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纳水平视角下的制造企业RFID 采纳影响因素研究

2020-09-05李文川高思源

关键词:战术因素战略

章 鑫,李文川,高思源

(南昌航空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南昌 330063)

引 言

作为智能制造感知层的关键使能技术之一,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具有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优化业务流程等技术优势。据市场咨询机构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4年中国RFID 应用市场价值将超过2000 亿元。尽管RFID 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市场前景,但当前在制造业的应用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如RFID 采纳水平低、RFID 应用成效没有达到预期等。那么,哪些因素影响企业RFID 采纳水平和应用成效呢?一些学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涉及采纳、应用、内化吸收和扩散等诸多环节,但相关研究表明,科学采纳是RFID 应用、内化吸收以及在组织间扩散的前提,更是应用成效的关键环节[1](50)。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对RFID 采纳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在个体层面,陈晓红等[2]基于TAM 模型对RFID 采纳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用性认知、易用性认知、强制性压力、相互信任和客户对隐私的关注是RFID 采纳的关键因素。Ozturk[3]基于TAM 模型对用户接受RFID 非现金支付系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与感知易用性是用户采纳RFID 的关键因素。在组织层面,张涛等[4]基于TOE 框架研究了物联网技术采纳行为,结果表明感知兼容性、感知成本、高层支持、技术知识存量、员工阻力、竞争压力、潮流压力和政府支持是物联网技术采纳的关键因素。景熠等[5](86)在对国内部分制造企业RFID 技术应用调研的基础上,将企业 RFID 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归纳为战略、技术、组织和人员四个维度。Hossain 等[6](468)基于TOE 模型对医院RFID 采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信息隐私、吸收能力、组织准备、强制压力是医院采纳RFID 的关键因素。Bhattacharya等[7](1)基于 TOE 框架研究了零售行业 RFID 采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对优势、竞争压力、催化剂和价值链复杂性是零售行业采纳RFID 的关键因素。Pool 等[8](335)基于 TOE 框架对制造业供应链管理中RFID 采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FID 采纳意向可由技术因素(相对优势、复杂性、兼容性)、组织因素(高级管理支持、公司规模、技术能力)和环境因素(竞争压力、贸易伙伴压力、信息强度)来解释。Adhiarna 等[9](378)基于 STOPE框架对RFID 采纳和扩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FID 政策、企业愿景、RFID 潜在市场是国家层面RFID 采纳和扩散的关键因素,战略和环境是其最重要的领域。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回顾和梳理,可以看出:1)RFID 采纳影响因素研究是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总体来说国内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且面向制造企业的研究更少。2)现有研究更多关注于企业采纳或不采纳RFID 的行为,忽略了采纳水平的重要性。事实上,不同企业的RFID 采纳能力和条件具有差异,其采纳水平必然会有差异,鉴于每种采纳水平都可视为一种采纳行为,这使得企业RFID采纳行为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其行为影响因素也更加复杂。3)现有研究大多利用TOE 模型来探讨RFID 采纳影响因素,但TOE 模型忽略了企业战略目标和人员的重要性,而STOPE 框架为解决现有信息技术采纳模型的局限性提供了理论基础。Adhiarna 等[9](387)的研究也证明了 STOPE 框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可扩展性。

因此,本文将STOPE 框架与RFID 采纳水平( Adoption Maturity,AM)相结合,以此构建制造企业RFID 采纳影响因素研究的STOPE-AM 模型,并根据实际调研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在RFID 单元级、战术级、战略级和制造网络级四个采纳水平下,制造企业RFID 采纳的关键影响因素有哪些?2)不同采纳水平下的制造企业RFID 采纳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否具有差异以及具有何种差异?

