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茂名市“非遗”外宣英译例析

2020-09-10邓超群

今古文创 2020年20期
关键词:非遗

【摘要】 “非遗”英译文本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对外传播效果。本研究按照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宗旨与初衷,尝试对国家“非遗”名录“冼夫人民俗信俗”进行英译。在英译过程中,从“非遗”英译目的及文本特征出发,提出采用重组、增译、减译、音译/音译加注、音译加直译和从意合到形合转换的编译策略。本研究旨在为茂名市“非遗”英译提供蓝本,助力于茂名“非遗”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以及文化走出去。

【关键词】 非遗;外宣;冼夫人民俗;编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0-0083-02

“非遗”英译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桥梁和纽带,是外宣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8”显示,人文景观(59%)、当地生活(49%)、自然风光(48%)是吸引海外受访者来华的主要原因。①“非遗”作为各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方式沉淀下来的文明瑰宝,是传递中华文化重要媒介。

茂名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生产生活方式赋予了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茂名市具有4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成了由3项国家级项目、17项省级项目和49项市级项目构成的比较完善的非遗三级名录保护体系。②纵观国内对茂名“非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遗的界定、保护和传承、旅游等方面,对“非遗”外宣翻译几乎还是空白。查阅茂名“非遗”现有宣传资料也多数没有英译文本,这严重阻碍了茂名“非遗”文化“走出去”和“非遗”文化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规范“非遗”文本英译及加速茂名“非遗”“走出去”进程,本文选取入选国家“非遗”名录的“冼夫人民俗”为例,按照按照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宗旨与初衷,通过分析原文本特征,选取编译翻译策略,对其进行英译,为茂名市“非遗”英译提供蓝本,助力于文化走出去。

一、有关编译

编译(Adaptation)被认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翻译,而是一种翻译干预(translative interventions),但是是对原文本的一种表征。纽马克认为编译属于交际翻译,“是一种最自由的翻译形式”,其目的是“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原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因此,在交际翻译中,编译者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解释原文、调整文体、排除歧义,甚至是修正原作者的错误[1]。但是在编译过程中,译者通常应遵循主题等值标准、信息价值标准、篇章结构标准和御用分割标准[2],通常采取重组、增译、减译等翻译策略。

二、冼夫人民俗编译分析

(一)原文本分析

1.语篇来源及特征。原文是刊登在广东省文化馆官网的“冼夫人信俗”③,用于入选2014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文介绍了冼夫人信俗来源、冼夫人生平与历史地位、信奉方式以及现状等,共6个自然段,1053个字。即使原文本主要用于传递信息,属于信息型文本,但存在逻辑结构松散、信息中心不突出等問题。

2.目标读者。茂名“非遗”要走出去,首先应当争取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公约》及操作说明明确了“非遗”读者群为“对遗产一无所知或未曾接触过该遗产的人”,译文要做到“使评审委员会明白是什么”。[3]同时,评审委员更关注非遗名录的特征以及对促进文化对话的贡献等[3]。其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海外读者。研究表明:外国受众对于异域文化最感兴趣的信息是特定文化的主要内容、与众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对于很多频临消亡的“非遗”保护情况等信息也是他们感兴趣和想要知道的[2]。

(二)选择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编译。按照莱思的文本类型划分法,“非遗”文本兼属信息型与操作型语言功能。信息型文本在翻译时宜采用简朴明了的白话文传递与原文相同的概念与信息;而操作型文本旨在感染或说服读者并使其采取某种行动,以读者和效果为先,翻译时应采用编译或适应性的方法以达到感染读者的目标。[4]这与外宣翻译的目的一脉相承,因此,译者对“冼夫人民俗信俗”采取编译的翻译策略。

(三)英译过程中的处理策略

联合国非遗名录申报一般要求介绍非遗的定义、总结其特征及对促进文化对话的贡献,但是要求介绍简明扼要。因此,英译时译者对原文本主要采取重组、增译、减译、音译/音译加注、音译加直译和从意合到形合等处理。

1.重组。重组是编译工作中的第一道工序。译者首先应该按照翻译的目的,对原文本进行信息筛选和重组,达到简化文本的目的。冼夫人信俗原文本有6个段落1053个字,存在大量的累赘介绍,且存在信息中心不突出的问题。因此,译者将2至4自然段介绍“冼夫人民俗信俗”表现形式的内容进行了整合,然后将第2自然段冼夫人生平与其表现形式进行了切分。重组后的文本仅一个段落,590个字,内容包括冼夫人信俗界定、冼夫人生平及贡献、表现形式及现状,相应的译文为390个英文单词。

