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手机依赖心理分析及早期干预研究

2020-09-10马文晶

求知导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手机依赖心理分析干预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中学生使用手机已成为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学生在使用手机的时候往往存在一些沉迷和依赖现象。因此,为了保证中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减少学生对手机的依赖,避免手机依赖心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负面影响。文章主要对中学生的手机依赖心理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症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对策。

关键词:手机依赖;中学生;心理分析;干预

一、手机依赖的概念

对手机产生依赖这种心理,实质上是在新时代所产生的一种对信息捕获的焦虑感。在如今这个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类的日常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手机。且由于对外界信息的好奇与渴望,人们认为只有通过手机才能确保自身得到足够的“信息安全感”。一旦失去对手机的所有权,人们便会手足无措,假想自身处于隔绝外界信息的封闭空间,从而不断使用手机,对手机产生依赖心理。

二、手机依赖对中学生的影响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的消費对象早已普及至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相比小学生,中学生对手机的沉迷更加严重。而沉迷于手机对他们的学习产生的影响更大。中学生更多地通过手机进行网络交友与游戏娱乐,而不是查阅资料和完成作业。长此以往,中学生这种使用手机的方式会让他们对手机产生一种强烈且持续的依赖心理,严重时就发展成了手机依赖。长期的手机依赖不仅会让移动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对初中生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还会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负面影响,亟待研究正确的对策加以解决。

三、中学生手机依赖心理分析

笔者根据对中学生的个人心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中学生产生手机依赖心理主要是因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1.信息获取需求

目前,大部分中学的管理方式都是封闭式管理,学生基本过的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他们渴望了解更多的社会信息,对社会进行探索。手机上网就是他们获取社会信息的最快方式,也是中学生查找学习资料,获取知识的最快途径。但是,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上的信息多而乱,其中不乏新奇和有趣的信息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多变的资讯与学生对新兴事物的好奇相契合。大数据完成对用户的记录分析以后会不断迎合其口味,推荐其喜欢的资讯,使得中学生浏览网络资讯的时间越来越长。长此以往,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会变窄,不利于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立。中学生缺乏自控力,因此,他们会对网络信息表现出沉迷和上瘾。

2.社交心理需求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展期,他们对社交关系的关注开始加强,希望通过移动互联网的社会交往功能分享自己的生活,和他人进行互动,交更多的朋友并且获得他人的认可。进行网络社交代表中学生的社交从现实生活向虚拟空间扩展。网络社交实现了通过网络介质突破空间限制进行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学校这一相对固定的环境中拥有新的视角,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中学生在网络社交的过程中获得了社交满足感和虚荣感,因此会逐渐沉溺于网聊。此外,现在的中学生较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抗压能力弱,与周围人的沟通不够深入,在遭遇挫折时会寄希望于网聊,将负面情绪倾诉和发泄于网友。因此,从社交层次来看,中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一方面是需要建立新的社交网络,另一方面是通过网络聊天进行倾诉,完成心理的调解和负面情绪的发泄。

3.网络娱乐需求

手机可以储存大量的应用程序,可以看电影、听歌、看小说、玩游戏、聊天、网络购物,等等。手机软件基本上可以满足中学生对娱乐的各种需求。学生在严管理、高要求、快节奏的环境中学习,经常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如在生活中缺乏支持,无法与教师、同学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他们会将手机当成最有力的情感支持工具,将情感寄托于游戏,在游戏中获得虚荣感和满足感。有些学生贪玩,抗诱惑能力偏弱,游戏、网络聊天、在线音乐、网络视频、娱乐段子等手机娱乐功能可以让中学生拥有更加便携且多元化的娱乐放松模式。另外,各手机App为了吸引顾客和获取流量,也会不断推出各种活动,让青少年在娱乐游戏过程中持续获得快感。

4.从众心理需求

对于中学生来说,周围人都使用手机,为了使自己不落伍,他们会不甘于人后而购买手机,这很符合中国人的面子消费观念。学生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也会通过购买手机消除自身与群体的矛盾,提升自身安全感。中学生认为,买手机这种行为能够帮助自己融入集体,融入集体后可以通过手机来互相攀比,从而获得虚荣感,导致他们以各种理由要求父母为自己购买手机。部分中学生甚至会认为手机是身份的象征,通过在朋友圈“晒”各种图片展现自己的生活状态,让自己的从众攀比心理得到满足。中学生从从众买手机到攀比买手机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变化过程,其对手机的依赖性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严重的。

四、中学生手机依赖的早期干预对策

为了更加有效地处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甚至沉迷的问题,教师应密切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思想认识、兴趣爱好和生活、学习习惯等,然后采用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的早期管理和控制,培养他们自我调节的能力。

1.厌恶条件反射疗法

这是一个采用建立条件反射的方式来进行的依赖行为控制。一个是过度依赖手机,一个是对手机产生厌恶的、反感的情绪(教师通过惩罚使中学生产生反感的情绪,从而代替手机所带来的满足感),强化这两个目标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在学生的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条件反射。这种对策具体需要教师的严格管理,教师在发现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的时候,必须先观察和了解学生对手机产生依赖的原因,通过仔细地观察和了解,选择有针对性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手机依赖会对他们产生哪些影响。教师通过教给他们一些自我控制的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确定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原因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让他们知道依赖手机会受到批评和惩罚,慢慢地形成一种对手机抵触的条件反射,从而实现对手机依赖的控制。

2.替代与转移网络疗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丰富的知识和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引导学生转移使用手机的行为,使其逐渐戒除手机依赖。转移从手机获得愉悦感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满足自己的求知、娱乐、社交等需求,体验和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各种愉悦感,从而可以防止学生无节制地用手机去追求更多的愉悦感。如果在生活中能够寻找到手机的替代品,并且能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兴趣和愉悦感,就可以引导学生转移对手机的依赖。

3.运动锻炼疗法

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两种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体质,进一步磨炼学生的意志,陶冶情操。体育课主要是在学校,体育教师通过有组织、有纪律、有教学计划地教授和训练学生运动的技能。课外的体育锻炼是指在规定的体育课以外的地点和时间,学生参与的体育锻炼。这种运动锻炼疗法可以让中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多巴胺,使中学生在运动中获得足够的充实感、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减轻中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

4.多元监督疗法

一方面,监督主体为家长。家长可以对学生日常的消费进行适当的管控,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要与孩子多进行互动和交流,及时关注和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心理的动态。家长可以通过亲子活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开阔孩子的视野,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另一方面,监督主体为教师。教师要通过宣讲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手机依赖的危害性,引导学生提升自我管控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沉迷于网络的危害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能把手机作为攀比的资本。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身为中学生的责任,即要将精力放在学习知识上,在生活中也要正确得当地使用手机,学会自我管控,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结 语

随着当今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对于中学生来说,手机依赖已经逐渐变成一个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重要心理健康问题,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家长与学校都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减轻中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心理,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 思.农村初中生手机成瘾的原因及对策探究——以湖南省T学校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7-100.

[2]盛忠光.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与个案干预研究[D].吉安:井冈山大学,2019.

[3]王 涛,龙方成.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分析及矫正[J].政工导刊,2017(11).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初中生手机依赖症的调查与研究”(GS〔2019〕

GHB1827)。

作者简介:马文晶(1994— ), 女,甘肃酒泉人,中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教育。

猜你喜欢

手机依赖心理分析干预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芜湖市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