一、假设提出与模型构建

根据制造企业RFID 采纳的目的、深度和广度,其采纳水平可分为四个层次:RFID 单元级采纳、RFID 战术级采纳、RFID 战略级采纳和RFID制造网络级采纳[5](89)。单元级采纳是指在人员管理、仓储、物料配送、车辆监控等单项业务或单个车间上使用RFID,其目的是提高业务自动化水平和效率。战术级采纳是指在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等单个部门或多个部门上使用RFID,其目的是实现过程管控。战略级采纳是指把RFID 技术与企业资源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等系统集成起来,并在企业大范围内使用RFID,其目的是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制造网络级采纳是指将RFID 与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系统集成起来,并在跨组织范围内使用RFID,其目的是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企业。

根据STOPE 框架,企业RFID 采纳的影响因素可分为五个维度,其中:战略因素(RFID 承诺、企业愿景)是企业采纳RFID 的驱动因素;技术因素(相对优势、成本)是企业采纳RFID 的重要技术性指标;组织因素(技术能力、组织规模)和人员因素(高层管理人员支持、交易伙伴要求等)决定了企业采纳RFID 的内部条件;环境因素(竞争压力、外部支持)是企业采纳RFID 的外部条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制造企业RFID 采纳及应用实际,提出以下假设。

(一)假设提出

1. 战略因素

RFID 承诺是指国家和企业为发展和推广RFID应用作出的努力。在国家层面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RFID 产业政策将极大地影响企业对RFID 的采纳,尤其是在RFID 采纳的早期阶段。在企业层面上,如果行业龙头企业愿意投入资源采纳RFID,就可以为RFID 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零售巨头麦德龙为例,它宣布的“未来商店”计划,就吸引了50 多家供应商共同开发和测试RFID 技术。

企业愿景是指高层决策者提出采纳和实施RFID 的一系列措施[9](380)。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管理水平、客户满意度并降低成本,而RFID 为上述愿景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本文认为,RFID 承诺和企业愿景有利于不同采纳水平下的企业采纳RFID。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1a:RFID 承诺对 RFID 单元级采纳、战术级采纳、战略级采纳和制造网络级采纳有正向影响。

H1b:企业愿景对RFID 单元级采纳、战术级采纳、战略级采纳和制造网络级采纳有正向影响。

2. 技术因素

相对优势反映了新技术优于其他旧技术的程度[6](471)。与条形码技术相比,RFID 能够及时为决策者提供准确信息,有助于优化生产、运输和管理中的业务流程。此外,RFID 在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库存管理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RFID 的技术优势对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并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大的竞争优势。

成本是企业投资和使用RFID 所需的全部费用。现有研究表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本仍是阻碍企业采纳 RFID 的重要因素[1](51)。目前,RFID标签的单个成本约为0.5 元,而条形码的单个成本约为0.012 元。与条形码相比,RFID 标签的成本无疑是非常高的。此外,由于制造企业生产环境较为复杂,对硬件的要求较高,使得RFID 标签在某些应用上需要定制,这也会增加企业的投资成本。因此,本文认为相对优势有助于不同采纳水平下的企业采纳RFID,而应用成本过高是制约RFID 在制造企业大规模采纳与应用的主要原因。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2a:相对优势对RFID 单元级采纳、战术级采纳、战略级采纳和制造网络级采纳有正向影响。

H2b:成本对RFID 单元级采纳、战术级采纳、战略级采纳和制造网络级采纳有负向影响。

3. 组织因素

技术能力是指企业具有实施RFID 的条件,包括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专业的技术人员。一般来说,企业的技术能力越强,就越容易采纳和接受RFID 技术。

组织规模是指组织的大小,包括组织中的人员数量、营业收入。尽管不同类型的组织规模对信息技术采纳的影响各不相同,但大量研究已经认识到组织规模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8](338)。尽管小型企业因为决策敏捷可能更容易采纳RFID,但相对大型企业而言,其采纳RFID 的意愿会更加强烈。这是因为大型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如充足的资本、丰富的信息化建设经验),有利于促进RFID 在企业中的示范应用以及大规模应用。因此,本文认为技术能力和组织规模是不同采纳水平下的企业采纳RFID 的积极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3a:技术能力对RFID 单元级采纳、战术级采纳、战略级采纳和制造网络级采纳有正向影响。

