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山之品质,育有志少年

2020-09-10麦才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2期
关键词:师德学校文化

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办学品位与办学水平,凸显办学特色,结合学校创建特色学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特色文化定位:山品文化

山,以它的乳汁和沃土养育着万物生灵,是其心忧天下、俯首为民的体现。概括地说,“胸怀宽广、信念坚定、扎实苦干、不断进取,勇于担当”,是山的精神,山的品质。

岳山是广东省自然保护区,是怀集的名山,是蓝钟镇母山。头岳、二岳、三岳鳞次栉比,刚健伟岸,刚毅致远,繁衍哺育世代蓝钟人。高昂的头颅,彰显着岳山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图强进取的精神;挺拔的身躯,表现出岳山坚定执着的品行,恪守与生俱来的责任;沉稳持重,包容万物,宽容仁厚,是岳山豁达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情怀。可见,岳山具有“山”的精神,“山”的品质。所以,我校特色品牌学校定位是“山品文化”。

二、特色文化确立的主要依据

1.孔子的仁者乐山说。《论语·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正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2.革命前辈的殷切期望。上世纪七十年代怀集县委、政府“林”字当头,组织上万青年民兵在岳山进行“岳山造林大会战”,引起各级领导的极大关注。

1972年2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到基层检查指导时亲临岳山,他对青年民兵在“岳山造林大会战”的表现予以肯定,并殷切期望青年民兵发扬山“坚定意志、扎实苦干、勇于担当”的品质,在“岳山造林大会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撑起一片蓝天。

3.我校以“山品文化”定位创建特色学校,以“山品文化”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发扬“山”“宽容仁厚、坚忍不拔,不断攀登”的品质,执着追求理想和目标,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实现“育有志少年”的办学目标。

三、办学思想体系

1.办学理念:养山之品质  育有志少年

2.“一训三风”

校训:明德 崇文 弘毅 有为

校风:尚礼 致知 图强 和谐

教风:爱生 敬业 善导 创新

学风:乐学 好思 坚韧 进取

四、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把学校特色建设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在人力、物力、财力及制度上给予充分保证,形成一套保障特色学校深入、持久开展的长效机制,成立创建山品文化特色学校领导工作小组。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麦才友

副组长: 莫伦航  卓文江  冯觉天  陈华

组   员:巫烜志  林活山  岑坚南  林兴赵  梁天朝  陈锋 李爱群  欧友  李甫盛  周金光

2.工作小组成员名单及工作任务

第一工作小组:

组   长:莫伦航

组   员:林烈红  巫烜志  郭忠盛 向君山

工作任务:

1.学校制度建设

2.师德师风建设

3.宣传报道校内外教育新闻和典型事例

第二工作小组:特色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和德育活动工作

组  长:卓文江

组  员:禤州  林兴赵  林活山 岑坚南

工作任务:特色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和德育活动工作

第三工作小组:

组  长:冯觉天

组  员:文小明 冯知觉 韦家甫 罗剑养 林文桥

工作任务:

1.负责《特色课程》设置、管理落实工作

2.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

第四工作小组:

组  长:陈华

组  员:李兵立  覃传柱

工作任务:特色學校创建的后勤供给

五、建设“山品文化”特色学校的举措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悟“山品”品质

学校通过营造“山品文化”氛围,诵读“山品文化”中的诗文,主题活动等形式让师生感受“山品文化”,品味“山品文化”,顿悟“山品文化”。

(1)营造校园“山品文化”氛围

①以我国的“三山五岳”、国外名山和岳山为主要内容,建“山品文化”长廊,让学生品味“山品文化”的内涵。

②校园的过道两旁、分初中部、小学部的主要廊道悬挂国内外的名山及岳山的照片并辅之名诗佳句,让师生感受山之品质。

③黑板报有精选的赞颂山的诗文和名言,让学生沐浴在山品文化中,品味“山品文化”,使之得到感染、浸润和熏陶。

(2)开展诵读“山品文化”诗文活动

①诵读内容:学校编撰的校本教材读本“山品文化”中的诗文。具体的诵读内容、篇幅根据小学、初中各年级的实际由语文教师安排。

②诵读时间:每周一读。具体诵读时间由各年级、班的实际安排。

③诵读的形式:自由诵读和集体诵读相结合。即各年级、班根据实际在规定的时间、内容基础上,可以是自由诵读,也可以是集体诵读。

学校广播站设置“山品文化”美文欣赏栏目,每星期播读(诵)二次校本“山品文化”读本中的诗文。

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集体诵读“山品文化”诗文活动。每学期第十周利用一次大课间活动时间进行集体诵读“山品文化”诗文,展现集体诵读的壮观场面,营造良好的“山品文化”诵读氛围。

(3)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①诵读“山品文化”诗文比赛。每学年五月学校举行一次分年级、学段全校性诵读“山品文化”诗文的比赛,评出条块结合由学校进行统一表彰。

②“山品文化”书画比赛。以“山品文化”中的诗文为内容,每学年五月学校举行一次分教师组、学生组(学生组分年级、学段)的书画比赛。评选师生优秀作品在校园橱窗内展示,并由学校统一表彰。

