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工作的思考

2020-08-25农兰芬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民族地区康复

【摘要】本文针对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不够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提出将特殊教育与康复相结合、进行个别化教育、用爱为梦想护航等策略。

【关键词】民族地区 特殊教育 康复 个别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A-0006-02

“特殊教育”,从狭义上说,是指对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等人群,通过特殊的方法及手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弥补其身体或精神上的缺陷的教育。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特殊教育、提升特殊教育水平、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2015年3月,笔者从普通义务教育学校转岗到特殊教育学校,开始接触那些先天或后天残疾的孩子。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发展特殊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传递爱的事业,给予残疾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特殊的爱,是特殊教育的使命。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让残疾儿童拥有更好的未来。

一、将特殊教育与康复相结合

(一)建立康复、教育、就业“一体化”的综合型学校

百色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六位一体”的特殊区域。由于受自然、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百色市特殊教育发展滞缓,是民族地区教育的短板。近年来,百色市党委、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特殊教育事业,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使特殊教育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百色靖西市特殊教育学校于2014年12月成立,是市里唯一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肩负着全市盲、聋哑、智障适龄儿童的教育任务,是一所公办九年义务特殊教育寄宿制学校。但是由于教育资源不足,残疾儿童特别是农村残疾儿童的入学率远远低于正常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家庭,这些家庭收入较低,为给孩子看病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残疾儿童由于行动不便,一般需要寄宿,教育成本高。因此,靖西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建立康复、教育、就业“一体化”的综合型特殊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通过康复与教育,使残疾儿童正确看待自己身体或精神上的残疾,从而促进残疾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二)把康复理念与教育课程进行整合,找到教育与康复的结合点

特殊教育与康复训练不是两条平行的直线,而是相互交融的。唯有康复和教育交融,才能促进特殊儿童融入学校、家庭、社会,促进特殊儿童更好地发展。因此,特殊教育教师应把康复理念与特殊教育课程进行整合,找到课程与康复的结合点,在教学中渗透康复目标。例如,运动保健课程与大动作康复的整合,语文、音乐与语言康复的整合,绘画、手工与精细动作康复的整合等。教师针对智障儿童在运动技能、语言、注意力、情绪方面的障碍,在教学中强化康复训练。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康复理念及知识,才能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更好地发现孩子的康复需求,为孩子寻求更好的学习契机。

二、以学生为本,注重个别化教育

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性情、志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差异。学校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及特点,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本,重视个别化教育,做到个别化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

(一)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具有多样性,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尽相同,仅凭单一的课程、教学、设备、支持系统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应设计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目标,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及良好沟通能力和个性品质的形成。例如,脑瘫孩子存在肢体障碍和行为问题,融入集体学习困难,再加上原有的智力落后,他们大多都存在动作、语言、认知与学习、沟通与交往等方面的障碍,因此,对脑瘫学生开设精细动作训练、沟通与交往等专业性康复训练课程,通过训练抢救他们残存的功能。

(二)自编教程,增强教学实效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个体情况,对选用的教材进行二次修改,自编一些个性化教程,使之更符合学情,让教学实效性变得更强。例如,为视力障碍学生提供定向行走、盲文学习、低视力训练课程;为听力障碍学生提供沟通与交往技能训练课程;根据社区生活环境,为智力障碍学生开发功能性课程;对卫生习惯较差的孩子,分步骤列举洗澡的相关事项,让他们知道如何保持整洁;归纳常见的危险行为,将其编成选择题和判断题,教会学生如何自我保护。

(三)多种教育形式有机结合,统筹推进

特殊儿童接受教育以到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将多种教育形式有机结合,统筹推进,这样才能保障针对性学习,提高特殊儿童受教育水平。另外,特殊儿童的家长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比其他家长面临更多的压力,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家长课程、开办家长讲座等,为家长提供教养方式指导和心理疏导,帮助特殊儿童及其家庭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用爱为孩子的梦想护航

我校目前有各类特殊儿童100多人,作为学科教师兼班主任,笔者每天接触到的都是智残、肢残、自闭症等多重残疾的孩子。这些孩子是“迟开的花朵”,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关爱,采用适宜的土壤,让每一朵小花都尽情成长。

(一)在生活上多关心照顾

教师对特殊儿童不能另眼相看,反而要倍加疼惜,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竭尽所能地付出爱心和耐心。教师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和学生聊天,让他们愿意对老师说、和老师玩、向老师学。当孩子真正信任教师后,教师再教他们知识和技能时会事半功倍。当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比较正常和愉快时,与人交往和社会适應能力就能不断提高。对部分重度残疾无法到校学习的学生,为帮助他们,教师还要抽时间上门送教,及时给他们带去关心和爱护。

(二)以“爱”做桥梁,增进相互沟通

教育不能没有爱和宽容。这些残障的孩子在心理、生理上本来就有不同程度的欠缺,教师如果一味训斥甚至责骂他们,会让他们对教师怀有戒备之心,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从内心真正关爱学生,真诚地给予,耐心地倾听,听他们讲自己的爱好和梦想,听他们说自己的烦恼。教师应尊重与鼓励孩子,用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吝啬表扬,而要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发言,给予适当的表扬,让他们对学习、生活树立信心。

特殊教育有着独特的魅力,教师只要付出真心、真情,就能看到人性的闪光,领悟因材施教的真谛。教育特殊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教师不妨放慢脚步,用心灵贴近心灵,这样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展示生命中最美好的一面,而这其中成就的又何止是孩子?特殊教育教师应不断增强对特殊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爱守护这些孩子,让其拥有一技之长,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展翅翱翔。

作者简介:农兰芬(1967— ),女,壮族,一级教师,大学专科学历,研究方向为残疾儿童心理研究。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民族地区康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