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布林的魔术师》中雅夏自我信仰的探寻

2020-09-10姬慧娟

今古文创 2020年20期
关键词:探寻质疑女性

【摘要】 在辛格的小说《卢布林的魔术师》中,犹太魔术师雅夏采取游戏人生的态度,游离在几个女性之间,而在这种情况背后隐藏的是主人公对自我信仰的犹疑与探寻。女性身份有着不同的表征意义,推动了雅夏自我信仰的探寻。此外,犹太传统也为雅夏自我信仰的探寻贡献了一份力量。

【关键词】 《卢布林的魔术师》;信仰;质疑;探寻;女性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0-0004-02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04—1991)是美国著名的犹太裔文学家,于197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辛格以独特的个人经历为基础,以濒临消亡的民族语言——意第绪语创作,刻画了近几个世纪犹太人的遭遇,引起了人们对犹太民族的关注。《卢布林的魔术师》是辛格的得意之作,主人公雅夏作为犹太人,却不恪守犹太教的传统,徘徊在四个女性身边,给人留下了风流多情的印象。这四位女性分别是,妻子埃斯特、情人玛格达、泽茀特尔和埃米利亚,在这里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表征意义,推动了雅夏探寻自我信仰的进程。同时,植根内心的犹太传统也在一定程度上为雅夏自我信仰的探寻指明了方向。

一、女性形象的表征意义

(一)埃斯特——信仰的守护者

雅夏的妻子埃斯特,是传统的犹太妻子,居住在仍旧保持犹太传统并与世隔绝的卢布林小城,遵从犹太教规规矩地生活,把丈夫的地位看得很高,无怨无悔、虔心地等待丈夫归来。雅夏游离于各种女人之间,却始终对自己的婚姻保持着神圣的看法。在埃米莉亚提议出国生活,并要求雅夏改变宗教信仰时,雅夏几经犹疑,指出这么多年来,妻子是自己唯一的支持,要不是妻子的忠诚自己早已像树叶一样飘零了。对雅夏而言,埃斯特象征着不可抛弃的犹太教传统信仰,是犹太信仰的守护者,她唤醒了雅夏内心潜藏的信仰,救赎了雅夏。正如学者乔国强所说,“辛格笔下的女性常常有一种‘救赎’的力量。她们常常以其对犹太传统文化的忠诚和对所经受苦难的珍惜,促使男性人物想起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反省自己,悔过自新。”雅夏最终选择了回到埃斯特身边,却将自己封闭在砖砌的小屋中,将自己与埃斯特隔开。在一定意义上他的回归是对犹太传统信仰的回归,但是这种回归是有距离的回归,这种距离的消弭既需要信仰的宽容也需要对信仰建立新的认知。

(二)玛格达——信仰的调停者

玛格达是雅夏的情人、演出助手、女佣人。对雅夏来说,玛格达代表着信仰的调停者,她从不干涉雅夏做的事情,在她面前,雅夏没有精神负担,可以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在她身边总感到心情平静。玛格达作为信仰的调停者,当雅夏在摇摆中偏向任何一方,玛格达就会用自己的行为提醒雅夏。在雅夏看望过埃米莉亚归来之后,“玛格达总是默不作声地望着他,流露出埋怨的神情。”在泽茀特尔出现在华沙之后,玛格达表现出了愤怒。玛格达的作用,是去试图平衡雅夏的选择,在雅夏抛下自己去选泽茀特尔的时候,玛格达失控了;在雅夏不顾身上的伤去拜访埃米莉亚的时候,她选择了自杀。在她看来,雅夏已经做出了决断,自己的调停身份已经派不上用场,所以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玛格达的自杀是有预示且必然的,信仰不能一直处于摇摆不定状态,她的死亡使得雅夏失去了暂时的栖息所,推动了雅夏自我信仰的找寻。

(三)泽茀特尔——信仰的背离者

泽茀特尔是雅夏的情人,总是不由自主地吸引着雅夏。雅夏提出“同泽茀特尔在一起,就像同他自己在一起那样无拘无束。他不怕她嫉妒,也不怕她发火。”而人只有在自己的欲望面前才会感到自在。泽茀特尔对雅夏而言是情欲的化身,是信仰的背离者。在玛格达死后,雅夏失去了“平衡木”,选择去找泽茀特尔,却目睹了泽茀特尔放纵的场景,由此认识到了纵欲的真面目,进而反思了自己的生活,选择了回归信仰。由泽茀特尔引出的赫尔曼,作为雅夏的镜像人物而存在,做出了另一种选择即背离信仰。赫尔曼与雅夏一样,四处漂泊,信仰不坚定,他最终抛弃了自己的家庭,与泽茀特尔结婚,开了一家妓院,而这条路表明了服从欲望、失去信仰只会让人坠入欲望的深渊。

(四)埃米莉亚、海莉娜——科学的诱惑者

埃米莉亚的居所是雅夏所羡慕的理想住所,“这幢公寓干净,显出有钱人家的整洁的气派。样样都摆在恰当的地方。处处没有一点灰尘。住在这里的人看来好像从来没有垃圾或者多余的东西、没有难闻的气味、没有混乱的思想。”而住在这里的埃米莉亚似乎也带有这种气质,吸引了雅夏。在埃米莉亚家中,雅夏意外地发现,这里尽管与泽茀特尔家相距甚远,但是却完全是一模一样的,这意味着埃米莉亚对雅夏也充满了诱惑,而且这种诱惑更甚于泽茀特尔的情欲诱惑。埃斯特是犹太信仰的守护者,雅夏下不了决心抛弃埃斯特,表明了他的内心仍旧保持着犹太信仰。埃米莉亚是科学信仰的未亡人,她对雅夏具有神秘的诱惑力,在雅夏眼里,科学理性始终被一种神秘感所围绕,吸引着他,在他认清了以科学解决信仰问题是不可行的时候便选择了与埃米莉亚决裂。在与埃米莉亚的交往中,埃米莉亚的女儿海莉娜始终在场。海莉娜具有科学家的头脑,总是仔细研究各种教科书和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作为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她代表了希望,却仍旧觉得生活没有乐趣,进一步表明了科学信仰并不能解决人灵魂空虚的问题。

