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08-25石登学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信息技术应用

石登学

【摘要】本文论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直观演示,突破难点;优化朗读,培养语感;增加容量,提高效率;搜集资料,扩大积累;利用视频,渗透德育。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文言文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A-0125-02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文言文时空跨度大,语言艰涩难懂,所以它成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难点。正如钱梦龙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一文中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它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教育教学也不例外。多媒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日常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它凭借图文并茂、视听融合、信息量大等强大功能,为文言文教学提供了便利和帮助,是组织和开展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文言文教学,开创文言文教学的新局面,使学生真正感受文言文的精髓,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努力利用它图文并茂、声情兼备的优势,从形、色、声、情上营造课堂氛围,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引发审美情趣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三峡》(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时,笔者利用图片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向学生播放一组有关三峡四季的图片:有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春景图,有江水湍急、险滩密布的夏景图,有林寒涧肃、高猿长啸的秋景图,有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冬景图。此时,学生全神贯注地欣赏这些图片,时不时发出赞叹的声音,欣赏之后,学生就急于了解课文的内容,他们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了。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直观演示,突破难点

在教学中,有不少知识点比较抽象,是教学的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难点。

如在教学《河中石兽》(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这一节时,内容比较抽象,虽然学生结合注释翻译了,大致的意思也明白了,但对“石兽是怎样被冲到上游”的这一难点还是理解不透,一知半解。于是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先演示:流水冲到石兽身上会形成反冲力,反冲力在石兽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泥沙形成坑洞。接著演示:反冲力不断地冲,坑洞不断地变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兽底部的一半时,石兽必定倾倒在坑洞中。最后演示:流水像这样反复冲刷,石兽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兽便朝相反的方向到上游去了。这样一步一步演示,直观形象,具体生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石兽为什么会在上游找到”的原因。教师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直观演示,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使课堂教学更具体生动、直观形象、扎实有效。

三、优化朗读,培养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法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一般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意蕴深刻,情感丰富。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把握作者的情感,感受文言文的文采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

教学《陋室铭》(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一文时,笔者先让学生齐读课文,语速较快,很平淡。接着笔者读了一遍,虽然语速慢了一些,但感觉韵味不够。于是笔者播放了事先下载好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方明配乐朗读《陋室铭》的音频,朗读的效果非常好:吐字清晰准确,语调抑扬顿挫,情感丰富饱满。学生听得很认真,边听边标注重读、语气、语调、节奏、停顿等方面的要点,他们很受感染。接着,笔者让学生听着音频自己读,模仿名家朗读,一边听一边读,一边读一边悟,反反复复好几遍,学生进步很快,基本可以读出文章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也能体会到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所以,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能反复播放的优势,优化了朗读指导和朗读训练,增强了学生的语感。

四、增加容量,提高效率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这是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教学前,教师根据教案精心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能增加教学容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教学《卖油翁》(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时,笔者从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生字词注音解释、重点词句翻译、朗读指导、人物形象分析、文章主旨及写作手法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课件。课堂上,教师只要轻点鼠标,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完这些内容,并且清晰明了,重难点突出,从而为学生的拓展阅读和练习巩固赢得了时间。一节课下来,笔者既完成了整篇课文的教学,又对学生进行了阅读的拓展和对本课知识的检测。所以,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容量,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搜集资料,扩大积累

文言文包含的知识内容十分广泛,而仅仅靠教材所给的内容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弥补不足,网络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如教学了《周亚夫军细柳》(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一文后,笔者要求学生利用网络阅读《史记》,从廉颇、蔺相如、屈原、项羽、张良、韩信和李广等人中任选一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相关的本纪、世家或列传,了解其生平事迹,领略人物的风采,感受《史记》写人的艺术。再如教学了《小石潭记》(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后,笔者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来阅读,体会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学生还可在网上阅读袁宏道的《满井游记》、袁枚的《峡江寺飞泉亭记》和姚鼐的《登泰山记》等游记作品,体会其与柳宗元的游记作品的异同点。利用网络搜集这些资料十分便利,费时少,收益大,拓展阅读、延伸阅读大大地增加了学生的文言积累和文学积累,同时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利用视频,渗透德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文言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德育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教,初中生是很难听进去的,可以说是收效甚微。而影视艺术呈现的是社会现实生活的缩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学《唐雎不辱使命》(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一课时,笔者利用网络资源播放电影《钱学森》的一个片段给学生观看,虽然这两者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唐雎、钱学森两位主人公不畏强权、敢于斗争、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却是一致的。在观影中,学生为主人公的精彩表现发出赞叹声,由此他们知道了爱国不是一句口号,懂得了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明白了只有现在刻苦学习,将来才能更好地报效国家。

信息技术给初中文言文教学注入了活力,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合理、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给学生提供更多有用的网络教学资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实现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最优化。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7B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初中文言文信息技术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析初中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