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家庭环境对小学生个性养成的影响

2020-09-10欧阳嘉瑶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2期
关键词:学生个性家庭环境家庭教育

欧阳嘉瑶

【摘要】一个学生良好的性格和人格的塑造從家庭开始。在漫长的人生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而家庭是学生的首要成长环境,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家庭环境影响着学生哪些方面,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怎样的家庭环境才对学生个性养成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学生个性;家庭环境;家庭教育

一位从事教育的专家曾经说过:“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换句话说,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学生塑造良好的个性素养,正如一束花唯有在阳光充沛,雨水充足的地方,才能盛放出鲜艳的花朵。

一、家庭环境对学生个性养成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塑造着学生的个性与性格

正所谓:“根子在家庭,形成在学校,行为在社会。”如若没有壮硕的根子作支撑的话,那小树苗就无法健康成长。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深远深刻的影响。正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当他们住在公墓附近时,孟子就和邻居小孩一起玩办理丧事游戏;而搬到集市附近时,孟子就和邻居小孩学着商人做生意;唯有搬到学堂的附近,孟子才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说明先人早就悟出了环境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

(二)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沃土肥料,能为学生的心灵提供足够养分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与孩子在家庭中接受父母的关心与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个性,孩子的学习、生活都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国有句古谚:“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如果一个家庭树立了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也能有助于学生养成勤俭节约良好作风。

二、如今家庭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错误,认识不足

众所周知,一个人从婴儿哌哌坠地后,父母就有了双重的责任,一是照顾他,二是教育他,但很可惜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往往只重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很遗憾的是,有些认为孩子还小,等长大后再教育,更有些认为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不教育。其实孩子虽然小,但父母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些所作所为会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不会表达,但却会模仿。因此,家长必须认识家庭教育的重大作用,才能从各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性格,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

(二)缺乏沟通,拉远距离

当前社会,普遍的父母因为工作时间过长,晚上经常加班,极少时间陪伴学生和辅导学生的学业。于是,很多学生被托付到校外的补习班吃饭、完成作业,父母到晚上八、九点才接回家,回到家便睡觉。周末的时候,家长一般都要加班,学生便被托付给祖父辈或其他代理监护的人。另外,根据调查显示,部分家长在亲子沟通中没有尊重孩子,主要表现在:一、从不认真地回答孩子的问题;二、从不认真倾听孩子的话,经常打断孩子;三、孩子做错事,从不听解释就批评孩子;四、当孩子和家长的意见有冲突时,家长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有近两成多的家庭表示几乎没有亲子沟通。这些会对孩子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

(三)重智轻德,重才轻人

在高考体制下的中国教育,大部分的家长普遍形成了这样的误区: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的误区,使得家庭教育的目标偏离。这样的误区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正如在2016年,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着北大才子吴某涉嫌弑母一案,令人瞠目结舌,人性的另一面再次震惊我们每一个人的神经。随着吴某于2019年初被捕,他弑母的动机和原因更值得我们深思。在笔者看来,吴某弑母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父爱的缺失,单一的母爱,造成吴某情感发育不良,使他形成了孤僻、抑郁、自卑的不良心理特点;二是母亲是一位中学老师,重视吴某的学习成绩,唯分数论,长期施加过重的学习压力。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添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因此,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建成,需要父母走出家庭教育误区,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

三、努力建立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

教育学家斯宾塞说过:“家庭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心智和才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父母就是创造家庭环境的主体,因此,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值得每个父母深思熟虑。

(一)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国古代经典名著《礼记·大学》中也指出:“欲齐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自身”其中的“齐家”思想就包含了家庭教育的内容,从而看出,古代就已经很重视家庭教育,也认为家庭教育与国家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家长应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思考一下教育的方式,从各方面教育学生,正确地进行家庭教育,做学生的榜样,做智慧型的家长。

(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赖以生存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地方,家庭环境的好坏关系着孩子能否健康茁壮地成长。因此,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能营造出一个温馨有爱的家庭环境呢?笔者认为,一是紧密家庭的关系,维持家庭的完整性。父母要爱护子女,关心子女,当他们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二是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快,大部分的父母由于工作的关系疏于和子女交流,加上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个性等方面的存在差别,很容易形成代沟,因此,双方应经常沟通交流,才能消除双方的心理隔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三是转变观念,对学生的期望适中。父母不应对学生设置过高的目标,适当的期望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帮助他们确定人生目标,积极向上。反之,会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中的拦路虎。四是父母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心理、思想品德素质。因为父母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最多,耳濡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学生影响非常深刻。

(三)爱的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就好比良好的亲子关系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建立。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呢?(1)在学生面前,家长应该树立良好的形象。言语难免空洞匮乏,实际行动往往最具有说服力,家长应为学生做个榜样。切忌居高临下,喋喋不休地说教,家长可以与学生做朋友,抱着平等的态度与学生沟通,疼爱与严格教育两手抓,做到恩威并重。(2)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平时,家长应该与学生多多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都非常优秀,但是也有自身特有的缺点。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心里难免有各种各样的困惑。家长要及时观察,疏通引导,做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人。(3)家长应尊重学生的想法,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去做自己愿意做的合适的事情,让学生取得成就感。不要一味逼迫学生子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这样做不仅不能让亲子关系变好,反而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4)拒绝一切形式的家庭暴力。(5)维持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让学生在家中感受到温暖,还有来自父母的爱的正能量。在健康家庭中长大的学生,会拥有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社交人际关系。在未来,也更容易成功。

总之,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家长不仅是照顾者和保护者,更要成为学生家庭教育的中坚力量,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学生相互尊重、平等相处,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家庭教育[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9).

[2]王修文.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8).

[3]杜丽.浅谈家庭环境对学生良好个性养成的影响[J].中文信息,2015(5).

[4]杨志伟,刘少文,李雪荣.儿童行为问题,学业成绩与家庭环境相关模型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4):263-266.

[5]方双虎.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报,1997(2):99-103.

猜你喜欢

学生个性家庭环境家庭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初探
合理把握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个性的发展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不幸的家庭,曲折的成长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家庭环境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与辅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