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口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现代诗歌朗读训练

2020-09-10牛秀芳何劲珍

南北桥 2020年15期
关键词:节奏意象诗歌

牛秀芳 何劲珍

【摘    要】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抒情性,重在表达人的自我内心世界和抒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心灵感受。朗读诗歌要批文入情,以情入声,以声传情,以情动人。

【关键词】诗歌  情感  意象  节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099

托尔斯泰说:“诗是人们心里燃烧起来的火焰。”朗读诗歌,先要注意诗歌具有抒情性的艺术特征,准确把握和深入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转化为生动的有声语言来传达给听众,感染听众,实现诗人、朗读者、听众的情感共鸣和心灵沟通。

诗人常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意象中,意象是诗人的意中之象,即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朗读诗歌要把握好诗的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既要用形象感受和情景再现的方法,富有感性色彩地表达诗人的意中之象,又要品味内含的情感,富有意蕴地表达诗人的象中之意,将听众带入诗歌的意境之中,去感悟诗的情趣、理趣和妙趣。

诗歌具有音乐性。诗歌的音乐性主要表现为节奏,既指语音有规律的抑扬顿挫所形成的外在节奏,也指诗人情感波动所形成的内在节奏。诗的外在节奏主要是指大致规整的节拍顿数和押韵。押韵可以使诗句更加悠扬动听,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增强诗歌的旋律。朗读诗歌时,要显示节拍,押住韵脚,形成和谐动听、琅琅上口的律动美感。

诗的内在节奏的把握在朗读中非常重要,对诗歌朗读而言,把握好诗人内心情感的律动,也就抓住了诗的内在韵律。诗歌外在的抑扬顿挫和内在情感的波动起伏相一致,才能完美地体现诗歌具有的音乐美和情感美。

我们如何进行诗歌朗读训练?大体上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分析诗歌思想内容,风格样式,确定朗诵的基调

分析诗歌所反映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确定朗读的基调,是我们朗读好一首诗歌的关键。其他技巧都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二、划分音步,找出韵脚,读出诗的音乐美

著名的诗人郭小川说:“诗应当是叮当作响的流水。”(《谈诗》)。

诗歌,不管抒发的是欢乐或是悲戚,壮烈或是缠绵的感情,都必须给听觉以美感,它必须是悦耳动听的。好的诗歌,总是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因此,要朗读好一首诗歌,就要划分出诗歌的音步,找出韵脚。比如徐志摩的诗富于音乐美,用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的排列方式,外部形式的单纯和统一,表现出一种更加单纯的情致,诗行整齊,节奏感强。朗读这首诗如果能够掌握好音步,不仅能充分展示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而且那轻柔而明快的节奏也会像甘泉一样,发出汩汩流淌的悦耳之声,读起来琅琅上口。

三、感性体验,掌握技巧

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朗读一首诗,不仅是将无声语言化为有声语言,更重要的是对作品的内容要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体验,较好地把握诗人内在情绪的变化,表现诗特有的内在旋律。

例如,《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

第一节,总写诗人与康桥离别的情景。诗人写的是夜晚的康桥。这时,万籁俱寂,诗人不愿意破坏这宁静之美,于是一连用了三个“轻轻的”。朗诵时要强调三个“轻轻的”,但又不能读得很重,可以将声音放低,速度放慢,声音拉长,在“轻轻的”后面稍作停顿,表现出诗人对康桥的眷念和不忍离去的哀愁。

诗歌的第二、三、四节,诗人写出康河的美,寓情于景。徐志摩曾说过:“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全世界最美丽的一条河。”诗人强调视觉的富丽,勾勒出夜色之下无比美丽的康河,这几节应用亲切、充满柔情的语调和轻快的节奏来朗读,语言连贯,直抒胸臆,“金柳”“艳影”“菁荇”“潭”作重音强调。

诗歌的第五节,由美景引起诗人的梦幻,字里行间,充满幻想,满怀希望,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是诗人的神来之笔,面对美景产生了高歌的意念。朗读时要热情奔放,语调高昂,语速稍快,表现出兴奋喜悦的情感。“更深处”“一船”“星辉”“放歌”都读重音。

第六节,诗人感情急转直下。诗人不能高歌是怕破坏悄悄的氛围,沉默比高歌更能使美好的环境达到和谐,“但/我不能/放歌”在“但”后作稍长停顿,“不能”二字是重音,体现跌宕起伏的情绪。“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句一定要读得低缓些,我们要把两个“沉默”读得低沉些,反映出深沉的感情。

等七节,写出了离别的难分难舍,与全诗的开头相呼应,但又略微有些变化,“悄悄”比“轻轻的”更增添一层淡淡的哀愁,一唱三叹,离愁表达得更加哀怨,更加深沉,这一节要用平稳低柔、逐渐放慢的语速朗读。其中两个“悄悄的”要把声音放轻,反映出诗人不忍打破这宁静的心情;“一片”二字要加重语气读;“云彩”二字音拖长,语调低缓,渲染出深深的离愁,达到意境的统一,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把自己当作诗人,想象自己有着一样的心境,有感情地进行阅读。

《再别康桥》就像是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七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诗歌朗读训练与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万万不可急于求成。我们一定要从分项训练做起,一项一项地练,才能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3]王敏.现代诗歌中的情感——从白话诗到朦胧诗[C].中华创新教育论坛,2007.

[4]蒋寅.中国现代诗歌的传统因子[C].中国文学古今演变学术研讨会,2004.

猜你喜欢

节奏意象诗歌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诗歌岛·八面来风
YOUNG·节奏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