由此可見,雅夏游离在不同女性之间,是因为他自我信仰的迷失,他对不同女性的选择是他寻求自我信仰的路径。首先是忠实的犹太人妻子埃斯特,她是犹太信仰的坚守者,对雅夏信仰的回归始终起着指路明灯的作用,而雅夏有距离的回归,表明了雅夏与信仰之间仍旧存在着距离;其次是拥有多重身份的玛格达,是各种欲望的调停人,如果雅夏偏向于其中一方,玛格达就会做出反应。

在玛格达自杀后,雅夏只能选择倒向欲望、堕落或者重新回归信仰;再次是泽茀特尔,她是信仰的背离者,代表了欲望与堕落,为雅夏指明了欲望的本质,致使他最终选择了回归信仰;最后是教授的未亡人,埃米莉亚,代表着科学的诱惑,表明了雅夏妄图以科学逃避信仰的空洞是不可行的。

二、犹太传统的感召

在雅夏自我信仰确立的过程中,女性起了导向作用。除此之外,犹太传统的感召推动了雅夏回归传统。雅夏受到古老犹太传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表面上离经叛道,但是仍旧会被犹太传统触动。犹太人长久以来的契约精神,已经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渗透到了每个犹太人心中,所以雅夏一直相信上帝的存在。尽管他在行为方式上表现的像个异教徒,但是对于一些规矩他还是遵守的,比如不去犯偷盗罪,幻想着帮助犹太人摆脱背井离乡的生活,回到以色列的土地上。而雅夏三次进入犹太会堂的经历也使得雅夏的信仰逐步由质疑走向确立。

雅夏每次进入犹太会堂都是面临困境的时候,在第一次进入会堂时,他对会堂的仪式,感到陌生而又亲切,他意识到自己也是犹太人的一分子,祈祷这种仪式就像是熔铸在犹太人骨髓中一样。他对犹太传统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这种感觉加深了他对自己是否能够抛弃犹太传统信仰的质疑。他拒绝祈祷,却出于本能把垃圾桶里的圣书拣出来。在第二次进入会堂后,他完成了祈祷,祝福词再一次让雅夏感到既陌生又亲切,他真正看清楚了上帝的启示。在会堂里,他认识并且确立了自己内心的信仰。“这是一种不要求印证的信仰、一种对上帝的敬畏、一种对误入歧途的悔恨。”他看到了世俗对信仰的误解,并且决定做个虔诚的犹太人。在走出会堂之后却又开始质疑,如果上帝存在的话,为什么要允许人受到痛苦,虽然他有质疑却也决定恪守犹太教规生活。第三次进入会堂,雅夏反思了犹太人的身份和传统,他认识到“一种抽象的信仰不可避免地引导人作恶。”如果没有人生信条,人就会陷入混乱之中。作为人必须有所敬畏,对自己有所要求,才不会使自己陷入混乱之中。雅夏一次次地进入会堂,不断地去确立和质疑信仰。雅夏的信仰确立过程类似上帝对约伯的试炼,夺走约伯所拥有的,来考察约伯信仰的坚定,通过约伯朋友质疑信仰而约伯坚定信仰的行为来确立自己的最高权威。雅夏对信仰的一系列试错和质疑正是在不断地确定上帝存在,坚定信仰的过程。

三、结语

犹太研究学者乔国强指出了犹太人的思想困境,“他们既不能融进‘主流文化’里,又无法回到原来的民族信仰中,变成了什么都不是的边缘人。”传统犹太人无法理解雅夏的所作所为,卢布林和皮阿斯克的人固守着几百年来犹太人的古老传统,很少关注外面世界的发展变化。雅夏的魔术师职业以及他的好奇心拓宽了雅夏的视野,使他能够看到犹太人传统生活之外的世界,雅夏接触科学著作,看到了传统信仰之外的科学理性。

在传统信仰和科学理性的碰撞之中,雅夏摇摆不定,在两种文化中挣扎,灵魂受到了折磨,看起来处于边缘人位置,但是雅夏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放弃信仰,他认清了以科学解决信仰问题是不可行的,在经历了一系列试错和质疑之后回归了信仰。

雖然在回归信仰之后,仍旧会有质疑会有欲望,但是每一次质疑之后都会回归到信仰本身。辛格的作品写出了有关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雅夏关于自身信仰的寻求,不仅是犹太人自身信仰的迷失而造成的精神困境,也是人类普遍面临的困境。如果抛弃信仰和放弃文化传承,人就会失去根基,处于摇摆状态,虽然身体得到了解放,但是精神却处于流亡状态。

参考文献:

[1](美)艾 ·巴 ·辛格.卢布林的魔术师[M].鹿金,吴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乔国强.美国犹太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余涛.语料库视角下《卢布林魔术师》[J].成都大学学报,2019,(3).

[4]刘兮颖.空间表征、身份危机和伦理选择——《卢布林魔术师》中雅夏形象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18,(5).

作者简介:

姬慧娟,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探寻质疑女性
有感于高中生数学解题效能提升的方法探寻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探寻《指南》背景下幼儿艺术作品的评价方式◇蔡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