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家必读最全书单

2020-09-08丁冀平

陆家嘴 2020年8期
关键词:企业家经营战略

丁冀平

2020年居然会以新冠疫情打开,再叠加过去若干年的经济下行、中美贸易摩擦和创新迷茫、逆全球化等因素,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空前加大,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企业家们早已习惯于过去40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快速发展,早已习惯于增长、扩张的惯性模式。尽管媒体、政府和各种课堂都反复强调——企业要修炼内功、要打造核心竞争力、要向创新要发展、要不断提升管理能力,然而到了现实世界中如何做、如何落地,成了一个极为困难的问题。

我们知道如今活跃在中国经济领域的企业家大多数是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创业起家的,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些企业更多的是享用了过去几十年全球化、制造业分工转移、人口因素等的红利,而真正具备世界级竞争优势和能力的企业屈指可数。

面对如此窘境,结合嘉乐资本过去多年来和民营企业家的交流和探讨,我们认为,现在到了企业家们和管理层需要多读书、读好书的时候了,民营企业家、创业者,需要非常谦卑地来一次“补课、补短板”的系统性读书过程,以下我们推荐了一些适合当下企业家阅读的部分图书。

系列一:经营哲学与人

首先,我们需要解释回答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这也是当下很多企业家在经营企业很多年以后,尤其是随着经济下行、竞争加剧后,企业容易出现在战略、管理、思路等方面的不统一或想法不一致,无法带动团队和激励团队前行等问题。在日常和企业交流沟通中,此类话题曾被无数次提及。

在这个方面,要读两类书:

从人本身:要读改变人自身认知方面的书,思考清楚每个个体本身的问题:我为什么而存在?我人生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到底是什么?通过这些阅读,让每个人重新去思考自己的意义和价值使命,这部分也是很多职场人士、创业者甚至企业家比较缺乏的。

首先推荐稻盛和夫老先生的几本书,尤其是《活法》系列,是一个重新思考自己的意义、寻找自身内在动力的一本书。

丹尼尔·平克的《驱动力》是另一本我认为可以比肩稻盛和夫的书,如果说稻盛和夫的思维是东方式,那么《驱动力》则是一本非常典型意义上西方式的书,往深层次来说,每个人都需要思考清楚到底要做一个内因驱动的人还是外因驱动的人,只有真正做到内因驱动,也就是所谓的I型的人,才会真正不断地去规划自己、实现自我超越。通过阅读这些书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在传统意义上激烈竞争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企业总是能够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地完成自己的转型升级、实现超越,这背后的人自身的驱动力量巨大。

除此之外,作为商业职场人士、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我们当然要加强《情商》的理解和修炼,当然这种情商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人情世故,而是如何学会站在对方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如何学会协作。

从企业本身:要去思考企业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企业的经营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是什么;如何通过经营哲学、企业文化的建立,领导企业、领导员工、领导整个组织去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如今商业环境早已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充满各种困难、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很难说一个企业可以通过简单的顶层设计与规划,下属做好执行即可的方式去运行了。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在面对问题、面对不确定性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更重要的是有面对的决心和勇气,这当中企业经营哲学和企业文化是核心和根本。

这方面,我们首先还是要推荐稻盛和夫的经营三部曲——《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经营十二条》、《六项精进》,这三本书所写的年代和我们当下的内外部环境何曾相似,而正是在这些所谓的“苦难”环境下,稻盛和夫先生始终没有忘记思考、没有停止思索和寻求。当然,最终的集大成者就是《京瓷哲学》这本书,将稻盛的经营理念、企业经营哲学和企业自身的运行紧密结合,每个企业都可以去学习借鉴。这里还是要补充下,没有第一方面的关于“人”本身的阅读,企业的经营哲学就是空中楼阁,也无法推行。

当然,有了这些经營哲学,企业也不是就一劳永逸、万事大吉了。事实上,企业都是一个动态的经营和发展过程,随着环境变化、企业的发展与组织的变化,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创始人精神能否传承并延续,更重要的是创始人精神能否支撑企业的发展。这方面当然要推荐《创始人精神》这本好书,作者在本书中给出了创始人精神的定义,说明了作为一个新生势力的创业企业为什么可以发展迅速;随后书中总结了随着组织扩张,创始人精神还是褪去,由此会导致企业进入三种危机形态——超负荷、失速和自由下落,并进一步通过众多案例解释了这三种危机形态所带来的组织后果。当然,最后作者也给出了应对这三种危机的方法——重新注入创始人精神。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适合那些已经创业许久、面临创新不足、动力丧失的公司阅读。

当然,在企业经营哲学与人方面的书不胜枚举,我还要进一步推荐几本非常值得大家看的书,分别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关乎天下》、《活出生命的意义》、《少有人走的路》等不少非常优秀的巨作。

