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有效开展品德教育探析

2020-09-10许浅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2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家校共育

许浅生

【摘要】学生的品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希望工程,不容忽视。班主任要落实团体品德教育,重视个体品德辅导,优化班级环境,家校联合,共育品德高尚的学生;要整合多方力量,采用多种渠道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助力学生人格健全。

【关键词】品德教育;团体教育;个体辅导;优化环境;家校共育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学生的健康成长包括生命安全与发展,身心和谐,品格健全和素质全面发展。可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重视学生的品格健全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那么,在小学低年级的品德教育中,我们该如何进行呢?

一、落实班级团体品德教育

育人为本,育德为先;全面发展,以德为重。德育是班级管理和班集体教育的重要内容,班级是德育的重要阵地。班级品德教育是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在集体的情境中进行的一种班级教育形式。它是通过集体的人际交往,促使个体在交往中形成文明向上,爱国爱家,友善宽容等等良好品行。

例如,通过主题班会课“国旗在我心中”让学生们了解国旗,爱护国旗,懂得维护国家荣誉,增强爱国之情。又如,通过“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主题班会课,让学生学会克服困难,面对挫折。知道在生活中要学会克服困难与挫折,学会坚强挑战自我,直面挫折。再如,“我爱我家”的主题班会课,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白家人的重要,感受父母的关爱,从而学会感恩父母,珍惜家人。

总之,班级品德教育就是让学生们在老师有意识的安排下,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端正思想,克服困难,善于交际,懂得珍惜,学会感恩……成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因此,班级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是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重视个体品德辅导

班级团体教育有时候并不能满足所有个体的需求,个人品德形成出现的波折也是因人而异的。因此,班主任除了要落实团体品德教育以外,还要重视个体品德辅导,细心观察,用心发现,帮助每一位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学生的人格。

如,笔者教过的学生小文,他在成长中曾遇到波折,让笔者更加重视个体品德辅导了。小文刚开学时和其他同学一样,不迟到,能完成学习任务。在第二周开始有迟到现象,头发衣服也比较凌乱,学习不能按时完成,和同学相处不够融洽。观察出这一现象后,笔者首先联系家长了解情况。原来他父母在外打工,现在和爷爷两人在学校附近租房居住,爷爷在市场摆摊卖菜,每天爷爷准备好早餐就去市场,小文是自己吃完早餐自行步行到校,他的日常生活大部分都是自己打理的。了解到情况后,笔者故意安排他们小组打扫课室卫生,并和小文一起动手完成。在班上,笔者着重表扬了小文动手能力强,打扫卫生很积极。第二天早上,笔者在校门口看到了他的身影,在他快到教室时笔者故意追上他,很随意地对他说:“小文,今天真早啊!比老师还早,真棒!”课间活动时,笔者经常摸摸他的头,不经意地用手梳理一下他的头发或衣服,夸他是个“帅小伙”。一段时间后,小文变得乐观向上,以前的小毛病全没了。笔者乘胜追击,安排他做学习小组的组长。从此班里多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可见,加强个体辅导是多么重要,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以感化学生的心灵。所以,班主任要重视个体辅导,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每个学生都无忧无虑,健康成长。

三、优化班级环境,助力学生崇高品格养成

社会环境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优化校园环境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很显然,在学校教育中,班级环境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班级环境对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发展起着直接影响的作用。所以,优化班级环境,助力学生崇高品格养成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一)让学生在有爱的班集体里快乐成长

学生的健康成长少不了爱的滋润。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从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转向以识记、理解、运用为主的课堂生活,难免会有孤独感和陌生感,会出现焦虑和畏难情绪。面对这些现象,就需要班主任对学生们加以辅导干预。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笔者:这时候的老师只有真心付出,让学生感受到爸爸媽妈般的爱,从而缓解学生心中的焦虑和畏难情绪。如,组织生活学习小组,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老师融入小组中,带领学生们在活动中发现美好,互帮互助,互相表扬鼓励,学生们付出自己的爱同时也收获着他人的爱,让爱传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学生的成长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老师的爱心灌溉,有助于释怀学生心中的担忧和不解。一个小小的动作,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次同学们的集体夸赞,都能让学生感受到在班集体里的爱与温暖。

