设的各种理论,环境的变化也是导致偏差的主要因素之一。行为金融学研究了个体之间的作用联系,进一步研究出金融市场整体的行为规律,从而得出市场的价格波动规律。

四、融合趋势研究

从行为金融学的崛起,有关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争论就一直存在,而对于两者地位的认识,一方面,现代金融学理论一直存在下去是因为有其合理性,这种理论可以用简单的工具解释大量的金融学问题,但是一些异常现象的发生,表明现代金融学也有很大的缺陷。另一方面,行为金融学的出现极大的弥补了现代金融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对个体行为的分析上的不足,行为金融学作为一门新的理论,以基本公理为基础,解释市场上的行为偏好导致的结果,从而预测个体的心理变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就上述的观点可以看出,行为金融学和现代金融学的本质没有很大差异,两者的目的都是利用统一的框架来解决金融市场发生的诸多复杂的问题,而当下主流的观点是两者的共同点是可以实现两者融合的前提条件。所不同的是,行为金融学利用心理学的经验对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偏好进行了有效研究和解释,而两者的不同点也可以更加完善金融学领域的理论。

由此可见,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融合是有可能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金融学的发展和完善有很大的作用。就可能性而言,两者的研究对象相同,都是以投资者的为切入点,虽然现代金融学将投资者作了完全理性的假设,而行为金融学是研究了非完全理性下的投资者的行为,但是两者的研究并不是相悖的,存在可以调和的可能性。如前面所述,两者的分歧只是假设理性与否。行为金融学认为在个体进行直观判断时得到的信息是有偏差的,但是这些偏差的阐述也可以让人从中学习并改正,也就是说人在非理性状态下的初始行为最终会变得理性。而且当我们仔细的思考研究会发现,可以用现代金融学理论的理性标准,在行为金融学理论中找出理性成分。再者,行为金融学与现代金融学在模型的建立上是一脉相承的。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相互融合的趋势很明显,对未来金融学的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

五、结束语

当下金融学理论更注重微观现象的研究,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对研究的影响越来越重,所以行为金融学在满足当下的要求同时也为现代金融学的存在问题作出了完善和解释,从人的心理分析问题,完善了现代金融学的不足。行为金融学从全新的的视角出发,提出全新的理论分析方法,应用不同的参考系和现代金融学的分析方法,被现在主流的金融学理论所接受。伴随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发展,行为金融学也将不断发展完善,前景也将更加广阔,但是,就目前来看,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直到现在,行为金融学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理论也只是弥补已有的研究理论的不足,这样是不够的,需要提出一个新的体系,能够解决更多问题,并能包含现有的理论,所以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完善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姜黎黎.  行为金融学与现代金融学:可以期待的融合 [J].经济研究参考.2007(34).

[2]王忠玉.  现代金融学的数量化进程探析 [J].经济评论.2000(04).

[3]谷家东.  现代金融学的困惑和行为金融学的崛起 [J].海南金融.2004(07).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猜你喜欢

行为金融学比较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行为金融学背景下的市场噪声理论浅析
投资者个体与群体行为特征研究综述
基于行为金融学下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融资融券投资者投资行为探究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