系列二:领导力与团队

我们今天的组织环境已经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相对确定的环境急速转变为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这对组织的运营管理方式都提出了根本的挑战,引发了“从管理到领导”的变革。

要实现管理到领导的转变,根本在于企业用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企业只有用那些“自我驱动”、“有明确个人使命愿景价值观”等特定的人,才有可能实现管理范式的变革。这方面首先推荐《重新定义团队》和《奈飞文化手册》这两本书,这是两则西方优秀企业以原则价值观为导向进行人才选择、构建团队的经典案例。无论是Google还是NetFlix都是每个细分行业的巨头,如果我们深挖这背后的逻辑和根源,还是一个选择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以及用什么的价值观和文化选择人的问题。

企业领导方式和领导力方面,推荐《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这是一本难得的简单、精炼、通透的关于领导力的书,书中将领导力总结为5个方面,内容涵盖我们选择什么的人、形成什么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的创始人精神是什么、企业如何通过创始人精神和企业文化来领导企业和团队去共同实现企业的愿景使命。

此外,企业作为一个组织,不能是一个简单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还涉及如何组织人、如何落地的问题,这方面经典好书是杨国安教授的《组织能力的杨三角》,这本书将组织能力总结为三个方面,将员工思维方式和企业的经营哲学和个人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进行了链接,这也是《领导力》的基础和根本。在员工能力部分,本书通过Google、NetFlix等案例,验证了如何通过员工核心能力与专业能力两个维度去选择人,非常值得企业家学习借鉴。当然,最终作为一个人员结合体的组织,如何设计组织结构去运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也就是员工能力的第三个方面——员工组织方式。

《才经》、《合伙人》这两本书可以说是《组织能力的杨三角》一书中关于员工能力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也是风靡全球的经典好书,作者费洛迪是欧洲最顶尖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的董事长,以他几十年全世界人才寻访的经验总结,告诉我们企业为什么必须重视人才决策、必须重视《才经》,如何选择人,从哪里去找人,以及如何培训和融入团队。更重要的是,书中一再强调了一个观点,即随着组织复杂度、工作内容复杂度的上升,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人才呈现的“幂次法则”,这些也是很多企业忽视的问题。

《人才盘点》更是一本实战好书,告诉我们必须时常结合企业经营的环境变化,定期进行组织和人才的盘点,以判断企业的组织和人才是否适应企业的发展、是否还能支撑战略转型与调整、是否还能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这一点是企业缺失的环节,甚至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概念尚未形成。

系列三:战略与定位

战略与定位这两个词汇,可以说是企业家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但其实很多企业家和高层管理者并没有真正去读过一本关于战略和定位方面的理论书籍。这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如今很多企业战略能力缺乏、难以制定战略并把握机会,很多企业家抓资源和机会的能力很强,但无法转化成战略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这方面的书其实很多,但真正经典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本。

《定位》这是特劳特的定位理论的系列之一,其实我建议大家有兴趣可以把这个系列大概13本都一并阅读,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定位是一个市场营销的概念,适合消费行业的企业阅读,其实我更愿意把它看作一本战略书,而且它本质上就是一本战略书。这本书核心提出了几个问题——“你在客户心智中有位置么”、“客户为什么选择你”、“能否成为细分品类的龙头”、“你有什么与众不同和独特的价值主张”等等。作者不断地告诫企业家需要从客户角度看问题,需要在客户心智中占据合适的位置你才有可能被客户购买,而事实上我们很多企业家总是站在我们企业自身的角度看问题,这是很多企业目前思考方式的问题。

波特的《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当然是经典中的经典,但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所谓颠覆式创新的盛行,有点让大家认为波特过时了,其实回过头来看不但没有过时,而且越来越呈现出价值。经典的“五力模型”、“竞争战略”、通过“价值链模型”来落地竞争战略并形成竞争优势,可以说是这两本书的核心思想和模型,企业在实际经营中其实思考的也就是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所以非常值得看、值得读,当然对大多数企业家来说看起来还是有点费劲的。

《战略管理》这本书是欧洲最为经典的战略书籍,这本书可以说是战略领域的集大成者,给出了非常系统性的战略制定的框架,这其中也融合了很多如波特的理论,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大师的观点。这本书之于企业家的价值是,形成战略思维的框架非常重要,有了这个框架,才会形成战略思维的能力,也才能系统化地进行战略制定。

