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分析

2020-09-05吕耀东罗利利赵娟娟谢周华林绿

甘肃医药 2020年3期
关键词:普通型危重计数

吕耀东 罗利利 赵娟娟 谢周华 林绿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530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传播蔓延迅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国家将该病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防控[1]。随着疫情发展,防控及治疗任务非常严峻,深入了解该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防止疫情蔓延,针对目前疫区及境外输入型病例防控制定科学方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20 年1月23 日至2020 年3 月2 日收治的58 例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其中,男性29 例,女性29 例,年龄3 个月至90 岁,中位年龄55 岁。

1.2 诊断及分型标准 患者均符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方案(试行第六版)》[2]中的COVID-19 诊断标准。流行病学史:①发病前14d 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地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②发病前14d 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③发病前14d 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④聚集性发病。临床表现: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②具有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③发病早期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病原学证据:①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②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 条或无流行病学史,同时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 条,加上符合病原学证据1 条可以确诊。入院时的临床分型:①轻型,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②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③重型,符合下列任何一条:出现气促,呼吸频率≥30 次/min;静息状态下,指血氧饱和度≤9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④危重型,符合下列任何一条: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出现休克;或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 监护治疗。

1.3 实验室检查 收集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PLT)、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心肌酶(CK)、心肌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LDH)、血肌酐(Cr)、尿酸(UA)、和CD4+T 细胞计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四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OVID-19 患者的临床分型及特点 本地区收录的COVID-19 患者临床表现:乏力、咳嗽、发热、胸闷、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头晕、头痛、咽痛、咽干、呼吸困难、恶心、腹泻、腹痛。四组患者在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头痛症状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咽痛、乏力、肌肉酸痛、腹泻、腹痛、恶心症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COVID-19 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情况 四组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在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高血压、慢性乙肝、系统性红斑狼疮、甲亢、精神疾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COVID-19 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与轻型、普通型患者比较,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WBC、LYM、NEUT、CD4+T 等均降低,而CRP、AST、ATL、CK、LDH 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型、普通型及重型患者比较,危重型患者的HBDH 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的PLT、CK-MB、CR、U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COVID-19 患者的临床分型特点[例(%)]

表2 COVID-19 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情况[例(%)]

2.4 COVID-19 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58 例患者均予HRCT 检查,轻型10 例均无影像学特征改变,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48 例均出现肺炎影像学特征改变,占82.76%,四组在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COVID-19 患者治疗情况 58 例患者治疗方案中,给予氧疗28 例(48.28%),抗病毒治疗44 例(75.86%),抗生素治疗14 例(24.14%),小剂量激素治疗16 例(27.59%),胸腺肽18 例(31.03%)、呼吸支持2例(3.45%)。四组患者在氧疗、抗病毒、抗生素、小剂量激素、免疫增强剂和呼吸机治疗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 COVID-19 患者并发症及转归情况 58 例COVID-19 患者中,出现肝功能损害8 例(13.79%)、心肌损害4例(6.90%)、呼吸衰竭4 例(6.90%)、休克1 例(1.72%),四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更易出现。见表6。

3 讨论

在COVID-19 国家试行诊疗方案中,临床特征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伴低氧血症,本研究58 例COVID-19 患者中乏力、咳嗽、发热、呼吸困难仍为主要症状,重型及危重型更易出现呼吸困难,与诊疗方案中临床表现一致,而少部分患者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头痛、头晕、肌肉酸痛等非典型症状,需注意鉴别。本研究中COVID-19 患者重型及危重型合并基础疾病比例高,说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更容易进展为重型或危重型,这部分患者更应值得重视。

表3 COVID-19 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表4 COVID-19 患者的治疗情况[例(%)]

表5 COVID-19 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例(%)]

表6 COVID-19 患者的并发症及预后[例(%)]

本研究中四组COVID-19 患者WBC、LYM、NEUT、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2]的描述一致,诊疗方案中部分患者出现CR 和UA 升高。而本研究显示,肾功损害不明显,可能与病例临床分型结构有关,南宁市本地区病例类型主要以普通型为主,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例数相对较少。本研究显示,与轻型、普通型患者比较,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WBC、LYM、NEUT、CD4+T 等均有显著降低,而CRP、AST、ATL、CK、LDH均升高,与轻型、普通型及重型患者比较,危重型患者的HBDH 升高,提示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全身炎症反应较轻型和普通型重,更易出现肝脏及心肌损伤。

本研究显示四组COVID-19 患者中,轻型10 例无影像学特征改变,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48 例HRCT中均出现影像学特征改变。HRCT 所表现的以单发或散在多发斑片状或团状磨玻璃影,以双肺中下叶胸膜下为著,部分进展融合成片状实变影,内见空气支气管征,恢复期可见网格状小叶间隔增厚及条索影,与目前国家试行诊疗方案中影像学特征改变基本一致。说明HRCT 检测对于COVID-19 是一个非常好的检测手段。

本地区58 例患者针对病情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轻型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普通型患者以吸氧、抗病毒、免疫增强剂对症治疗为主,对合并细菌感染者,联合抗生素治疗。对于重型、危重症患者在普通型基础上,均联合激素治疗以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鉴于以往文献用于治疗SARS 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导致了严重的不良反应[3,4],但并没有有效降低SARS 感染的死亡率,因此针对重型、危重型患者使用了短程小剂量激素治疗,治疗方案与国家新冠病毒肺炎治疗方案一致。在治疗过程中,对合并肝功及心肌损伤,休克、呼吸衰竭患者,积极加强护肝降酶、营养心肌、抗休克、抗感染及呼吸支持等治疗。本研究显示,相较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更容易出现肝功损害、心肌损伤、呼吸衰竭,应格外重视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治疗。

截至2020 年3 月2 日入组的58 例新冠肺炎病例达到临床治愈标准出院,零死亡,死亡率明显低于SARS的死亡率[5]。但最新一项涵盖52 例重症患者的研究显示,COVID-19 重症死亡率超50%,且出现合并症和大于65 岁有ARDS 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死亡风险增加[6]。可以看出COVID-19 总体较SARS 传播速度快,危险程度高,病死率相对较低。但重症死亡率要高于SARS、MERS。

综上所述,本地COVID-19 病例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多伴发基础疾病,炎症反应更重、免疫功能受损,更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但本研究样本量仍偏少,仍有待更大量样本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普通型危重计数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古人计数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HRCT影像分析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这样“计数”不恼人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