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2020-09-10刘艳玲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有效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创设

刘艳玲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中的重点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氛围十分的枯燥和无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教学改革的推行,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加强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问题情境创设的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对这一方法的应用,对数学教学的改进和完善有重要意义,还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引言:

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该方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满足了学生的学习以及认知需求,符合现阶段小学生发展的规律,还能强化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能够在情境化的学习中,充分的感悟数学学习的魅力,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对此,教师应该加强对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并积极有效的创设方法,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问题情境展示出有效的价值,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2]。

1、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该方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教学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可以快速的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精力放在问题上,这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有益的,是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有效路径。

1.2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

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迎合和满足了学生的学习以及發展需求,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不足以及需求,可以强化教学的针对性,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2、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2.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时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真正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因此,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是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为生产生活提供方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善于将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实际意义与作用,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为此,教师应挖掘生活情境中可能出现的数学因素,并对学生进行合适的引导。

例如,在讲授“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出“妈妈去菜市场购买食物”的问题情境:已知妈妈一共有50元,土豆2.5元一斤、玉米3.6元一斤、西兰花6.0元一斤,买了土豆2斤、玉米3斤、西兰花2斤;请问,售货员该找给妈妈多少钱?在这种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能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计算,因此其计算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所学知识也会得到巩固。

2.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为充分提升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应明确此阶段学生具有的好奇心强的独特之处,利用其好奇心提升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但具有有效性,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索中满足求知欲望。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多种多样,常见有讲故事法、玩游戏法等。由于此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若加以适度应用,可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感染性,让学生沉浸其中,全身心投入于课堂学习之中。

例如,在讲授有关“平均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森林王国运动会开幕在即,但是想要参加比赛必须通过回答问题来获得报名资格。随后,教师可以在学生中选拔出一名“森林王国大门安检员”,其余学生则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然后开展抢答比赛。比赛内容可以与“平均数”相关教学内容相结合,例如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动物参与了比赛?如果只有一块蛋糕,该把蛋糕分成几份才能保证每个小动物都能得到蛋糕?在这种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会对平均数的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实现了课堂参与度与课堂效率的双重提升。

2.3创设猜想推测问题情境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一门新知识的必经之路,在小学阶段,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普遍较差,而其思维活动大多源于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因此,教师应对此方面进行引导,即通过对相应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探索本质,让学生亲自做出猜想与假设,并亲身参与到推测、分析中去。如此一来,学生不仅通过创设猜想提升了思维的发散能力,还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推测提升了逆向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授有关“三角形的面积”的知识时,为使猜想与推测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得到实施,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提出层层递进的探索性问题,例如在以往的课程中,已经学习过有关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大家是否还能记起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算公式?当学生回忆起所学知识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加以引导:本节课讲要学习的是三角形面积的一般计算方法,请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区别,并类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尝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诸如此类,在这种引导式的问题背景下,学生可以进行合理外推——若是面积较小的三角形,可以通过数方格的方式计算面积,但此种方法对面积较大的三角形并不适用。而“动态变化”的方式可以将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无限缩短,将其转换成三角形。学生可以以此调动发散性思维,通过比较发现规律,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3、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3]。

参考文献:

[1]史波.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10(11):132-134.

[2]顾丽芳.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教学通讯,2017,20(31):110-112.

[3]李卫平.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文渊(中学版),2019,10(22):233-235.

猜你喜欢

有效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