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学—评一致性”有效课堂教学程式的探究

2020-09-10李少强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2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信息技术

李少强

【摘要】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助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众多学校及教师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我校的实情出发,以“教—学—评一致性”优化教学程式策略为抓手,从概念的明晰、校本培训、目标驱动到课堂程式进行探索践行,让教师提高认识,更新课堂教学理念和手段,优化教学程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教师团队专业素养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学校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评一致性;有效课堂;教学程式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普遍应用,教师的信息技术、用平台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程式策略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但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如何达到“教—学—评一致性”,提高有效性,信息化程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却是当前教学遇到的新问题。本文以理论、培训、整合、运用,对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评一致性”有效课堂进行探索,旨在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观念,确立以目标为核心的理念,促教学设计观念的改变,让科研优教的思路也慢慢地走向专业。

一、从心认识,理清概念助探教学程式

1.什么是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程式

2001年9月,祝智庭教授在《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一书中提出:信息化教育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它是建构主义理论与先进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显著特征。基于此定义,我们认为: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有效课堂教学程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调动、整合更多的教学媒体和信息资源,创设学习目标清晰、符合学情、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整合信息、获取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有效课堂教学的定义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有效地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主动地学习,以最少的时间投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主动参与学习(会学),学到了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学会),是判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3.认识“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不是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而是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它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要保持一致,而不能是各自为政,相互分离、互不相干的。这种一致性体现在教、学、评必须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

二、强化培训,深度对话信息+“教-学-评”程式

我们借助信息技术,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培训,提炼、罗列课堂教学产生的诸多问题,通过召开问题诊断研讨会,加以分析与研究,从“专业培训”“深度对话”推动着课堂教学的改革,打造智慧、有效课堂。

1.理念培训,优化课堂有方向

我们搜索网络平台,集线上教育资源,编印《旺岗小学“教—学—评一致性”教育参考》,介绍当前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引领教师自主研修,透视优秀案例,提炼教学问题,通过开展一体机应用培训,强化同屏技术的应用,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加强“教学评一致性”理论浸润,以课堂教学成长节促课堂教学步履更坚实,工作更有力。

我们与深圳、珠海和区内名校结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专题讲座、教学沙龙等让教师进一步认识“教-学-评一致性”实际是基于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课程标准是“目标制订”“评价设计”“教学展开”的基础;清晰“评价先于设计”的重要,只有通过评价检测,教师才能知晓学生已到哪里,才能知晓接下来该如何教,才能知曉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深度对话,践行提高有力量

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基于课堂,或钉钉、或QQ、或微信等实时“零距离”对话,使教师课改理念在不断碰撞更新,加深对“教—学—评一致性”有效课堂程式的理解认识,主动融合,自觉落实到常态课堂教学之中。

(1)挖掘集体教研的“深度对话”功能。每次集体教研,首先确定课题,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分成版块,研读标准,叙写目标,确定每个版块的教学目标;其次完善教学设计,立足各版块的目标设计出评价内容,再根据评价内容设计师生的活动;再次是说课,一人说课众人观摩,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每一次集体教研就是“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的再造过程,是理念和实践的融合过程。

(2)发挥学科教研的“深度对话”功能。观课过程中,参加的教师根据课例研究要求和观察量表,把观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所思所想及时记录并发到学科教研群里,供大家研讨。评课时,主持人根据需要,对每个人的观点进行集合展示点评,提高教师自觉学习新理念、学以致用的积极性。

(3)拓宽研修平台的“深度对话”功能。利用互联网+广拓渠道,牵手名校,邀专家做讲座,以片区教研、闲聊式校本研修、教学沙龙大家谈等,让每位教师就“教—学—评一致性”畅言心得体会;以青蓝工程、自选名师结好对子、压实担子、搭高台子、引优路子,让教师在课外工余随谈、随笔,记所学,思其髓,悟其道,增己能,同成长。

三、目标统领,全面构建“三位一体”课堂

为让“教—学—评一致性”掷地有声,赢得人气,取得收成,我们坚持立足课标、统领教材、分期研究、单元设计、课时执行,环环相扣,时时相依,突显整体教学的思维,促常态课堂的优质化。

1.课程纲要,促理念概要走向学研创行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