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人体结构课程闪耀着思政与人文之光

2020-09-10余寅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余寅

摘要:《人体结构》作为五年制医护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和育人至关重要,将思政与人文教育融入到其教学中,对培养新型技能型、实用型医护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思政与人文教育融入到人体结构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人体结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

教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高职医学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医护人才的使命。因此在职业医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及人文素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必须遵循知识、技能教育与政治思想、人文素质教育并重的理念,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也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改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重知识传授而轻德行培育的现状,每位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人体结构是五年制高职医护学生入学后首批接触的与医学密切相关的核心基础课程。近几年来,笔者在讲授《人体结构》课程时,尝试将人体结构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现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1.在理论教学中融入思政和人文教育

在理论课中,深入挖掘人体结构教学中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知识点、素材和相关学科进展,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分析,寻找切入点,不失时机的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教育,学生对于这种模式更易于接受,效果更好。

1.1张海迪案例

为了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成为具有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在讲解神经系统脊髓传导功能时,穿插讲述瘫痪姑娘张海迪的案例:五岁时,张海迪得了硬脊膜外血管病变,导致她高位截瘫。在党和人民的抚育、关怀和帮助下,她没有沮丧,以顽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她自学了小学、中学的基本课程,阅读了一千多册政治、文学、外语等方面的书籍,克服种种困难,成为了一名著名作家,出版了多篇长篇小说、散文集,翻译了许多外文著作。她还帮助周围青年积极进步,鼓励他们为梦想奋斗。

张海迪用顽强的意志粉碎了医生对她生命长度的预言,用积极的态度努力过好每一天,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张海迪生活得如此坚强?是她对共产主义道德信念的趋使。她说过:“只要我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我愿意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愿意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通过此案例我们可以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教育学生要有像张海迪一样的毅力,做一名有责任、有担当的治病救人的医护人员;同时,也要有像张海迪一样的信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2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人体结构是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其发生过程和规律的学科。在讲解消化系统肝脏和胆囊位置、毗邻关系、形态结構等知识时,可将其形容为“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引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相关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担负起医护职责,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1.3把光明留给世界

在讲解“视器”内容时,融入四川泸州某职高学生——曾和国捐献角膜这一案例。该生患有“前列腺横纹肌肉瘤”,这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疾病,恶化程度高,手术不仅要切除膀胱等器官,还要改尿道,治愈的希望渺茫。“儿子,如果有一天你走了,我们把你的眼角膜捐出来,为别人带去光明,你看可以吗?在中国,需要眼角膜的人很多,如果你的能捐出来,你也是其中一位有意义的人”。曾和国答应了,在他的生命进入倒计时,其父亲决定捐献儿子的角膜。讲述这个案例给学生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思考,他是普通市民,却在生活中做出不普通的事,用爱心、善心、真心谱写了大爱之歌。这个案例传递着一种无私奉献的大爱、博爱精神,更相信生命在奉献中延续,让世界充满光明。

2.在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政和人文教育

《人体结构》是一门形态学科,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只有通过很好的实践,才能比较全面地掌握人体结构知识。人体结构实验中所用的标本大多来自遗体捐献,遗体捐献者被尊称为“无语体师”,他们不仅贡献了其躯体,更重要的是向社会展示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这是需要我们学习的重要人文精神。所以在学生进入人体科学馆参观前或实验室利用标本时,引导学生向“无语体师”默哀、鞠躬,以表达敬意,活动上我们还向同学分享了逝者生前决定捐献的遗言、病例及其与病魔抗争的事迹,使学生与逝者建立情感上的联系,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学会感恩,学会奉献。而在实验操作中,教育学生要轻拿轻放标本,一丝不苟,使用完毕要妥善处置保管,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对死者的尊重,践行尊重他人、生命至上理念。

此外,在解剖实践过程中,学生初次接触尸体标本难免会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女学生,更是离得远远的,不敢靠近,不愿意亲自动手接触标本。此时,教师不应有责怪和批评,要对他们进行积极的正面教育。首先,让学生知道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发展的必然规律,死亡只是一切新陈代谢的结束,要在思想上破除封建迷信。其次,适时对学生进行“不怕脏臭、不嫌苦累”的敬业精神教育。教师应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亲自解剖观察标本,起到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从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的品格。在分组解剖和观察标本的过程中要强调分工合作,团结互助,照顾那些视力差或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为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可适当列举一些因解剖关系或解剖要点不清楚、责任心不强造成的医疗事故,如阑尾手术中误将输卵管当作阑尾节除,肌肉注射时因操作不当而误伤了神经等,引发学生注意和深思,从而强化责任感,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

3.在第二课堂中融入思政和人文教育

人体结构教学学时有限,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而且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延伸至课下,开展第二课堂进行思政和人文教育。

学校可定期举办一些如“运动与健康”、“皮肤基础知识”、“头发美容营养食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解剖与运动、解剖与健美和美容等方面的讲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参加。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人体结构知识技能竞赛、人体结构绘图比赛等。通过这些课外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知识,还可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总之,医护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共振共舞的。二者紧密结合,并融入到基础医学教学的课程教学中去,是每位教师的应尽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医护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柳,熊彦娥.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强化人文教育的探讨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5(23):53-55

[2]王海光.在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J].大学教育,2019(3):96-99

[3]李静,李亚平.“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当代医药,2019(3):171-174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
医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现状与对策研究
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