③“山品文化”手抄报。在全体学生中围绕“山品文化”开展手抄报制作和评选活动,要求所有年级每学年度进行二次手抄报制作评选活动,学校每一学年五月进行一次分年级、学段的手抄报评选活动,评出一、二、三等由学校统一表彰。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山品”佳绩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造就一支“豁达、包容、图强”的“山品”强师,以“责任、担当、奉献”的“山品”精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勇创“山品”教学佳绩。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造“山品”强师

①学习政策法规,规范教育行为。采取相对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的方式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意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师德素质。

②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思想和学习学科课程标准。在学习的基础上,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观,树立“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能发展”的人才观。

③创造成长空间,造“山品”强师。其一,校本培训。学校通过学校教研组活动、集体备课、专题研究、校本课题等形式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其二,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学校组织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学习教育发达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提高教师的素质。一方面邀请教育教学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来学校专业引领,促进教师的成长。其三,培训。主要派教师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培训活动,让教师在培训中提高能力。其四,实战提高。参加片区、县、市、省举办的优质课、说课等比赛,让教师在实战中成长。

④营造成长氛围,树立师德明星。其一,学习先进榜样,弘扬敬业精神。组织教师学习全国师德楷模先进事迹,学习本校省、市、县、市先进教师的典型事迹,大力弘扬先进教师的敬业精神。其二,营造成长氛围,树立师德明星。学校开设师德模范宣传专栏,及时发布本镇教师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的人和事引领教师、感染教师、熏陶教师;举办本镇师德先进事迹报告会,让先进师德教师与其他教师共同交流学习,形成良好的弘扬高尚师德的氛围;各校每一学期评选出学校的师德先进教师,镇中心学校选出镇的师德明星;学年度镇中心学校选出镇的师德明星,对选出的师德明星进行统一表彰。

(2)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①抓好教学常规。抓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因此,学校要全面落实《怀集县中小学教学常规工作实施细则及量化标准》,在常规教学中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在狠抓教学常规中提高教学整体质量。

②让“合作、探究”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新課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因此,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体验、感受、实践中学会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益。

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提高教学整体质量。

④创“山品”佳绩的几个指标:中考成绩稳步上升,排在全县前列;小学抽检各项指标达到县的要求。

3.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育“山品”少年

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善于利用“山品文化”渗透到学校的德育教育,渗透到美育、体育、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快乐健康成长,成为有志少年。

(1)德育渗透

①诵读熏陶。通过诵读“山品文化”中的诗文,感悟山容纳万物豁达的胸怀,面对困难坚定信念、不断进取和无私无畏、乐于奉献的品格,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②个性化渗透。根据被教育对象的不同个性特点,如,厌学、不尊敬长辈、违反纪律、不文明行为等,选取“山品”中的“性格稳重,志存高远,自我修持”等品格教育学生,使学生增强道德规范意识和道德情操得到陶冶。

(2)美育、体育渗透

在美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向学生渗透山之“矗立不变,淡泊宁静,宽大仁厚,根基深厚、博大精深、豁达包容”等品质,鼓励学生打好基础,使自己走得更远。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向学生渗透山的“坚定执着,坚忍不拔、高攀不止,精进不息”的品质,在体育运动中向更高更强的目标迈进。

(3)学科教学渗透

①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通过诵读“山品文化”中的诗文使学生充分感受“山品文化”的魅力,得到“山品文化”的熏陶,激发他们持久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良好习惯。

②“山品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语文课堂要把课本中的“山品文化”篇目作为教学重点,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挖掘“山品文化”篇章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③“山品文化”与其它学科教学相结合。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要创造条件适时地运用“山品文化”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山品文化”的博大精深,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

(4)参加社会实践

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和踏青、秋游等有利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山品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深对山品文化丰富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4.推进学校制度建设,创“山品”机制

学校制度建设,形成“朝气、责任、仁厚” 的“山品”机制,从而规范学校管理、建设和谐校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学校已经制定或有待制定、完善的主要制度主要有:

(1)学习制度。学习制度主要有《政治学习制度》《业务学习制度》。建立政治业务学习制度,一方面,使教师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2)考勤制度。考勤管理制度主要有《教师考勤管理制度》《学生考勤管理制度》。考勤制度的作用主要是对师生的作息进行他律,在此基础上达到自律。

(3)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主要有《班主任工作制度》《学校安全制度》《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教师工作奖惩制度》《教研活动制度》《集体备课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图书阅览制度》《学校卫生体育检查评比制度》等。这些制度有利于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建设和谐校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4)后勤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包括《校产管理制度》《学校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内宿生管理制度》等。后勤管理制度对保证学校的供给,保障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5.挖掘“山品文化”内涵,弘扬“山品文化”

(1)“山品文化”征文比赛。每学年举行一次分教师组、学生组以(学生分初中、小学组)“山品文化”为主题颂扬国内外的名山和岳山品质的征文比赛,让师生充分挖掘“山品文化”的内涵,弘扬“山品文化”,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成立“山品文学社”。由学校少先队、共青团牵头成立“山品文学社”。文学社每一学期出版二期刊物,刊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刊登师生撰写的有关“山品文化”的文章,宣传“山品精神”,弘扬“山品文化”。

(3)编撰“山品文化”校本教材。学校组织教师编撰适应性、可读性强的含圖、诗、文为主要内容的 “山品文化”校本教材,为学生的诵读和发展提供校本支持。

猜你喜欢

师德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致良知与师德
谁远谁近?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学校推介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