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类选修课内涵式教书育人模式的构建
——以南昌航空大学“清洁生产技术与审核”课程为例

2020-09-05陈素华

关键词:育人模块生产

丁 园,陈素华

(南昌航空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南昌 330063)

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环境专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1998年设立了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包括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涵盖了原来的环境地理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海洋学、环境经济学、水污染控制、大气和噪声污染控制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工程等多个学科,结束了环境学科依附于传统学科内的局面[1]。

随着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环境科学家和环境保护科技工作者逐渐认识到清洁生产必将替代传统的末端治理,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修课。因此,国内普通高校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均开设了清洁生产课程或在其他相关课程中增设清洁生产篇章。以清洁生产知识和技能为载体,以立德育人为根本,实现专业选修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本科育人工作“润物细无声”[2]是新时代下清洁生产课程教学范式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新课题和必然趋势。

一、我国高校清洁生产课程的成立

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为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与环境、资源与人口的矛盾,我国在200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严格执法,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目标,是开设清洁生产专业课的原动力。

因此,国内普通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均开设了“清洁生产”或相关课程,课程性质通常为专业选修课或全校公选课,但也有部分高校,如浙江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将“清洁生产”课程设为必修课。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是江西省内第一家帮助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咨询单位,拥有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培训教师和清洁生产审核师十余名,具备清洁生产审核培训能力和咨询资质[3]。2001年,学校高瞻远瞩,在江西省率先开设“清洁生产技术与审核”的选修课程。

综上,“清洁生产技术与审核”课程对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生,甚至其他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二、清洁生产技术与审核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清洁生产技术与审核课程开设在第七学期,即系统学习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物理污染物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等末端治理课程之后。课程主要包括清洁生产及相关基础、相关法律法规、审核等内容,传统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重教书,轻育人。长期以来,任课教师在教育理念上不能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导致在人才培养上单纯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育,没有充分挖掘课程涵盖的思想政治内容,无法提升育人目标。因此,育人工作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一直无法根本消除[4]。

第二,重理论,轻实践。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很难完成教学目标。课程包括清洁生产理论和审核两大部分,理论教学不能代替实践应用,无法巩固和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知和理解,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

第三,重内容,轻途径。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有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具体表现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讲堂听讲不专心、偷玩电子产品,甚至缺课等方面。

三、内涵式教书育人模式的构建

(一)教书育人并重,育人工作融入清洁生产教学全过程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以协同联动引领“三全育人”实践创新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协同攻关,形成系统合力,是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的内在要求[6]。在“三全育人”办学方针的指引下,我国高等教育对专业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7]。专业课程教学应直面高校“立德树人”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导入育人目标[8],构建具有育人功能的内涵式专业课教学新模式。

1. 育人工作融入教学目标

“清洁生产技术与审核”课程的显性教育任务是全面讲解清洁生产的概念、理论、标准和审核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隐性教育任务是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和职业素养培养,实现符合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目标。因此,通过“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方式可将育人目标融入显性教学内容。

1)了解清洁生产的由来和发展、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开展从事审核工作的职业道德教育。

2)掌握清洁生产审核的原理、方法与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模式和创新、创业意识,采用辩证的思维模式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事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成果鉴定工作。

2. 育人工作融入教学内容

清洁生产技术与审核是环境类专业人士从事相关环境咨询和管理工作时不可或缺的知识体系。学生时代建立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社会主义高尚情操对未来的职业道德、工作权责,甚至业务能力均有重大影响。为此应将公正、法治、爱国、敬业等人文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体如图1 所示。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

“清洁生产技术与审核”课程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清洁生产技术和清洁生产审核两大部分,前者是理论基础,后者是实践应用,如表1 所示。

其中,理论模块结合相应的育人目标分知识点准备微案例,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精讲基础知识。例如,清洁生产的产生与发展:介绍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时,通过“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等微案例讲解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事件,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时代的紧迫性;清洁生产的政策法规:我国清洁生产的发展历程和促进法的实施内容,引入省内第三方环境监测的违法案例,强调环保行业的职业操守,明确从业人员的权责关系。

应用模块:清洁生产审核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内容,主要分审核准备、预审核、审核、方案的产生和筛选、方案的确定、方案的实施、持续清洁生产等7 个阶段,采用案例和实践教学法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台前转向幕后,通过评价和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表1 内涵式教书与育人工作内容

专业课程的教学是螺旋式递进的,基础模块的重点内容如清洁生产审核标准,不仅体现清洁生产审核的过程控制,也体现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和方法,往往需要将基础模块和应用模块两部分相融合,并通过导向式案例模拟再次强化。例如,清洁生产审核案例与评估:为学生选取典型企业为对象,提供企业基本情况、生产工艺流程、环境质量现状、原辅材料与能源资料、产品和设备台帐册等企业基体信息,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清洁生产审核办法(发改委、环保部第38 号令)》完成审核实践模拟,如图2 所示。

(三)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当今的数字化时代为高等教育教学提供了平台和辅助,有效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9]。“清洁生产技术与审核”课程依托南昌航空大学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搭建网络课堂,开展网络辅助教学。课程网站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课程基本信息发布功能。2)在线学习功能。内容主要涉及基础知识模块的课件、应用模块的虚拟案例,在线预习、学习和复习的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自我导向学习提供平台和素材。3)基础理论学习和创新思维训练功能。

通过线上作业,加深学生基础模块理论知识的认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在应用模块,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通过网络平台和线上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归纳、纠正、总结,形成审核方案和报告[10]。学生通过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方法[11],将清洁生产的政策、法规、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等基础知识自觉运用于企业审核案例,不仅高效地完成了应用模块的教学任务,而且将基础知识提升到上位概念层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效果的多维度评价模式

“清洁生产技术与审核”课程的教学目标分级为基础知识、应用知识、能力素养3 个方面。如果在专业课程的考核中设计育人考点将引起学生的反感和不满,可能弄巧成拙。因此,将素养能力的目标融入专业目标,完成隐性育人工作。

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依据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多维度评价,取代传统的期终考试。其中,理论模块可以通过课堂互动20%、课外专题训练与作业20%、考勤到课率与课堂参与度10%等几部分进行评价,占课程总成绩的50%。应用模块通过课堂组织清洁生产审核汇报(其中审核报告20%,审核PPT 汇报20%和课堂答辩10%)进行课堂模拟,形成课程应用模块的学习成绩,占课程形成性评价成绩的50%。

结 语

清洁生产技术与审核课程不仅可以作为环境类专业选修课,也可以作为全校公选课,从源头削减污染物的产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作用。以课程的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以立德育人为根本,挖掘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创造性地将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学有机结合,构建内涵式教书育人模式,实现专业教育与育人工作同向同行,做到育人工作“润物细无声”,最终完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教学大目标。

猜你喜欢

育人模块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反生产行为差异化治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