(二)用心聆听,让学生在班集体里树立信心

低年级的学生表现欲强,希望得到关注和认可。这个时候我们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鼓励学生勇敢表现,树立信心。成长的道路有磕绊,学生出现错误的行为我们更要注重方式方法。所谓“穿当事人的鞋,走当事人的路,用当事人的眼光看世界。”强调的是我们在对学生辅导教育时,不要急于批判,要积极聆听学生的倾诉,感受学生的感受。

她叫小敏,二年级,成绩中上,算是比较听话懂事的学生,正因为这样,平时关注她应该是少了点,因为她无需老师操心。可是有段时间,笔者发现她郁郁寡欢,上课也无精打采。笔者正想进一步了解情况,她的家长先找到了笔者,微笑着对笔者说:“许老师,小敏说您不喜欢她了。”说实话,笔者听了以后很是诧异。是什么原因让学生有“老师不喜欢她”的想法呢?是语言?表情?或者是某些行为?总之,笔者知道小敏有心结了,这也是她郁郁寡欢、无精打采的原因。为了弄清楚真相,笔者决定找小敏谈谈,下面是我们谈话的内容。

老师:(拉着小敏的两只小手)你最近是不是对老师有什么想法呢?

小敏:(不出声,还想哭)

老师:(温柔地)你能悄悄地告诉我吗?

小敏:(点头)嗯!

小敏:(支支吾吾)老师你不喜欢我了,老师上课都不叫我回答问题。

老师:哦,原来这样(微笑),你认为老师不叫你回答问题,就是不喜欢你?

小敏:(点头)

老师:孩子,那你看老师是不是除了你以外其他的同学全部都叫了呢?

小敏:不是。

老师:那其他没有被老师提问的同学,你觉得老师喜欢他们吗?

小敏:(微笑不出声)

老师:(微笑)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但是我们上课的时间那么短,不可能每一位同学都提问呀!

终于,小敏放松了表情,露出了笑脸。一次简单的交谈,打开了学生的心结。自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原来是自己多想了,而且在交谈中知道了“老师很喜欢自己”。至此以后,小敏回归了活泼可爱的神情,每天更加认真愉悦地听老师讲课了。

聆听让我们了解问题的根源,聆听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只有让学生内心体验到被尊重的感受,才会有正确面对困难的信心。班主任的聆听,是学生获得尊重,树立信心的主要路径,学生们在班集体里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同伴的认可,他们就能够在班级里自信努力,健全人格,快乐成长。

(三)表扬鼓励,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舆论

我们生活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影响品格养成的因素也有很多,但在校园生活中,老师的表扬鼓励,班级环境的积极向上必然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质的重要条件。

笔者曾经试着用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式激励学生。一种是点名批评表现不好的学生,给表现不好的小组扣量化分。一种是表扬鼓励表现比较棒的学生,给表现好的小组加小红旗。结果很显然,表扬鼓励比较凑效。的确,点名批评是传播负能量,不但會对受批的学生产生心理影响,也会对班级健康产生不利因素;而表扬鼓励是传播正能量,起到的是榜样的作用,即使不专心的学生,听了对别人的表扬也会“改邪归正”,向他人学习。因此,表扬鼓励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在这样的班级环境中成长的学生也会是积极向上,懂得感恩,充满阳光的。

可见,优化班级环境,让学生们在老师同学的关心爱护,信任聆听,表扬鼓励中学习生活,他们一定能够快乐学习,品德高尚,健康成长。

四、家校联合,共育品德优良学生

我们知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只有班主任与家长统一认识,同步协调,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最佳的教育效果。这一点,在学生的品德教育中尤其重要。因此,作为班主任的我们要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与交流,做到家校联合,才能共育品德高尚的学生。我们都知道,现在是信息社会,家校互动已经无需一定要把家长请到学校了。“钉钉群”,微信群已经成为了主要的互动手段。如,通过群发或私发倡导“亲子阅读”,宣传一些积极的教育类网络链接,表扬学生在家在校的良好表现等等。用好“空中互动手段”家长老师共商教育之道就会更加便捷有效。

总之,低年级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非常重要,不容我们忽视,班主任要整合多方力量,采用多种渠道塑造学生崇高品格,助力学生人格健全。

参考文献:

[1]韩东才.班主任基本功——班主任管理的基本技能[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家校共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策略探究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看法
家校共育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