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优生心理教育的思考

2020-09-10钟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2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思考

钟敏

【摘要】未成年学生,寄托着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的期盼,承载着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希望。培优转困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探讨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除抓好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外,教师也要加强对优生心理教育与引导,防优生因骄傲而落后,因专注而离群,因粗心而失分,因挫折而放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优生;心理教育;思考

未成年学生,寄托着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的期盼,承载着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希望。学校是未成年学生成长的摇篮,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学校教育的得失成败关系家庭的幸福、民族的未来。培优转困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探讨的课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除抓好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外,教师也要加强优生心理教育与引导,防优生因骄傲而落后,因专注而离群,因粗心而失分,因挫折而放棄,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加强心理教育与引导,防优生因骄傲而落后

毛泽东同志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一个骄傲的人,往往对镜自赏、自吹自擂、浮夸失实、目空一切,忘记自小就学过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到头来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优生,是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会赢得很多赞许的眼光和掌声,但也有部分优生因此而骄傲,因骄傲而落后。因此,教师要加强优生心理教育与引导,防优生因骄傲而落后。以2015届的一个优生为例,他小学毕业后是以全校第一的优秀成绩进入初中学习的。在七年级,由于学习科目还比较少,而且所学知识相对简单,他每次考试都保持全级第一。八年级开始后,他慢慢滋生骄傲的心理。到了九年级复习,由于认为老师讲的知识过于简单,在七、八年级都已经学过,以为自己什么都会了,肯定能拿全级第一,在课堂上再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结果由于没有系统把握中考知识和解题方法,在第一次模拟考试就大栽跟头,总分排名跌到全级第10名,其中历史科差点不合格。在各科任教师对他进行心理教育和引导后,给他敲响了警钟,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骄傲的心理,积极配合老师的复习,在中考以全级第二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

二、加强心理教育与引导,防优生因专注而离群

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个人社会化,简单地说,是指一个人从生物人发展为社会人并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的过程”,是在社会中不断进步的。优生因为专注于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但部分优生往往因为专注于学习而离群。因为离群,不利于培养社会责任感,知识面也比较窄;因为离群,不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际关系也比较差;因为离群,不利于提高综合能力,核心素养往往跟不上。以2016届一个优生为例,因为家庭困难有点自卑,所以她平时只是专注于学习,成绩一直比较优秀,但在日常生活中少言寡语,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交往少。虽然成绩优秀,但在每次三好学生的评选中得票不高,甚至差点选不上。她认为大家对她有意见,结果更加自卑离群,只是埋头学习。因此,教师要加强优生心理教育与引导,防优生因专注而离群。要引导优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生活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增长社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心理教育与引导,防优生因粗心而失分

每年中考、高考完,到公布考试成绩时,往往听到部分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有读书命,没考试命”。因为他的孩子平时成绩优秀,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优生,可是一到大考试就失手,与平时成绩相差较大,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其中包括考试时粗心大意等。每次考试,教师都强调同学们要准备好相关文具,严格按答题要求,做到认真再认真,细心看题审题,沉着应考作答。但是,总有包括优生在内的部分同学,因为粗心而“大意失荆州”,失掉可以拿到分数。因此,教师要加强优生心理教育与引导,防优生因粗心而失分。以2020届的一个优生为例,他学习非常勤奋,成绩比较优秀,但有时高有时低,因为他总是粗心大意而丢分,是老师和同学眼中有名的“马大哈”。在2020年中考的第二次模拟考试中,他就因为粗心大意涂错了答题卡,造成道法科60分的选择题只得33分。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指出:“天才多半由于细心养成。”可见因粗心而失分得不偿失,再优秀的天才也需要细心养成。

四、加强心理教育与引导,防优生因挫折而放弃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都会祝愿大家万事如意。但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挫折。因为生活中引起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自身因素等。爱迪生说过:“失败乃成功之母。”经受挫折能激发人的斗志,也会让人们“吃一堑,长一智”,在挫折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但是,挫折也会消磨人的斗志,甚至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从此自暴自弃。对于优生来说,虽然成绩比较优秀,但难免有失手的时候。如果优生不能正确看待挫折,可能会就此放弃,从而影响将来的一生。以2009、2017届的两个优生为例,他们的成绩都比较优秀,也都因为失手没有考上市重点高中,被录取到县重点高中就读。由于2009届的这个同学没能够正确对待,自暴自弃,在三年后的2012年高考只考上专科学校。而2017届这个同学上到高中后,更加发奋努力,在三年后的2020年高考考得574分,超理科本科线164分,超高分优先投档线50分。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教师要加强优生心理教育与引导,防优生因挫折而放弃。只有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才能战胜挫折走向成功。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优生“高开低走”“泯然众人”。从现代教育评价的角度来看,教育活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促进学生成长发展这一核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既要重视学困生的教育与转化,也要抓好优生的心理教育与引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吴铎.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5).

[2]教育部人事司.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思考
浅谈小学教育
浅谈中职电工电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