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与日本近代初期的教育改革思考

2020-09-10杨宇

今古文创 2020年20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教育改革日本

【摘要】 明治维新后,日本从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迅速发展成为工业强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改革。近代以来,日本不断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对自己国家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与此同时日本不仅保留了自身的传统民族文化,还在这个基础上将民族文化发展得更加浓烈。本文将从近代初期日本的教育改革与民族文化融合等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 民族文化;日本;近代初期;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0-0077-02

一、前言

日本近代以来政治、经济、教育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日本走出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将本国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日本民族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近代以来,日本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第一次教育改革在明治维新时期,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政策下,开始学习、模仿西方先进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并强制实行义务教育;第二次教育改革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军占领期间,日本进行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全方位的改革,以尊重个性、完善人格、教育平等为基础,确立自由、平等、民主主义的思想;第三次教育改革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持续至今,以重视个性的原则开展教育改革[1] 。

本文主要探讨日本近代初期即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的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与融合,以及民族文化对日本教育改革影响。

二、西方文化的传入

西方文化的传入给日本民族文化和教育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变革。早在16世纪西方文化由西班牙人带入日本,与此同时天主教开始在日本传教。由于天主教与日本传统文化相互矛盾,而且天主教的传播影响到德川幕府的统治,所以德川幕府开始禁止天主教的传教,同时封锁各大口岸禁止与西方国家通商,只允许与中国、荷兰通商。

日本锁国时期只能通过荷兰了解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促使了兰学在日本的传播发展。兰学的传入丰富了学校的教育内容并开办了很多洋学教育机构,对日本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但由于兰学内容和传播力度的局限性,兰学对日本传统文化并未产生实质性的抨击,兰学与日本传统文化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在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专制下日本民族文化与兰学的矛盾不断增加。

“黑船事件”后,日本国门大开,大量西方文化的涌入,打破了日本民族的平衡,对日本民族文化带来了强大的冲击[2]。

日本新兴资产阶级和中下级武士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开展推翻幕府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倒幕运动”是一次不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这也使得大量日本传统文化得以保留,一方面给明治维新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另一方面也对日后日本教育改革产生重大影响。

三、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

明治维新前,日本迫切需要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于是,日本政府决定展开一场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教育制度、思想的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来解决外来和民族内部的危机,这就是日本近代史的重要转折“明治维新”运动[3]。

明治维新初期,由于西方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并不完全适合日本,因此与日本传统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冲突。日本出现了国学派和洋学派两种教育主张。国学派主张“惟神之道”,在“王政復古”的指导思想下,“国学”与“神道”曾经一度成为国民教育的中心思想。但由于明治政府与洋学派坚决主张改革,提出“文明开化”的教育政策并进行大力推行,所以这一时期的教育仍以“文明开化”的教育思想为主。

在这场西方文化与日本传统民族文化的较量中,虽然国学派占据下风,但对于日本民族来说,民族文化是不能舍弃必须保留的。因此,为了化解这些矛盾,实现真正的独立、富强,日本展开了一系列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教育改革。

四、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1869年在革新派的推动下,一些洋学者与启蒙主义学者到新政府任教,开始推行欧洲学制,建立近代学校,在全日本开展全方位的教育改革。《学制令》相继颁布,近代学制初步在日本建立,虽然《学制令》的思想与内容相对进步,但由于《学制令》完全照搬于欧美,不符合日本实际情况,并未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4]。

1879年颁布了新的教育政策《教育令》,《教育令》大量借鉴美国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与制度,自由主义的思想迅速在日本蔓延开来。

与此同时,以维护天皇制国家为主的维新时期的儒学、国学思想开始萌芽。于是,日本民族文化和教育改革开始与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但是保守派认为明治维新以来所有的社会风俗和道德败坏都源于“文明开化”政策的推行,想要育改变教育方针,以恢复国家传统道德教育。

针对保守派的主张,革新派予以反对且主张继续推进“文明开化”政策。然而保守派的思想得到了日本天皇的支持,天皇既想学习西方科技文化以求国家富强,但又想要保持天皇制。

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民族特色,是以天皇制为主,保护商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资产阶级革命。明治维新中期为巩固天皇统治,维护天皇制的利益,开始学习德国的内阁制,建立内阁,来保护天皇专制。

随着日本政治制度的转变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也随之改变,“文明开化”的政策逐渐落后,传统的民族文化重新站了起来,革新派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

在新的局势下,日本民族文化开始融入教育改革中,教育改革不再排斥民族文化,从此开展了学习德国国家主义思想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1886年颁布《学校令》,国家加强了对学校的控制,遏制了西方自由思想的继续传播,传统的道德文化教育开始加入学校教育中,从此日本确立了国民教育制度[5]。

1890年传统的道德文化教育打败了欧化思想和自由民权思想,日本的民族文化逐渐融入教育改革中。“国家神道”的传统文化再次站了起来,“国家神道”被日本统治者视为民族的象征,同时日本政府认为国民奉承“国家神道”与西方的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并不违背,日本传统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并发展。

五、结语

日本作为一个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想要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强国,就必须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与此同时还要调和西方文化对于自身民族文化的冲击。在明治维新初期,在“文明开化”的政策下,日本民族文化倍受压迫难以发展,但日本人民的思想、教育事业得以快速发展。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日本民族文化又重新崛起,并且融入教育改革中,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传统的民族文化不仅保存下来还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日本的民族文化与近代初期日本的教育改革融合后给世界各国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受到日本天皇制、垄断资本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的影响,日本开始侵略扩张之旅,给全世界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灾难,给世界的发展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另一方面,日本快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自身民族文化没有被西方文化取代,反而得到了保存和发展,日本的成功源于日本人民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信、对民族文化热爱,日本文化教育与西方文化的成功融合,给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新思路。

纵观日本民族文化与教育改革的关系可以得到以下启发,民族文化由民族历史不断发展积累而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在充分吸收先进外来文化的同时想要传承和弘扬自身的民族文化,就需要在国家教育中融入自身民族文化,增强国民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那乐.基于“传统与文化”教育视野的日本新一轮道德教育改革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315(03):18-24.

[2]孙雨.民族文化与日本近代初期的教育改革[J].文教资料,2019,(27):43-43.

[3]王桂.日本教育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7.

[4]樊秀丽.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教育”——日本教育改革之一的历史进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00(004):128-136.

[5]史媛媛.日本国立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动向与争议[J].比较教育研究,2018,(4):62-68.

作者簡介:

杨宇,女,黑龙江鹤岗人,牡丹江师范学院东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教育改革日本
探寻日本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日本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