H3b:组织规模对RFID 单元级采纳、战术级采纳、战略级采纳和制造网络级采纳有正向影响。

4. 人员因素

高层管理人员支持是指企业管理者赞同和鼓励使用RFID,它被认为是企业采纳RFID 的关键因素[8](346)。因为高层管理人员可以提出企业愿景,并为RFID 采纳创造有利环境,他们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是否采纳RFID。此外,RFID 采纳及后续实施过程涉及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有助于克服员工的抵制行为。

交易伙伴要求,也称为贸易伙伴压力,是指某企业对其上下游企业所提出的具体愿望或条件。通常来说,如果某项新技术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那么影响力较大的企业通常会首先采纳该技术,同时可能会要求上下游企业采纳这项技术。例如,沃尔玛曾要求供应商必须逐步采纳RFID 作为开展业务的基本条件。因此,本文认为高层管理人员支持和交易伙伴要求有助于不同采纳水平下的企业采纳RFID。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4a:高层管理人员支持对RFID 单元级采纳、战术级采纳、战略级采纳和制造网络级采纳有正向影响。

H4b:交易伙伴要求对RFID 单元级采纳、战术级采纳、战略级采纳和制造网络级采纳有正向影响。

5. 环境因素

竞争压力是指采纳RFID 的企业给其他企业带来的压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往往通过技术创新寻求竞争优势。由于RFID 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如果竞争对手采纳RFID 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不在激烈的竞争中落后,其他企业也会倾向于采纳RFID。

外部支持是政府、供应商在政策、资金、人员和技术方面给予企业的鼓励和帮助。在RFID 应用的早期阶段,很多国家会通过财政补贴为公共组织或私营企业提供资金,以支持RFID 相关技术的开发和测试。此外,供应商在技术实施和人员培训方面的支持也会吸引企业采纳RFID。因此,本文认为竞争压力和外部支持有助于不同采纳水平下的企业采纳RFID。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H5a:竞争压力对RFID 单元级采纳、战术级采纳、战略级采纳和制造网络级采纳有正向影响。

H5b:外部支持对RFID 单元级采纳、战术级采纳、战略级采纳和制造网络级采纳有正向影响。

(二)模型构建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构建了制造企业RFID采纳影响因素研究的STOPE-AM 模型,如图1所示。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以 Bhattacharya[7](30)和 Pool 等[10]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我国制造企业RFID 应用实际,设计了企业RFID 技术采纳影响因素量表。该量表共有30 个问题用于测量自变量(见表1),共有12 个问题用于测量因变量(见表2)。自变量和因变量均采用李克特5 点量表进行测量,范围从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

表1 自变量量表设计

表2 因变量量表设计

(二)数据收集

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出调查问卷,并邀请RFID 领域专家和制造企业代表对该问卷进行了评估,最后通过邮寄和电子邮件填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调研。为了提升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对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在问卷中进行详细的解释,并与调查对象进行沟通。

共发放了600 份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57 份,有效回收率为59.5%。在本次样本中,受访的大型企业有12 家,中型企业有32 家,小型企业有76 家。被调查的高层管理人员有56 人,中层管理人员有103 人,技术人员有152 人、一线员工( RFID 的直接使用者)有46 人。总体上看,本次样本在企业规模、对象类别方面是合理的,样本具有一定代表性。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一)量表信度检验

使用 Cronbach’sα检验调查项目的可靠性,Cronbach’sα值大于 0.7 就可以认为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表3 列出了每个变量的Cronbach’sα值。根据表 3,所有 Cronbach’sα值均高于 0.768,因此这些变量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

表3 量表的信度检验

(二)测量模型效度检验

为了检验所提出模型的可靠性和收敛有效性,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计算出组合信度(CR)和平均变异量抽取值(AVE)。如表 4 所示,CR 值均高于0.768,AVE 值均高于0.525。因此,所有变量都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和收敛效度。

