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诺桑觉寺》的叙事策略

2020-09-10王桂琴

今古文创 2020年12期
关键词:奥斯丁叙述者

【摘要】 简·奥斯丁的《诺桑觉寺》采用的是公开的叙述者以及外露的叙述声音,在叙事策略上与她的其他几部作品相较,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诺桑觉寺》以其特色鲜明的叙事策略,构建了女性身份,突出了作者的在场,获得了作者的权威。但是由于出版受挫的原因,简·奥斯丁在此后的作品中成功地完成了对叙事策略的调整。

【关键词】 简·奥斯丁;《诺桑觉寺》;叙述者;叙述声音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2-0009-02

简·奥斯丁(Jane Austen 1775—1817)是英国十九世纪初期杰出的小说家,她的小说背景大都发生在乡村,讲的多是婚恋故事,所以人们常把奥斯丁的小说比作“二寸牙雕”。她一生写出六部长篇小说,它们分别是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1813年出版的《傲慢与偏见》与《曼斯菲尔德庄园》,1815年出版的《爱玛》,以及1818年出版的《诺桑觉寺》和《劝导》。

在这六部小说中,《诺桑觉寺》的出版屡遭挫折。这部作品的初稿寫于1798— 1799年,当时奥斯丁在25岁左右。1803年,奥斯丁对小说做了修改,并将其卖给伦敦的一个出版商,但不知为何缘故,小说并未出版。1809年,奥斯丁为这部小说的出版奔走未果。1816年,她的哥哥亨利·奥斯丁(Henry Austen)买回了《诺桑觉寺》的版权。1817年,奥斯丁病逝,终年41岁。1818年,经亨利 ·奥斯丁反复斡旋,小说终于得以出版。

这部作品的出版厄运对奥斯丁的写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她在以后的创作中调整了叙事策略。读过《诺桑觉寺》的人会发现它同其他五部作品相比,在叙述者和叙述声音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一、《诺桑觉寺》采用的是公开的叙述者

《诺桑觉寺》采用第一人称指称自己,作为叙述者的“我”在作品中频繁出现,这种情形在其他的作品中并不多见。有人曾对奥斯丁的作品进行了关于叙述者形式的统计:除了在《曼斯菲尔德庄园》的结尾出现了一连串的“我”,在《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以及《劝导》中,各自出现过一次“我”,而在《爱玛》中,作为叙述者的“我”甚至一次都没有出现过。

奥斯丁在《诺桑觉寺》第五章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传统小说家虚伪心理的嘲讽和不屑:“我不想采取小说家通常采取的那种卑鄙而愚蠢的行径,明明自己也在写小说,却以轻蔑的态度去诋毁小说。”

在那个时代,小说还未发展至今天的地位,尤其是不少男性作者对这种写作形式充满偏见,而奥斯丁不仅热爱小说这种写作形式,同时还盛赞新小说,她说,在这些小说作品中,智慧的光芒被深深展示了出来,因为在小说中,小说家用了最为精湛的语言,用幽默的笔调,对人性的千姿百态进行了最为透彻的描述和理解。

同时,她提到了一伙被诽谤的女性作家,并声言自己也将加入其中:“让那些评论家穷极无聊地去咒骂那些洋溢着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吧,让他们使用那些充斥在报章上的种种陈词滥调去谈论每本新小说吧。”奥斯丁号召这些被诽谤的女性作家团结起来,因为这是一个整体,她们正在遭受残害,所以“我们可不要互相背弃。”

接下来,奥斯丁继续对部分不从事小说类写作的传统文学作品作者进行了抨击,说他们诋毁小说家的才华,贬低小说家的创作,蔑视小说家的作品,而他们自己的作品只是东拼西凑,毫无创造力。她甚至大胆地针对社会大众对所谓经典文学作品的盲目推崇发出质疑。

这段文字虽是奥斯丁的“离题之笔”,而且是她所有已经发表的小说作品中最为为冗长的一段离题表达,但是它一针见血,为小说进行激烈辩护。年轻的女作家此时虽然还未正式发表过自己的文学作品,但她大胆地、毫无避讳与保留地公开了自己不流于世俗的、敢于向所谓权威挑战的文学主张,因此,这段文字被后来的人视作是小说家的“独立宣言”。

那个时代不仅是小说发展面临的困境时代,更充斥着对性别的偏见。在那个时代,女性被囿于家庭琐事之中,没有社会话语权,甚至被排除在写作大门之外,这一切都被认为是男性的专属权利。

但是,奥斯丁在自己的作品中用公开的、外露的、以女性身份为主体的作者型的叙述者,置身于女性视角的中心之中,用非常强烈的、近乎咄咄逼人的叙事手段,表达自己的见解,对男性文学传统权威发起挑战。

奥斯丁在《诺桑觉寺》中写道:“文学理所当然是女性从事的职业。”这种宣称,这种对传统文学的颠覆,非常直白和大胆。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出版商不愿意出版奥斯丁的《诺桑觉寺》,因为他们对此书的出版和销售前景也顾虑重重吧。