《好战略 坏战略》看似是一本“机场候车站候车厅图书”,但其实这本书和前面的两本书相比毫不逊色。如果说前面两本书是战略方面的学术书籍,这本书称得上是一本战略实践书籍,从一个全新角度提供了战略的思维视角,即如何通过调查分析找到企业发展的大机遇和大趋势,在此基础上找到企业发展的前进方向,但这本书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进一步阐述了如何转化落地为一系列行动方案。这告诉我们战略不是仅仅用来思考的,更重要的是要形成系列化行动方案,这个时候战略的思考才完成。我们看到很多企业战略“很清晰”,实际上那是天边的云彩,企业家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到那里去,一味地将战略无法落地简单归结为一个执行的问题,甚至很多企业家会说我们战略没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执行的问题。

《赢》和《商业的本质》虽然是杰克·韦尔奇的传记,其实我更愿意把它当成是战略以及战略落地的样板,这两本书可以很好地把前面系列一、系列二和本系列的战略与定位进行衔接和结合,也是这三个系列的融合与实践体现,比较适合阅读系列化理论书籍后不知道如何实践的企业家参考。

《商业模式新生代》是一本战略的辅助工具书,他用一个“九宫格”的模型指导我们如何去思考战略与商业模式的问题,将一个相对抽象的理论进行模型化解读,我认为这是这本书最值得借鉴的部分。模型化的结构,能进一步帮助我们战略落地、进行企业业务边界的确定和调整,从而不断优化自身的业务模式。

当然,战略的书还有很多,把战略简单化甚至庸俗化的书也不少,战略是一个天天被提及但其理论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话题,更是现如今很多企业竞争优势不突出、不明显,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一方面是理论的缺乏带来思考能力的缺失,同时还必须看到随着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不确定性的提升,企业的战略已经从传统意义上的“由上而下”逐步向“由下而上”主导了。因此,让企业的每个执行者理解战略甚至思考战略、在碰到一线需要决策的时候始终以经营哲学和企业战略作为决策的依据和基础,这也是战略方面阅读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系列四:基础运营

前面的问题都解决后,企业最终还是需要一个运营落地的过程,而且只有通过日常不断地运营和调整优化,企业才会呈现出应有的经营业绩,否则前述的所有內容就是空谈。关于运营,我们认为有三个方面的书籍可以推荐:

将战略与运营结合并落地,让每个运营动作和过程体现战略意图。这当中必须推荐《平衡记分卡》系列(一共5本),卡普兰的平衡计分卡在国内很多时候被简单化地运用为绩效考核方法和工具,这是很大的误解。其实它是一个从企业的组织使命愿景价值观,到战略,到运营落地的全过程,最终让组织的每个执行者都能理解战略即战略意图、学会如何将战略进行分解、如何通过战略指导运营行为的系统化的思路框架和工具。可以说它是前述《好战略 坏战略》中第三部分的应用和落地。

以数据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缺失,这是很多企业家或管理层面临的问题。《经营与会计》、《CEO说》、《让财报说话》这几本书的核心是让大家知道运营企业必须有企业经营的“仪表盘”,即以核心数据为中心。

当然,在企业中还会面临一个现实问题是,财务数据准不准。我们知道很多企业由于多种原因(主观和客观),财务数据并不准确,导致数据分析的效果大大受限。这方面建议阅读稻盛合夫的《经营与会计》这本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书了,稻盛合夫告诉了我们几个非常基本的原则,其最终目的其实是想说明——经营数据必须反映真实的经营事实,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财务数据(包括过程运营数据)一定要准确。

基础运营管理方面,包括组织结构理论、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书应该说非常丰富,很多书都非常有内涵和价值。那企业为什么要读这些书,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很多老板可能是科学家、营销大师,但在基础管理理论方面是缺失的,尤其是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直接从业务一线就走向了管理岗位,理论缺失更加明显,需要彻彻底底地来一次基础理论的补课和补短板的工作,否则随着企业的扩张,管理跟不上就成为一个非常要命的问题。

此外,还有两本适合我们创业者看的书《精益创业》和《创业维艰》。其中《精益创业》介绍了一种如何从0开始创业的方法论,比较适合早期创业者阅读。《创业维艰》则是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来阐述如何应对创业中的至暗时刻、痛苦,如何去接受并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早期创业者、靠融资烧钱扩张的创业者阅读。

最后简单地说明下如何读书,很多时候企业家是以“怡情”的方式阅读,我们认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来一次“教科书”式的阅读和学习,即需要像当初我们读高中、读大学那样阅读教科书的方式阅读,同时不仅仅阅读,还要能把书中的理论提炼出来,比如写成PPT等,最后还要能把它讲出来。

(本文作者为嘉乐资本合伙人,嘉乐资本是一家主要投资于高科技成长期企业的股权投资管理机构,专注于新材料、醫疗健康等领域。)

猜你喜欢

企业家经营战略
雷人画语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商业物业经营个股表现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乔万强:经营企业经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