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语言艺术,灵动政治课堂

2020-09-10张敬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2期
关键词:运用技巧语言艺术

张敬华

【摘要】灵动的政治课堂离不开语言的调动、沟通和启迪。动之以情,言为心声,说明语言天然具有感情的功能,政治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语言艺术,灵动政治课堂。本文从应用语言艺术的角度探讨实现灵动政治课堂的有效路径,强调用语生动、循循善诱、幽默风趣、巧妙转化。

【关键词】灵动政治课堂;语言艺术;运用技巧

任何形式的课堂都离不开语言的媒介作用,追求主动、互动、触动的灵动课堂更需要充分运用语言艺术,实现思想情感的交融、共鸣和升华。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政治教师应该巧用语言艺术,营造主动、互动、触动的课堂氛围,以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升华学生的情感。下面就运用语言艺术打造灵动政治课堂提出几点研究性思考。

一、声情并茂,用语生动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可见语言的生动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而灵动课堂更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因为触动灵魂首先要打动情感。政治教师承担着教学和德育的双重使命,仅靠单调的说教无法深入人心,必须在教学中使用发音标准、富有磁性的普通话,将自己真挚的感情融进语言中,通过艺术化的语言和学生灵思互动。笔者在讲授《开放共享的世界》时,模仿外交部发言人沉稳、坚定、铿锵有力的口吻,义正辞严谴责了特朗普逆开放的历史潮流,贸然发动贸易战的行径,表达出我国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积极拥抱开放世界的立场和决心,激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学生主动要求扮演中美企业家、中国消费者、美国农民等角色谴责特朗普倒行逆施不得人心的做法。本来沉闷的政治课堂,却因为语言艺术的运用成了一堂生动的表演秀。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用古诗词的方法诠释深奥难懂的哲学道理。比如,在讲发展观时,可引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讲矛盾的特殊性时,可引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讲矛盾的对立统一时,可引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讲实践观时,可引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等。在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朗诵的过程中,既增添了政治课堂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又提升学生了人文素养,增添了政治课堂的吸引力。

二、情景设问,启发诱导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而情景设问更具有启发诱导的功能。教学中,教师只有利用好了情景设问的“催化剂”,才能充分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换位思考,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比如,在讲授“见义智为”时可以举“司马光砸缸”的例子,教师问:“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回答:“就是告诉我们要见义勇为,帮助他人”。教师接着问,“司马光为什么不跳下去救人?”有学生回答:“因为司马光不会游泳,跳下去会很危险”。教师顺势归纳:“所以,当他人或则我们自身遇到危险的时候,我们可以见义智为嘛!这样既达到了救人的目的,又有效的保护了我们自己”。一个巧妙的情景设问让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接受了“见义智为”的理念,同时也让他们对“见义勇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再比如,讲到《尊重他人》时,在讲完尊重他人的意义和做法后,接着展开设问,“在生活中,除了尊重他人,我们还应尊重什么?”学生纷纷回答:“尊重大自然”“尊重生命”“尊重隐私”“尊重民族历史和文化”,等等,通过设问,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起到灵思互动的效果,又将《敬畏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公民的基本权利》《文化多样性》等知识有机串联起来,建构起知识体系。

三、善用修辞,幽默风趣

政治课因其学科特点往往庄重有余而幽默不足,不易吸引学生的兴趣。打造灵动政治课堂就要亦庄亦谐,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给学生带来眼前一亮、灵机一动的感觉,从而达到灵思互动的教学效果。

幽默虽无固定的形式,但仍然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政治教师在课堂上中可尝试运用夸张、比拟等修辞手法,也可以借鉴网络热词、巧用方言同样可以收到幽默激趣的效果。

在讲授《坚持宪法至上》时,学生对宪法宣誓的意义、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不甚理解。笔者于是打了两个比方:将宪法宣誓比作结婚宣誓,为什么结婚要宣誓呢?因为可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宣誓人忠于婚姻,同理宪法宣誓也是为了增强公职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宣誓人忠于宪法;将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比作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孩子来自母亲,母亲是孩子的依托,同理普通法律来自宪法,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通过几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学生准确地掌握了几个核心知识点。

解答材料分析题时,学生往往找不到关键词。哪些词是关键词呢?多次出现的词往往是关键词。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笔者给学生举了个心理现象的例子:喜欢一件事物会反复提及,比如,笔者的北大朋友聊天时三句话离不开“我们北大怎么样”;喜欢一个人也是如此,怎么绕也会反复绕到他的名字。学生通过这个有趣的心理现象明白了关键词原来就是这么回事,也启发他们要学会揣摩命题人的意图,准确高效地审题。

在讲《哲学与生活》教材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时,可以举这样的例子:改革开放对广东的经济影响同样巨大,广东得风气之先成为先富之地。至今一些广东老板仍喜欢说“我系(是)某某公西(司)董事长啦”。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境中理解了原本比较抽象的哲學原理。幽默是一种调味剂,极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幽默语言的背后往往是人生智慧的闪光和积极人生观的呈现,这与政治课堂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的价值导向是一致的。

四、反客为主,巧妙转化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有时会面对学生突发奇想或者是对敏感问题的提问,这个时候是考验教师教学机智的时候。运用语言艺术巧妙转化,既可以从容化解危机,又可以智慧点拨提升思维。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不正面回答,而是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学生指引生成结论的路径。

笔者在讲到《维护祖国统一》时,有学生问起近期香港乱象的原因,笔者当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给出香港、澳门回归前后的一组经济数据进行对比,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学生们经过纵向和横向的对比之后清楚地认识到:一国两制是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好制度,必须长期坚持。而对于香港乱象的原因他们也有了清晰的结论,是极少数“港独分子”在国外反动势力的操纵下的破坏香港繁荣、阻挠中国崛起的丑恶行径。当学生设身处地思考问题生成结论的时候,既拓展了思维,又触及了灵魂,增强了政治认同。

再比如,讲到高空抛物现象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无人经过的时候,小心翼翼的抛物可以吗?”笔者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反问学生,“你觉得温柔地伤害是伤害吗?可以温柔地伤害吗?温柔地伤害违法吗?”通过这个反问学生意识到高空抛物是个不容置疑的是非问题,也升华到法治的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提升了学生的法治素养。

总之,语言艺术是生成灵动政治课堂的重要因素,政治教师只有艺术地运用语言,才能充分发挥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将政治课堂理性思辨的魅力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因此,政治教师要掌握并充分应用语言艺术,打造灵动政治课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参考文献:

[1]杜良云.灵动政治教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7(197).

[2]杜良云.灵动政治课堂教学方法集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7):28-29.

猜你喜欢

运用技巧语言艺术
提升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语言艺术的转换成效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初中数学教学中“举反例”技巧分析
美声演唱中气息的运用技巧分析
视听语言
“问题导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激趣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技巧探讨
浅谈体育教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