二、《诺桑觉寺》采用的是外露的叙述声音

奥斯丁在《诺桑觉寺》中,采用的是外露的叙述声音,无论是在小说虚构问题上,还是对于女性问题,作为叙述者,经常畅所欲言并且公开表达评论,公开的叙述者直言不讳,为婚姻、为女性地位多次发声。《诺桑觉寺》在开篇就写道,《诺桑觉寺》的女主角形象并不是传统的小说及文学作品中的女主角那种形象,因为,“她的家庭出身,父母的性格。她自己的品貌气质,统统对她不利。”这句话用否定的话语,侧面对当时的小说人物塑造传统进行嘲讽——小说一般会将女主角塑造成一位美丽优雅、智慧大方、集多种优秀品质于一身的人物。紧接下来的是一段嘲弄之语,它不仅针对各个女主人公,而且也针对像亚历山大·蒲伯、托马斯·格雷、詹姆斯·汤姆森、莎士比亚这样的作家。据说这些作家的作品是女主人公们的必读书:女主角只需要记住其中的锦言妙句,就可以应付千变万化的人生。奥斯丁在《诺桑觉寺》中还辛辣地讽刺了塞缪尔·理查逊(Samule Richardson),因为他的书信体小说《帕美拉》(Pamela)表达出一些陈旧腐朽的令人作呕的婚恋观,例如在男人没有向女人表白之前,女人不应当先爱上男的,否则就是很不得体的事

总之,《诺桑觉寺》中的叙述者经常直言不讳地发表自己对性别和文学本身的议论,屡次发出女性的“声音”。但在后来的小说中,我们再也看不到这样的叙述者,叙述者开始有意识地保持沉默,他们不再发表关于婚姻大事和女性地位的鸿篇大论,我们只能在小说中女性人物的话语读到片言只语。

在《傲慢与偏见》中,夏洛蒂说:“婚姻幸福完全是偶然的。即使双方在婚前就十分熟悉彼此的性情,或者性情十分相似,这一点儿也不会增添她们的幸福。”凯瑟琳夫人说:“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不让女儿继承财产。”

在《劝导》中,史密斯夫人说:“人生在世,男男女女为金钱而结婚的现象太普遍了,谁也不会感到奇怪。”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玛丽·克劳福德说:“不管是男方还是女方,结婚的时候,一百个人中不上当的连一个都没有。”在《爱玛》中,爱玛说:“一個独身女人如果收入微薄一定非常可笑,准会惹人讨厌,老处女!正好是少男少女的笑柄;不过一个富有的独身女人从来都受人尊敬,可以像任何人一样聪明解事,一样让人愉快。”

正是因为《诺桑觉寺》在出版上所面临的困难,迫使奥斯丁在叙述声音上做出调整,小说中的叙述者不再直接出面来讲述和评论,而是借助小说中的人物之口侧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谴责那个男权时代的不公。在以男性一统天下的社会里,女性的声音实质上就是一个争取社会权利的问题,一个会引发意识形态发生激烈冲突的社会问题。因为男权世界拒绝和排斥女性声音,奥斯丁在她此后的写作过程中不再以叙述者的身份公开发表对其他作家和作品的看法与评论,以此减弱甚至是隐藏作者型的叙述声音,从而降低作者权威。

《诺桑觉寺》迟迟不能出版,使奥斯丁的写作热情大大受挫,从1803年到1811年之间的9年中,她几乎什么东西也没有写。在写《诺桑觉寺》之前,奥斯丁已经完成了《理智与情感》的初稿。1811年,在对初稿作了相当大的改动之后,《理智与情感》终于成了她的第一部出版的小说。1813年,《傲慢与偏见》也得以出版,当然,在出版前,奥斯丁对这部小说也做了彻头彻尾的改写,这部小说最初取名为《第一印象》,采用的是书信体的写作形式,而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简言之,《诺桑觉寺》在出版上所面临的困难,迫使奥斯丁不得不在叙事手法上有所改变。我们在她以后的作品中,只能找到一个隐蔽的、含蓄的、行踪不定的叙述者,而且叙述者不再发表公开议论,作者型的叙述声音从此减弱。

参考文献:

[1]Faye,D. L.Chronology of Jane Austen’s life.In Jane Austen[M].Copeland,E.& J. Mcmaster (ed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2]简·奥斯丁.诺桑觉寺[M].孙致礼,唐慧心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7.

[3]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张隆胜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4]简·奥斯丁.劝导[M].孙致礼,唐慧心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5]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M].孙致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6]简·奥斯丁.曼斯菲尔德庄园[M].秭佩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7]简·奥斯丁.爱玛[M].贾文浩,贾文渊译.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8]苏珊·S·兰瑟.虚构的权威[M].黄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安妮特·T·鲁宾斯坦.从莎士比亚到奥斯丁——  《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之一[M].陈安全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

王桂琴,女,汉族,湖北随州人,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奥斯丁叙述者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地狱变》中的不可靠叙述者分析
文学作品中叙述视角的“上帝”与“凡人”
如何躲开简·奥斯丁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寻找阿斯彭:《阿斯彭文稿》中的“自我”探寻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
“搬砖工”奥斯丁:超越C罗源于下班后的2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