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

2020-09-10王晗奕

新教育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社会热点高校思政教育

摘要:本文首先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做出细致的分析探究,随后阐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之后深入剖析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最后提出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建议性策略,希望可以全面助力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社会热点;高校思政;教育;价值探讨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开始逐年提升,并且也加大了在教育事业上面的投入力度,力求全方位优化教育工作成效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全新类型的人才。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为了有效优化该项教育工作的质量,需要采取多元化教育手段,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融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从而使学生接触到更为广泛的学习领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可以有效优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成效。

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对于学生的考量已经在不再单纯的局限于对成绩的考量,而是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以确保学生达到综合发展的地步,其中道德思想便是一项重要的考察方面,也是衡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基于此,在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便需要注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确保学生能够即更加健康的成长,且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在生活与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逐渐成长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新类型人才[1]。所以,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便逐渐凸显了出来,其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并且能够优化学生处理问题时候的能力,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困难与挫折,并且在遇到失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身的情绪调节来走出困难,从而更好的面对成长道路上的各项挑战,这样便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得到了升华,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高校需要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优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为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增添助力。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授课方式传统老旧

授课方式传统老旧是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影响到高校思政教学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这样不但降低了在思政教学中的教育资源投入回报率,还有可能导致思政教学出现“劳而无功”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高校中部分教师在开展思政教学的过程中还在采用“填鸭式”教学的方式,而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这种教学方式稍显传统老旧,不但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弱化学生在思政课程中学习的效果,也致使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投入出现浪费的情况[2]。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就是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并未对于自身的教学方式做出探究与分析,从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情绪体验与主体地位,同时这种机械式的灌输教育也不再被学生所认可,所以便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倦的其情绪,导致高校思政教学成效不显著。

(二)“掩盖”的授课方式

所谓“掩盖”的授课方式,主要就是指高校思政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会采用避开社会热点问题的方式来阻止学生对于社会上负面信息的讨论与接触,并且其认为社会负面信息会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從而想尽办法在教学中规避掉这种情况,这便是“掩盖式”授课的方式,这显然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针对于高校学生本身来说,其对于社会信息具有执行权,而教师可以隐瞒的方式很明显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并且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即使教师回避这样的话题,可学生还是能够从其他的方面了解到这样的信息,而在这种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心里状态。以上所述之情况显然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并无任何裨益,所以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做出改善与调整,以求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三)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

针对于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来说,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环节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问题,而这种情况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也较为普遍,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是导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果不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3]。在实际中表现为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并未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制教育计划,同时在思政教学中也并未做到关注学生的状态,通常情况下都会呈现出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各行其是”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显然对于高校思政教学工作并没有什么益处,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浪费了高校在其中所投入的教育资源,久而久之,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也便失去了意义,同时也使学生无法获得提升。基于此,若是想要全方位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效,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解决该问题。

三、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

(一)解析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针对于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来说,若是想要全面提升该项教学工作的质量,便需要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多方面元素,将一切有利于教学工作开展的措施应用到教学工作中,从而优化高校思政教学的效果[4]。其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便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路径,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来作为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切入点,通过系统性的分析与探究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学生传授正确的观念,以及在社会热点问题背后所出现的价值观问题,随后将其引导到思政教学的内容当中,这样便使思政教学工作达到了一种水到渠成的效果,同时也全面优化了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成效,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于社会的热点问题拥有自己的看法,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讨论热点话题提高学生兴趣

在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中,教师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兴趣,可以对于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可以有效引起学生兴趣,同时也能全面提高学生在思政学习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自发加入到高校思政课堂的讨论与学习中。而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开展学习,无疑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全方位强化学生对于思政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学生端正在思政学习中的态度,从而取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5]。从另一角度来说,大学生正处于校园学习与走向社会的临界点,其更加渴望了解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这对于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具有极大裨益,所以,教师便可以具有针对性的将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融入到思政教学中,不但可以有效提升教学工作的成效,使学生更加立体的掌握课堂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增长处事经验,确保学生以更加良好的状态进入社会工作。

