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

2020-09-07王守刚岳海源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耻骨髋臼线片

王守刚,岳海源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骨盆、髋臼骨折被临床广泛接受,重建骨盆环手术入路可分为经典的骨盆前入路、后入路以及前后联合入路。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们应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39例移位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39例,男26例,女13例,年龄25~35(30.25±4.46)岁。合并伤:坐骨神经损伤5例,骶骨骨折6例。致伤原因:坠落伤18例,车祸伤2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周。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术前准备仔细了解骨折及脱位的移位状态,预估置入物长度、置入位置及预弯角度等。准备骨盆专用复位器械。熟悉前、后联合入路的术中解剖结构,熟练掌握复位螺钉及髋臼复位钳固定技术。

1.3 手术方法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健侧卧位。做后外侧切口,仔细分离后路切口组织,避免臀上血管损伤回缩导致大出血。暴露髋臼后缘直至坐骨结节,用骨盆复位技术将髋臼后缘及坐骨骨折解剖对位,置入长度合适、预弯塑形的钢板,注意在臼顶置钉时螺钉不能进入髋关节。后路髋臼及坐骨骨折固定牢固之后变换体位为仰卧位。采取髂腹股沟入路,在髂嵴中后 1/3处,沿髂前上棘、腹股沟韧带止于耻骨联合上方做约 2 cm的弧形切口,剥离腹外斜肌和髂肌附着点,向前直达腹股沟管外环上方,分离精索或者圆韧带,保护腹股沟区毗邻的血管和神经。在耻骨联合上方切断联合肌腱和腹直肌鞘,仔细游离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动脉鞘,用2根牵引带提起,暴露3个窗口,充分显露髂骨翼、髋臼前柱、耻骨梳、四边体等结构。复位耻骨骨折,应用骨盆钢板牢固固定。C臂机透视复位满意后,冲洗伤口逐层缝合,置引流管。

1.4 术后处理术后24~48 h 拔除引流管。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3 d,抗凝治疗2周。对原发创伤引起的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给予静脉注射或口服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物,并指导其行下肢主动功能锻炼,辅助进行按摩或者理疗等处理。术后4~6 周可坐起锻炼。根据骨折愈合及稳定程度、合并损伤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部分负重锻炼,直至完全负重行走。

1.5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①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② 术后7 d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③ 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估骨盆功能。

2 结果

手术时间100~180 min,术中出血量500~1 200 ml。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医源性股神经或股血管损伤,无静脉血栓、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术后3~6个月部分负重行走,术后8个月骨折均愈合,弃拐行走。术后7 d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29例解剖复位,9例复位满意,1例复位不满意,复位满意率为97.44%。末次随访时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估骨盆功能:优30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7.44%。

典型病例见图1~4。

3 讨论

3.1 骨盆、髋臼骨折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的选择恢复骨盆环的稳定性、缩短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是骨盆、髋臼骨折治疗的目的。临床上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单纯的骨盆前环骨折,而严重移位或多发性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的选择直接关系术野显露的范围、置入物放置的难易程度、固定的力学效能,后期还影响骨盆、髋关节的功能。

图1 患者,男,26岁,车祸伤致左侧髋臼后柱、耻骨支骨折,伤后7 d行骨盆髋臼骨折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A.术前X线片,显示左侧耻骨、髋臼后柱骨折;B.术后1个月X线片,显示左侧骨盆耻骨支、髋臼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 图2 患者,男,27岁,车祸伤致左侧骨盆、髋臼骨折、股骨头中心性脱位,伤后7 d行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A.术前X线片,显示左股骨头中心性脱位、左髋臼及耻骨支骨折;B.术后2 d X线片,显示股骨头复位,骨盆髋臼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在位、可靠 图3 患者,男,29岁,车祸伤致右侧髋臼后柱、右侧骶髂关节、耻骨支骨折,伤后7 d行骨盆髋臼骨折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A.术前X线片,显示右侧耻骨、右侧骶髂关节、髋臼后柱骨折;B.术后1周X线片,显示骨盆前环及髋臼及骶髂关节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牢固,髋关节复位良好 图4 患者,男,26岁,车祸伤致左侧骨盆髋臼骨折,伤后 5 d行骨盆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A.术前CT,显示左侧髋臼粉碎性骨折、耻骨支骨折、股骨头中心性脱位;B.术后2 d X线片,显示髋臼后壁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可靠,髋关节复位良好

骨盆环损伤的固定方式有外固定支架固定、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微创经皮空心螺钉或皮下内固定架固定等[1-2]。目前有些学者[3-4]建议应用微创复位内固定方式进行骨盆、髋臼骨折的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生物力学稳定性尚需要进一步观察。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应用改良的 Stoppa入路[5]进行骨盆、髋臼骨折复位固定,但改良的Stoppa入路存在不足:由于腹直肌的阻碍,无法直视四边体,在复位和固定四边体骨折时较困难,且存在过度牵拉髂外血管的缺陷,易导致血栓等并发症发生[6]。因此,对于涉及上述部位的骨折,更适宜髂腹股沟入路进行复位固定。

3.2 前、后联合入路的优势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金标准。骼腹股沟入路为经典前入路,由Letournel和Judet于1993 年首次报道,是治疗骨盆前柱骨折的主要方法,可充分显露髂窝的内侧面、骶髂关节和骨盆前缘,同时可以间接显露四边体,且手术瘢痕隐蔽性好。K-L入路为经典后入路,由Mayo于1990年开始应用,是治疗髋臼后柱及后壁骨折的主要方法,可良好地显露髋臼后柱、后壁及部分四边体,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而前、后联合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可获得单一入路难以达到的临床效果,其主要优势如下:① 可复位难度较大及伤后至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利于更好地复位及显露。② 对于涉及双柱的髋臼骨折,可对前、后柱进行坚强的内固定,从而为髋臼骨折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③ 适用各种类型的髋臼骨折,更易达到满意复位要求,且创伤相对更小,显露范围广,操作方便[7]。

3.3 手术禁忌证和手术操作注意事项手术禁忌证:曾进行过骨盆、髋臼骨折手术者,因手术入路存在粘连,可引起毗邻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操作注意事项:① 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在外侧和内侧窗口内潜行骨膜下剥离,贯通两窗口,用湿纱布条或粗橡胶管牵拉股神经、血管束,采用屈髋、屈膝放松体位,可减少股外侧皮神经及股血管神经束的张力,避免医源性损伤。② 行后路切开时注意保护臀上血管及坐骨神经,术中注意保持伸髋、屈膝体位,电刀勿与拉钩接触,可有效地减少坐骨神经损伤。③ 异位骨化时有发生,但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局部血肿及广泛地剥离有关,术后可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或者局部进行小剂量放疗,以减轻异位骨化的发生,但确切效果未得到证实。④ 注意臼顶螺钉进钉方向,避免进入髋关节腔。⑤ 严格无菌技术,术前应用抗生素,术中严密止血,术后冲洗及有效引流可减少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前、后联合入路治疗移位的骨盆、髋臼骨折可针对前、后柱进行有效固定,复位和固定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耻骨髋臼线片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使用金属骨小梁髋臼和组配重建柄对伴严重骨缺损的松动人工髋关节进行翻修的治疗结果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X线片联合MRI诊断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
高频超声对产妇腹直肌和耻骨联合分离的预测价值*
髋臼周围截骨术中包容程度对Perthes病患儿术后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
口腔X线片辐射对人体有害吗
人工智能在人工膝关节翻修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识别假体的应用
耻骨联合分离的痛,您了解多少?
孕产妇要小心耻骨联合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