(三)结构模型分析

考虑到结构方程模型可以同时处理多变量的复杂数据,并可以测试出潜变量关系的方向和强度,因此本文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借助AMOS 21.0 软件绘制出制造企业RFID 采纳影响因素研究的路径模型,如图2 所示。其次,选取比较拟合指数(CFI)、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后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规范拟合指数( NFI)和近似的均方根误差(RMSEA)等指标检验模型的拟合度。表5 显示了结构方程模型修正后的路径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和拟合度检验结果。根据表5 可知,RFID 承诺、企业愿景、相对优势、高层管理人员支持、竞争压力和外部支持均被模型支持,成本、技术能力、组织规模和交易伙伴要求被模型部分支持。表 5 进一步显示,CFI、GFI、AGFI 和 NFI 值都大于 0.9,RMSEA 值小于 0.1,这与文献[11]建议的指标值一致。因此可以判断模型和数据的拟合程度很好。

表4 测量模型的效度检验

(四)结果讨论

根据实证结果,以下将从战略、技术、组织、人员和环境五个维度对不同采纳水平下的制造企业RFID 采纳影响因素差异性进行深入探讨。

1. 战略因素

RFID 承诺与 RFID 单元级采纳、RFID 战术级采纳、RFID 战略级采纳、RFID 制造网络级采纳有显著关系,假设H1a 得到了模型的支持。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的RFID 政策和承诺对企业不同采纳水平下的决策都至关重要。此外,企业愿景与RFID单元级采纳、RFID 战术级采纳、RFID 战略级采纳、RFID 制造网络级采纳也有显著关系,假设H1b 得到了模型的支持。这是因为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不断调整和提高,使得RFID 采纳水平也会动态调整。

2. 技术因素

相对优势与RFID 单元级采纳、RFID 战术级采纳、RFID 战略级采纳、RFID 制造网络级采纳有显著关系,假设H2a 得到了模型的支持。这是因为与现有的条形码技术相比,RFID 更具有竞争优势。同时,RFID 的相对优势是不同采纳水平下企业采纳该技术的前提条件。成本与RFID 单元级采纳没有明显关系,但与RFID 战术级采纳有显著正向关系。这是因为在RFID 战术级采纳阶段,RFID 采纳规模符合政府财政补贴的标准,即使投资成本较高,企业也愿意采纳RFID。然而,成本对RFID 战略级采纳和RFID 制造网络级采纳具有负向影响,因为在上述阶段,RFID 成本会超过政府补贴的标准,企业如果采纳RFID 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自有资金。因此假设H2b 被模型部分支持。

3. 组织因素

技术能力与RFID 单元级采纳没有显著关系,但对RFID 战术级采纳、RFID 战略级采纳、RFID制造网络级采纳有显著正向关系,假设H3a 得到了模型的支持。这是因为在RFID 单元级采纳阶段,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相对不太完善,这将导致企业缺乏实施RFID 的条件。组织规模对RFID单元级采纳、RFID 战术级采纳、RFID 战略级采纳没有显著关系,但它与RFID 制造网络级采纳有显著正向关系,假设H3b 被模型部分支持。这是因为对制造企业而言,无论其规模大小,都有采纳RFID的可能性。然而,在需要投入资源的实际过程中,制造网络中成员企业的合作比单一企业更有可能实现RFID 采纳。

表5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4. 人员因素

高层管理人员支持与RFID 的四个采纳水平阶段都有明显的正向关系。其中,高层管理人员支持与RFID 制造网络级采纳的关系最强,其次是RFID 战术级采纳、RFID 战略级采纳、RFID 单元级采纳,假设H4a 得到了模型的支持。主要原因在于高层管理人员的持续支持对于不同采纳水平下的RFID 有效采纳都非常重要。交易伙伴要求与RFID单元级采纳没有显著关系,但与RFID 战术级采纳、RFID 战略级采纳和RFID 制造网络级采纳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假设H4b 得到了模型的部分支持。这是因为在RFID 单元级采纳阶段,RFID 仅适用于单个车间或单个业务单元,这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交易伙伴的要求。然而,交易伙伴要求对RFID 战术级采纳、RFID 战略级采纳和RFID 制造网络级采纳的影响显而易见。因为在上述阶段,企业有能力满足合作伙伴的要求。