(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

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通过将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融入到教学工作中的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加优质的完成教学工作,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帮助学生成长,全面助力高校思政教学工作。具体来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话题,随后再综合考量课堂上面需要将讲解的知识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后选取符合学生认知情况的社会热点问题,将其拿到课堂上面进行讨论,而为了全面提升讨论的效果,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制定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此话题的制定需要教师经过综合考量,不但需要具有针对性,还要可以将其引入到本堂课的知识点教学方面,这便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通过语言引导将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引导到课堂知识的学习上面,而这种套路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达到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

四、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建议性策略

(一)收集与整理社会热点信息

为了将社会热点信息充分融入到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中,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需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收集与整理社会热点信息,这样才能为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提供大量的素材,让学生们拥有足够的话题去讨论,同时也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同辅助。在社会热点信息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到以下几点问题:首先需要专业经验过硬的教师充分小组长,综合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知识脉络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热点事情,并且对于该事情的讨论还可以很容易转换到高校思政课堂内容的讨论上面[6]。随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确定学生更加青睐并且希望了解哪个方面的社会热点事件,例如:生活、法制、历史、新闻等方面,随后便可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选择课堂上面所需要讨论的素材,从而保证教学工作的质量。最后还需要教师能够正确看到该事件,不能带有个人的情绪,通过公正、客观的评价来想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全面保证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质量。

(二)结合思政理论剖析社会热点问题

在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中,为了全面提高教学工作的成效,并且将社会热点问题完全融入到教学工作中,还需要在讨论与剖析社会热点问题的时候将思政政治的理论结合其中,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学习到与高校思政相关的知识点,同时也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成效,有效優化教学工作的质量[7]。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对于所选取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细致的分析与钻研,找出该热点问题后背所涉及到的思想政治理论,同时还需要教师定制与学生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相符合的教学措施,从而达到在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层层递进,逐渐将讲学内容从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剖析引导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这样可以全方位提升教学工作的成效,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积极讨论的同时学习到知识,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同时也全面优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效果。

(三)增添社会实践教学模块

针对于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本身来说,其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学科,在其中还伴随着一定的实践,将思政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也能优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8]。基于此,在开展思政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添加社会实践教学模块,例如:社区服务、养老院义工、企业工厂调研、充当志愿者等方式。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且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总结与分析,从而使学生获得对于事物的全新认知,全方位提升教育工作的成效,同时也能优化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血神的思想水平,帮助学生以更加优良的状态去面对当前阶段的各项学习任务。在社会实践完成之后,教师还要做到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对于每个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作出点评,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且督促学生进行改善,随后再结合高校思政的理论知识对于每一次的社会实践进行总结与剖析,充分深化高校思政教学的成果。

(四)将热点问题分析能力融入到思政考核中

针对于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来说,将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融入到其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学工作的质量,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全面强化学生学习的成效,确保学生能够形成辨别是非的意识,这便达到了教学的效果,同时帮助学生提高了课程学习的质量[9]。所以,需要将热点问题分析能力纳入到思政考核当中,这样可以全面端正学生在学习中的态度,确保其能够积极的面对高校思政的各项教学工作,同时以优良的状态完成课堂的讨论以及知识点的整理与学习,有效优化思政教学工作的成效,确保学生能够逐渐成长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全新类型人才。在考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性的将社会热点分析分析纳入到其中,这样可以核查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使学生再一次深化对于思政课程中的知识点的理解,这样不但升华的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成效,还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政教学工作中,为了全面强化该项工作的成效,提高大学生培养的质量,教师可以将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融入到教学工作中,从而锻炼学生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能力,确保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同时也能优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汪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思政教育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 学苑教育, 2018(1):15-15.

[2]王晓萍. 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6):76-77.

[3]颜亮, 马金珠. 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24(007):93-94.

[4]杨洁. 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 才智, 2014(21):143-143.

[5]陈红英, 俞艳华. 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5(35):168-168.

[6]南梦飞. 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 003(014):37.

[7]金晶. 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 亚太教育, 2016, 000(022):148.

[8]刘方. 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考试周刊, 2017, 000(004):141.

[9]朱慧芸. 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价值探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 002(015):139-139.

作者简介:

王晗奕(1988.12—),女,汉族,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工作单位:昆明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热点高校思政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谈高校思政课堂的文化建设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系统的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
试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
社会热点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社会热点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及应对研究
引入社会热点丰富历史课堂的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