2.增译。增译是编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处理策略。增译的原则是“译文不与原文相悖”[1],同时达到信息完整的翻译目的。译文中有两处增译现象,其中一处是在开篇对冼夫人信俗的界定。Lady Xian’s belief and customs is a kind of folk custom culture, with the core of worshiping and praising Mrs. Xian’s patriotism, love for the people and her morality, including sacrificial ceremony in the Xiantai temples, daily customs, and legends about Madame Xian. (冼夫人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冼夫人爱国、爱民、立德为核心,以庙会祭祀仪式、日常信仰习俗和传说故事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之所以增译这两处,第一是原文缺乏对冼夫人信俗的界定,按照《公约》申报要求,首先应该对名称进行界定;第二处主要是体现冼夫人的历史地位,为“非遗”重要性增加分量。

3.减译。在编译中,减译是普遍使用的英译策略。在本文中,译者将介绍冼夫人信俗表现形式中的诸多例子和信奉细节进行了删减。譬如,介绍地区冼太庙的庆典活动在译文中都做了减译的处理(如高州冼太庙和旧城冼太庙的“冼太诞庆典”,高州火神庙的“摆醮”等)。一方面是为了达到读者以最省力的形式获取最大信息的效果;另一方面是迎合申报简洁简明扼要的要求。

4.音译/音译加注。音译是处理文化差异时较为常用的翻译方法,它对于保留源语语言和文化特征都有着重要意义。[5]冼夫人信俗文本中涉及较多的地名、朝代,包括人名,如古高凉、岭南、梁、陈、隋三朝、冼夫人等,笔者都采用了音译或音译加注的办法,并将音译部分用斜体表示以示非英语单词。

5.音译加直译。音译加直译策略既能保留源语文化的韵味,又能尽可能的贴近目标读者。如“冼夫人信俗”的翻译,将其翻译成Lady Xian’s belief and customs,其中“夫人”和“信俗”采取了直译,“冼”采取了音译。

6.意合到形合的转换。冼夫人信俗文本简介亦属于信息型文本,因此在简介中有大量的介绍性句子,这些句子依靠内在的逻辑联系在一起,彰显了汉语意合的句法特征。依据英语属于形合型语言的特点,在英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合理断句、增补主句、连词等手段实现汉语意合向英语形合的转换,示例如下:冼夫人生于古高凉,历经梁、陈、隋三朝,是岭南地区杰出的政治领袖,毕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极大促进了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受到中国历代皇朝的嘉许及广大百姓爱戴,故有“岭南圣母”和“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之称。这个长句包含了冼夫人生平和历史地位的介绍。译者首先按照意群将其分为三个分句;并在分句中增加了逻辑主句及连词。译文如下:

Born in ancient Gaoliang (An important country in ancient Lingnan), Madame Xian was an outstanding political leader in Lingnan area during the thress dynasties of Liang, Chen and Sui. She devoted her whole life to maintaining national unity and promoting national unity, which greatly promoted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Lingnan region and trade with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She was praised as “ the goddess of Lingnan" and "the First Heroine of China” by Chinese emperors and people.

三、結论

茂名丰富的“非遗”文化走出国门的第一道门槛就是英译。本研究,依据《公约》要求,首先分析了“冼夫人民俗信俗”属于信息型与操作型复合文本,因此在英译过程中,在保留原文本文化特征的基础上,对原文本进行信息重组、增译、减译等策略进行信息的筛选,对具有特定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专有项采取音译/音译加注、音译/音译加直译进行处理,最后采取了从意合到形合的转换方式进行处理。总之,本文选取国家“非遗”名录“冼夫人信俗”进行英译,旨在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学者关注茂名“非遗”英译和研究,助力于其文化走出去。

注释:

①http://whly.gd.gov.cn/news_newdsxw/content/post_2841238.html (茂名市非遗情况)

②http://theory.gmw.cn/2019-10/18/content_33244879.htm(国家形象报告)

③http://www.gdsqyg.com/agdfyzg/mingluinfo?mlproid=2017041400000

参考文献:

[1]张美芳.编译的理论与实践——用功能翻译理论分析编译实例[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95-98.

[2]吴克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与读者认同[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35.

[3]许敏,王军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概念的英译[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2):109,111.

[4]张美芳.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J].上海翻译,2013,(4):5-10.

[5]陈芳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科技翻译,2011,(2):42.

作者简介:

邓超群,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主任,主要从事应用翻译研究。

猜你喜欢

非遗
“非遗”视角下岭南武术保护与传承对策研究
河南“非遗”项目圣门莲花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非遗”乐种:宜昌丝竹的传承与保护策略研究
“非遗”影片的文化接纳与精髓消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传统古村落非遗项目数字化展示、传播应用示范
非遗视角下探析豫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