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0-09-10肖冰

南北桥 2020年15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文体

肖冰

【摘    要】新课改的要求中提到“高中的文言文应由重字词变为重阅读”,更加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为:信息的提取和运用、语言的鉴赏和分析、实际的表达和交流。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作为高中教师,应该怎样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高中阅读  文体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133

高中语文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阅读与鉴赏”和 “表达与交流”两个主要目标。而阅读能力对高中学生的重要性在考试的题型里有很大程度的体现。高考主要的题型有:1.实用类文本——考查学生的阅读、信息提取和逻辑能力;2.文学类阅读——考查学生的体悟,感知和审美能力;3.文言文——学生利用所学的古汉语知识,理解和感知文本;4.诗歌鉴赏——具有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把握文章的情感;5.语言文字应用——将语言转化为技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6.作文——对语文学科的综合考查,是“阅读与鉴赏”以及“表达与交流”的综合和运用。综上可以看出阅读的占比之大。然而,阅读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为信息的提取和运用、逻辑能力的提升、体悟和感知文本、分析和鉴赏文本。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每种文体都有相对应的阅读方法。接下来我将从这几个方面具体探究应该如何提升高中生的阅读能力。

一、学会提取信息和运用信息

我们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应该了解其大意。对于高中生而言,生字和生词不成问题,最大的差别就体现在阅读速度和理解深度上面。教师应该根据文体和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怎样高效阅读。实用性文体的特点是写作目的明确,格式體例稳定,时间要素明确,语言表达规范。适用的朗读方法是略读。因为略读的特点是有目的、有取舍、有重点,其目的在于研究和查找相关资料,或者是掌握有关事情的动向和状态,使读者尽快抓住文章的主旨和脉络从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略读时可以跳读,从某处单刀直入并向前后拓展。如面对新闻文体时,它的主要内容都凝聚在其标题和导语上,首段都是铺垫和介绍,我们可以选择跳读的方式,直接获取有效信息,或者从多处入手错序阅读。这就适用于议论文中寻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板块。略读的优势在于速度快,涉猎广,可粗可精,取舍收放自如。而面对说明文,一般都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由内而外、由远及近等方式进行说明,就不适合跳读,相比较之下就更适合速读。速读是指从读物中迅速吸取有用信息,每小时的读速高于3.5万字的阅读方法,且速读要掌握五项基本的原则。

1.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的前提。

2.不出声,不动唇:如果结合发声,会延长信息处理的时间。

3.阻止回读:要求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在读第一遍时就应该把握文章的内容。

4.扩大视幅:传说中的一目十行。

5.捕捉主干:在速读中还是应该把握节奏,捕捉出文章的主干。

速读是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材料的思路,注意材料的性质。不适用于重要教材、经典著作、科学专著、富含哲理意蕴的文章。不适用于以学习,评价和研究为目的的文章。

二、学会分析和鉴赏文本

分析和鉴赏文本一般是对文学作品而言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文学作品就是作家通过形象思维,利用夸张、象征、联想与想象等手法反映生活,揭示世界和人生的虚构作品,更适合对中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文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初步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写作实用文的能力,学会观察世界,认识社会,了解人生。辨别真假是非,辨别美丑善恶,获得良好的人格塑造,情感陶冶和审美愉悦。主要的文体有散文、诗歌、小说、戏剧。下面笔者主要分析散文和诗歌。散文的界限不明确,在问题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被称作散文。其主要特征有材料多样自由,表现形式灵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取材广泛。但散文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散,它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所谓“形散而神不散”。对于散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散文的文体特征,分清散文的类别、特点、题材、语言、表达方式、阅读和欣赏等。散文的教学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培养其审美意识。对于文字优美、形象生动的散文适用的阅读方法是朗读。朗读分为教师范读、学生个人朗读、集体朗读和分角色朗读。以《荷塘月色》的朗读教学为例,教师利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此导入。教师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体会朗读之美。教师讲授朗读的技巧如读音准确、吐字清晰、轻重音处理、停顿、语调、语速等。通过这些朗读技巧,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态度。而对于人物形象生动、叙事情节完整丰富、思想内容深刻的散文,要利用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对于散文的语言和技巧,可以采取精读的阅读方式,对关键词句和精彩片段重点赏析和品味。

“平平平仄仄”,诗歌是具有韵律和丰富内涵的文学作品。对于诗歌的阅读教学应该要让学生了解诗歌的题材特征,把握其节奏韵律,找出诗歌中的意境,分析诗歌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诗歌极强的韵律感中把握朗读的节奏和规律。如一般的五言诗的韵律,首句只有四种情况: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把握其规律就能对诗歌进行断句,同时也就更容易把握诗歌的意象和内容。诗歌还有一大特点是高度概括性。通过诗歌的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关键的字眼,深入分析,把握文章的内容。如苏轼的《定风波》的教学中应该从序中的“独”字入手。“沙湖道中遇雨,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一个“独”表现出了诗人的独特和超然物外的洒脱。“莫听”“徐行”“谁怕”“任平生”等词表现了作者不为外物所羁绊,旷达超逸的胸襟。在抒情后写景,“料峭春风吹酒醒,山头斜照相迎”,表现的是在绝望的境地中仍然有希望。末尾句“也无风雨也无情”中的“情”一语双关。“情”同“晴”,表明作者既不为风雨阴晴所羁,也不为世间短暂的情仇哀乐所绊,真正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综述所述,阅读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因此,对于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设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学的目的以及文体的特点而定。

参考文献

[1] 董少英. 高中阅读教学[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1(9).

[2] 程欣.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2017(3).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文体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旅游景点介绍的文体分析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
赠序文体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