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分层解疑法组合文章主题思想”方法阅读文章漫谈

2020-08-25徐德仁

成才之路 2020年23期
关键词:阅读水平主题思想阅读教学

摘 要:在语文阅读学习中,不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不理解文章主题思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阅读效果。教师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解疑法组合文章主题思想”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文章对“分层解疑法组合文章主题思想”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分层解疑法;主题思想;阅读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23-0034-02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战场,但从当前的教学效果来看,不少学生阅读时仍不得要领,阅读效果低下。如何让学生大幅度提升阅读效果,实现对文章“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的“精读”,以及“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的“浏览”等,是语文教师需要重点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利学便教”是笔者在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一贯遵循的教学理念,在该理念指导下,笔者摸索和总结出“分层解疑法组合文章主题思想”(简称“分层解疑法”)的阅读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现对此进行论述。

一、什么是“分层解疑法组合文章主题思想”的阅读方法

文章的主题思想,也叫主题,亦称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是指作者通过文章内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及劳动生活中的某些发现、认识、感受等内涵或旨意。文章的主题思想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其一,文章所承载的内容;其二,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或旨意,即中心意义。在阅读教学中,它的表述一般沿用“本文通过写……(主要内容)表达(或说明等)……(中心意义)”这种格式。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就能理解文章的内涵和表象。

“分层解疑法组合文章主题思想”的阅读方法,指学生在第一遍阅读课文时要带着“主要写什么事或人”這个问题,初步了解文中的“事”或“人”,即主要内容。在第二遍阅读课文时要带着“作者通过写这个人或事要达到什么目的,或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人或事”这个问题,理解文章旨意,即中心意义。学生在阅读中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就基本能理解文章主题思想。这样,学生就基本能达到新课标“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的要求,进而对文章其他方面进行探究。

二、“分层解疑法”在记叙文中的运用

记叙文简单说就是记人叙事的文章,其结构复杂,表达方式多样,写人要通过多种描写方法,叙事要进行多角度陈述,或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或陈述完整、清晰的事件过程,给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受。将“分层解疑法”运用于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例如,教学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时,教师提出问题: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情?并让学生进行第一遍阅读。很快,学生回答:“我”在鲁迅先生家做客,“我”在鲁迅先生家包饺子,鲁迅先生会见朋友,鲁迅先生与家人相处等。然后,教师又问:萧红讲了这么多日常生活小事,怎么就没有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呢?这符合鲁迅先生的伟大形象吗?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带着“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再次阅读课文。阅读后,学生们说,在生活中鲁迅其实是一个普通人,作者写日常小事更能刻画出真实的鲁迅先生,正是这样一位普通的、真实的鲁迅先生为中国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使其人物形象更具号召力、感染力。这样,学生就理解了文章主旨。随之,教师又指出文中关于描写鲁迅先生“笑”的句子“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让学生思考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们说,鲁迅是一个乐观的、朴实的、平易近人的人。

三、“分层解疑法”在说明文、议论文中的运用

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说明文侧重于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具有知识性。议论文则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以理服人。“分层解疑法”,同样可以运用在说明文、议论文阅读中。

例如,教学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时,教师首先问学生,这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学生阅读后回答,课文主要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教师接着问,课文的题目是《中国石拱桥》,却只写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是不是犯了题目包含的内容广、范围大,正文内容少、范围小,文不符题的大忌?学生回答:不是。接着,教师抛出第三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认为作者选取单拱的赵州桥和多拱的卢沟桥作为代表,全面介绍了中国石拱桥外观优美、历史悠久、结构坚固的特点,赞颂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又如,法布尔的《蝉》是一篇说明文,作者采用了生动活泼的文学笔法,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把蝉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同时,它又具有说明文严谨的科学性。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时,说道:介绍蝉这种小动物,好像应该按照蝉的生长过程来写,先从卵写到幼虫,再从幼虫写到成虫,但这篇说明文是这样写的吗?学生们阅读后回答:不是。教师又问:那么法布尔是怎样写的呢?学生回答,法布尔先写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再写它从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这有点像记叙文中的“倒叙”。接着,教师问道:作者不按一般规律去写,他的目的是什么呢?学生们回答:是为了突出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因为蝉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活动。

教学议论文时,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阅读方法。例如,教学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时,教师提出问题:在这篇议论文中,作者针对什么事提出了什么论点?学生回答:作者针对《礼记》中的“敬业乐群”和《老子》中的“安其居,乐其业”这两句话,提出“‘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这个论点。教师接着问:你们理解“敬业乐业”吗?学生回答:理解。教师又问: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这个人人都明白的简单论点呢?学生们便展开了关于“工作”的讨论。这为接下来的课文内容分析铺平了道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解疑法组合文章主题思想”阅读方法只是阅读过程中一个小小的切入口,抑或是一个小小的妙招。而专注于教材的挖掘,精心分析和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发现课文所蕴藏的精髓才是正道。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过度强调阅读方法,会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意识,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遏制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探究文章中的思想精髓和情感闪光点,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鲁娅.初中语文高效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赵慧.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元解读实践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4.

[3]张磊,刘芳.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

作者简介:徐德仁(1965-),男,甘肃天祝人,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阅读水平主题思想阅读教学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韩国古典假传《书斋夜会录》的文本结构分析和主题思想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重视非连续性文本,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
素质教育下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影响初中学生阅读水平的主要因素调查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