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

2020-09-02王松翠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

王松翠

摘要: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加深小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主要从讲述传统德育文化故事、解读传统节日和创设德育活动平台这三个方面入手,简要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小学  《道德与法治》  传统文化融合

小学《道德与法治》主要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启蒙,引导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还能提升小学生的文化内涵。下面,笔者立足自身的教学经验,简要分析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策略,供各位同仁参考、交流。

一、讲述传统德育故事,激发传统文化意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小学生普遍认为这是一门不重要的课,理论性强,听起来没什么意思。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引入传统文化故事,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在教授德育知识的同时,帮助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如《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小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及其成就,了解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发明大家,以及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故事的形式引入“蔡伦造纸”这个故事:“蔡伦苦心钻研造纸的技术,整天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别人都把他当作怪人,但他不理会别人异样的目光,依旧埋头钻研,最后终于用‘漂絮的方法,制造出价格低廉、便于携带和书写的纸,成功研制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以有趣的小故事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小学生看一看现代科技是如何造纸的。这样,不仅能让小学生了解我国的古代科技,还能知晓中国现代科技的强大,在培养传统文化意识的同时,帮助小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解读传统节日,培养传统文化情怀

庆祝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而正确解读传统节日也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部分,有利于小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培养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情怀。

如《中华民族一家亲》一课让小学生知道了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更让小学生明白了只有互相了解、彼此尊重、互相帮助,56个民族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才能保证国家的繁荣和统一。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各民族的节日,如汉族的春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達慕、彝族的火把节等,让小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服装特色、语言文化等,进而帮助小学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三、创设德育活动平台,传承传统文化精神

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离不开实践活动的检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也是一样,离不开德育活动。德育活动既能帮助教师达成德育目的,又能弘扬和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可谓一举两得。

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抽出课前三分钟,让小学生轮流进行“三分钟传统文化演讲”。在这三分钟里,教师应要求小学生讲解可以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小故事或小知识,如孟母三迁、木兰替父从军、重阳敬老等,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古代人物的名人警句,如“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或者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这样一来,既能够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帮助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帮助小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引导小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助力小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沈婧婧.小学德育课程情境的创设价值——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8(11).

[2]刘龙.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好家长,2018(76).

[3]董新.文化中的规矩与方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基础教育论坛,2018(17).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一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