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核心问题为基点促进深度学习

2020-08-25梁兰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数学本质核心问题深度学习

【摘要】本文提出要以核心问题为基点引领教学,帮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促进深度学习,提升自主建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本质 核心问题 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A-0133-02

问题是思维的心脏,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来说,过度零散化的问题,很难有效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因此,教师要梳理课堂知识体系的线索与脉络,整合教学内容的关键点和重点及派生出的其他问题,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开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让学生聚焦数学本质,促进深度学习。如何设计核心问题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基于关键知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具有生长性的核心问题,以核心问题为基点支撑教学,带领学生探究发现,领悟和习得数学思想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唤醒式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关键是要对教材有宏观的建构和把控,否则课堂提问就会随意游走,陷入低效和无效的困境。因此,教师在设计核心问题时一定要全面把握教材,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唤醒式核心问题,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带领学生深入探究,完成从旧有知识向新知学习的顺利过渡。

例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这一教学内容中,根据教材的编排,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以下进程:三年级是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四年级是用列表的策略来整理条件和问题。在这一节课中,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不但能用来整理条件和问题,还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然而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在策略教学时教师往往过于注重策略的引导,而忽视了学生探究的引领,学生会不自觉地为了学策略而学,严重影响了思维的发展。为此,笔者在核心问题的设计环节先从唤醒学生的策略思维入手,一步步分层渗透,深入探究:第一步,笔者先出示一道习题:“红色猫有6只,紫色猫有4只,怎么比较大小最快?”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有的认为可以用实物图来表示,也有的认为可以用圆圈来表示。(如图1所示)

第二步,笔者根据学生的画图提出问题: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简单?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如果有400只苹果、320只梨,怎么比较最简单快速呢?以上问题,既能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探究,又让学生从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画图策略,同时还让学生在探究中,自然而然地提升画图策略运用技能。在这层层深入的核心问题引领下,学生认识到实物画图法比较复杂,用圆圈表示较为直观简单,由此发现画图策略可以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针对笔者提出的比较苹果和梨的数量大小这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学生认为画圆圈有些复杂,而运用线段图则更为直观简单。由此,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画图的策略,而且能够学会运用,在运用中掌握画图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以知识链条为动力设计关联式核心问题,把握数学本质

数学知识并非单一孤立的点,而是一个环环相扣、互相关联的结构体系。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时,教师要将零散的数学知识串联起来,设计关联式的核心问题,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链条,并以此为动力,带领学生逐步深入数学概念,一步步探究,有效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这一内容时,针对教材例题,笔者将相互关联的知识构建知识链条,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核心问题。第一个层次,先引导学生梳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条件,将思路放在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上,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请说一说小杯和大杯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学生梳理已知条件,找到小杯和大杯的关系,发现小杯是大杯的[13],也即大杯是小杯的3倍。这个层次的问题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从习题中寻找基本的数量关系,这是接下来解决问题的基础知识。第二个层次,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提问:能用这个数量关系来解决问题吗?如何用?学生由此展开探究,激烈讨论后认为,可以用这个数量关系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案,并找到了替换的问题解决方案。在这个基础上,笔者设计了第三个层次的核心问题引领,帮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策略出发,简化步骤,找到思维突破口,以此为路径提出问题:如果将一个( )杯替换成( )个( )杯,相当于( )个( )杯装( )毫升?这个层次的问题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根据小杯和大杯的关系,顺理成章求出小杯或者是大杯的容量,运用替换这种策略解决问题。这样教学,教师结合学生所学知识,以关联式核心问题作为动力,有机串联旧知,建立新知,形成一个知识链条,带领学生自主思考,在自主探究中完成对新知的建构和运用。

三、以课堂生成为契机设计开放式核心问题,促进深入思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会通过先前预设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然而却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思维状态,不利于学生展开自主思考。众所周知,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而真实的课堂应该是一个问题生成的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随机问题灵活设计开放式的核心問题,给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让学生找到现场参与的自主感,从而自主理解和把握数学概念。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这一内容时,笔者先给学生出示红桃5,方块5,梅花5三张扑克牌,并将其正面朝下,让学生猜测任意抽取一张可能会抽出什么?学生猜测各不相同,有的猜测是红桃5,有的猜测是方块5,有的猜测是梅花5,还有的猜测这三种可能性都有。基于此,笔者以学生猜测为生成,设计开放式核心问题:想一想,现在如果要抽第一张,你认为抽出哪张可能性最大?有多大?学生认为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三种都有可能,二是不确定哪种可能性大。为了让学生理解不确定的意思,笔者追问:你认为这三张扑克牌被分别抽到的可能性有多大?学生认为有[13]的可能性。于是,笔者根据学生的生成继续设计核心问题:假如现在抽出了一张红桃5,那么要抽出方块5或梅花5的可能性是多少?学生结合已有认知,认为要抽出这两张牌的可能性也存在不确定性,但抽出的机会是相等的,因此两者的可能性都是[12]。可见,这样根据学生的课堂生成设计随机性的开放性问题,是学生自主参与概念探究的有效途径。

四、以思想渗透为原则设计拓展性核心问题,完成知识建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核心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抓住数学思想的渗透点,让学生举一反三,在思考中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基于数学思想渗透的原则,设计拓展性的核心问题,引领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

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整理复习》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转化这一思想方法有深刻的理解,笔者设计了两个核心问题:想一想,不同的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关联?既然周长面积的计算公式是相通的,通用的公式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中,借助前一个提问,学生会将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推导过程重新回顾反思,从而梳理不同平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知识,将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找到思想方法的渗透点;借助第二个问题,学生会意识到平面图形之间存在的联系,由此意识到要运用转化的方法,比如可以将梯形转化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等,为了简化记忆,就形成了通用公式,即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教学的核心和本质,而核心问题的设计是发展思维的有效工具。教师要以核心问题为线索,设计唤醒式核心问题、关联式核心问题、开放式核心问题和拓展性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把握数学本质,进一步建构知识体系,促进深度学习。

作者简介:梁兰(1976— ),女,广西兴业人,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数学本质核心问题深度学习
紧扣数学本质 丰富学习方式
浅谈高中数学核心问题的思考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的课堂教学应做到“五让”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抓住问题本质渗透归纳类比数学思想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