5. 环境因素

竞争压力与RFID 单元级采纳、RFID 战略级采纳、RFID 制造网络级采纳有显著关系,但与RFID 战术级采纳没有显著关系,假设H5a 得到了模型的部分支持。因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许多制造企业正在寻找改善业务流程和降低成本的方法,而RFID 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竞争压力对RFID 战术级采纳没有影响,因为在这个阶段,RFID 采纳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外部支持与RFID 单元级采纳、RFID 战术级采纳、RFID战略级采纳和RFID 制造网络级采纳都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假设H5b 得到了模型的支持。这是因为政府、供应商等组织的支持有助于不同采纳水平下的企业采纳RFID 技术。

四、提升制造企业RFID 采纳水平的对策

(一)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

正确的战略目标是任何项目成功的前提。在国家层面上,国家应该制定RFID 产业发展战略。第一,通过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RFID 产业规划和相关政策,将RFID 产业纳入国家重点发展领域;第二,营造良好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环境,通过政策、法规、经济、行政等多种方式,为RFID 研发生产和应用推广提供支持;第三,支持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 产品,参与制定国内外RFID 技术标准与行业应用标准,并形成可以支撑制造业发展的标准体系。

鉴于盲目引进RFID 可能会导致企业陷入高投入和低回报的困境。因此,在企业层面上,企业应遵循科学的RFID 采纳的流程,如图3 所示。首先,在采纳RFID 之前,企业应该进行RFID 价值评估,并进一步评估和判断企业是否具有采纳该技术的条件与能力。然后,基于成本效益(投入产出)模型作出科学的投资决策。最后,设计好RFID 实施框架,以确保RFID 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二)根据采纳条件,合理确定采纳水平

尽管RFID 具有很多优势,但企业必须对该技术保持清醒的认识。如果企业对RFID 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就容易导致RFID 采纳和应用进入误区。因此,制造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采纳和应用RFID。例如,在人员管理、仓储、物料配送、车辆监控、生产制造等单项业务或单个车间上应该逐步进行RFID 试点采纳。如果RFID 应用效果不错,可以在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等单个部门或多个部门上进行小规模采纳。最后,实现大规模采纳和制造网络级采纳。

(三)正确地选择RFID 产品

由于RFID 供应商参差不齐,使得不同技术参数、材质的RFID 设备在不同的行业和使用环境中标准也各不相同。因此,企业应该在学习RFID 技术基础知识后再去选择相关产品。比如:员工管理方面,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RFID 卡的类型,低成本的低频无源卡通常更适合员工管理;仓储管理方面,企业应该选择手持式读卡器。因为手持式读卡器不受人员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具有小型化、便携、使用灵活等特点。

小 结

为了提升RFID 应用成效和RFID 采纳水平,本文将STOPE 框架与采纳水平相结合,构建出制造企业RFID 采纳影响因素研究的STOPE-AM 模型,并根据实际调研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未来将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探讨:1)本文调研对象主要针对的是制造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员工等直接采纳行为主体。考虑到政府、行业协会、供应商等间接参与主体在促进企业采纳RFID 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调节作用,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考虑间接行为主体的作用。2)本文主要从静态视角来研究制造企业RFID 采纳的关键影响因素,但企业RFID 采纳能力和水平将会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动态调整,这使得企业RFID 采纳行为也是一个动态过程,未来研究可以从动态视角去研究企业RFID 采纳的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战术因素战略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战术精确打击“多面手”亮相航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美国正在升级的小型战术无人机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美国战术供应公司AR10执法战术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