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课融合语文实践活动的探究

2020-09-10林良君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2期
关键词:教育性实践活动劳动

林良君

【摘要】劳动教育是全面育人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在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文化教育性的缺失情况比较突出,甚至纯粹作为一种体力活动,缺乏技能、思想的综合教育,不符合“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劳动教育宗旨。语文老师往往是德育、劳动教育的兼任教师,通过在劳动课融合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劳动实践环节与语文课本教学内容结合,使学生从劳动实践活动中获得文化教育,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劳动;语文;实践活动;教育性

列宁指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教育性实践的育人价值非常明显,是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重要方法,也是中小学生德育的关键方法。笔者任教小学语文,兼任劳动课教师,在劳动活动中通过融合语文实践活动,提高文化教育性,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达到了一定的育人效果。

一、优化劳动教育主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劳动的美德、集体主义精神,传统的农耕文化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特征。要传承优秀文化,就需要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注重文化教育性理念,塑造教育性,在教学的活动内容中对劳动精神进行培养,让学生们崇尚劳动,踏踏实实劳动。以融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四时田园杂兴》为例,在指导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实践中,重温古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促使学生产生热爱劳动的意识,而学好文化知识是提高劳动技能的基础,帮助父母劳动、建设美好家乡,创造劳动价值,是光荣而崇高的事。

二、设计劳动教学内容

有意识、有计划的劳动实践内容,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而且还能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在进行社会服务劳动如“小小环卫工”主题劳动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活动计划融入五年级下册《刷子李》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再精心设计实践方案,重视实践活动的过程,发扬劳动创新精神,以精湛的劳动技艺,获得劳动成果和赞誉。劳动课中指导好学生科学设计环境卫生保洁劳动方案,高效完成劳动任务,向市民展示劳动成果,并体验干净街道背后清洁工的辛苦,重新树立感人的劳动者形象。此外,让学生积累描写真实劳动场景、赞颂现代劳动人物的素材,在提升学生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经验,引发学生的观察和思考,更好地在其内心深处树立尊重劳动的观念。

三、渗透文化教育理念

劳动活动的开展,单一的教学方式是无法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小学生劳动要渗透文化教育理念,将重点放置在其文化的内涵教学层面上,尽可能地结合和劳动相关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在语文教学中有意释放劳动信号,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在行动中积极参与,感受到劳动的价值所在,从服务自我到服务身边人,进而走向服务社会。劳动教育融合语文学科,让知识学习通过劳动实践活动融入生命中,抵达灵魂深处。如,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中,虽对翻地、播种、收获一字带过,但就花生的好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篇文章中作者最后的发言“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告诉了学生只有做一个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的劳动者,为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求虚荣,才是我们崇尚的人。

四、营造劳动教育场景

小学生劳动实践主要是围绕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既是一种学习活动,又是一种学习方式,劳动教育要着眼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场景的真实性和日常生活的时代性。应更多地针对学生的身心年龄、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等不同情况,根据教学实际及劳动教育的要求,营造教育氛围,将有关知识点分配到劳动活动中,从“做”中学, 从“做”中获取丰富而真实的经验及感悟,牢固树立劳动意识。如以种葱劳动结合《种葱》写作为例,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学生通过漫谈、交流资料,了解种植知识,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劳动观念得到巩固。再通过家庭劳动教育,由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在自家阳台、庭院进行栽培。劳动结合作文训练,学生一边在劳动,一边在思考,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新思想启发了学生,推动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劳动体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劳动素养。

五、结语

具备文化教育性的劳作活动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让他们看到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亲自体验到知识的价值,从思想上受到了正确人生观的教育,在提高劳动技能的同时,改善了劳动情感态度。对劳动课中文化教育性的提高进行深入的探究,从融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途径去促进劳动活动开展,彰显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特征。

[本文系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STEM教育专项研究课题“STE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编号:GDJY-2020-S-a025)]

参考文献:

[1]葉澜.融通“教”“育”,深度开发学科的育人价值[J].今日教育, 2016(3):1.

[2]曾素林,彭冬萍,刘璐.教育性实践:含义、价值及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17(12):12-17.

[3]商曼.论教科书中的劳动精神渗透——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9(11):54-60.

猜你喜欢

教育性实践活动劳动
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前教育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的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