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学校“深耕式”校本研修的实践

2020-08-25王卓龙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笔耕校本研修

【摘要】本文论述“深耕式”校本研修方式的构建策略,提出通过耕读、笔耕和耕研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为乡村振兴助力。

【关键词】深耕式 校本研修 耕读 笔耕 耕研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A-0085-02

振兴乡村,从振兴乡村教育开始;振兴乡村教育,则从振兴乡村教师开始。我校地处偏远乡村,教师人数约30人,随着老一辈教师逐渐退休,新分配教师逐年增加,学校教师队伍越来越年轻化,随之而来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教师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教师专业结构分配不均衡、青年教师缺少团队合作意识等。而乡村学校要持续深入发展,必须要有一支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我校立足乡村,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元素,积极打造农耕特色校园文化。因此,学校结合校园文化,提出“深耕式”校本研修方式,即以农耕心态,遵循教育规律,精耕细作,培育教师研修文化,涵养教师专业素养,影响教师教学行为。学校既让教师“走出去”开拓视野,又积极搭建各类研修平台,让教师共同阅读、写作、探究,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一、耕读累累夯基础

“耕读”即教师通过深入阅读,把书籍中优秀的人物作为自己的学习标杆,从而让自己在大师、名家开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要“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要读出教育的知识,读出教育的思想,读出教育人生的感悟,读出教师的个性。我校教师的读书活动主要从三个层面开展:

首先是管理者读书,即学校管理团队的读书活动。学校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如果仅凭经验和个人阅历分析、解决问题,往往有很大的局限性,也不会产生许多创新的做法。而且我校管理团队也较年轻,缺少经验。因此,我校要求他们每学期认真阅读一本教育类或管理类书籍,学习教育思想和管理方法,并在期末以务虚会的形式开展交流研讨,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此外,要求每人每月阅读教育类杂志,如《中小学管理》《人民教育》等,了解优秀学校的做法和最新的教育动态。

其次是全体教师读书。学校每学期给教师发放2本书籍,其中一本为教学类书籍,一本为国学经典,此外给每位教师每年订阅一份教学杂志。推出了教师学习摘录本《心灵感悟》,提倡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及时收集有益的文章、语句,将其整理成册,积累学习资料,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便利。教科、工会、师训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促进教师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活动,全体教师不断接收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旧有的知识体系,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养。

最后是成立班门读书会。学校自2009年起成立读书会,成员为近三年分配新教师和学校骨干教师。每学期初,读书会秘书长根据学校书友特点制订本学期读书计划,每月由书友轮流导读,导读教师需提前撰写导读提示,一般预设3至5个交流话题,各书友经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后,在现场各抒己见,最后导读者及时整理实录,让所有书友回味反思。读书会成立至今共开展了80多期活动,一批批年轻教师在阅读中不断成长,读书会也获得了奉化区优秀教育科研团队荣誉称号。

我校通过多种形式促使教师深入阅读,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为教师的成长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笔耕不辍促内化

“筆耕”是指教师把在日常教学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或是对本身在某一阶段的教学经验、反思进行总结、提炼,然后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出来。写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如何提高教师写的能力?关键在于笔耕不辍。

首先是撰写教学反思。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在备课本上撰写教学反思,字数不限,可以是对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某一点的感想,也可以是对某个知识点的感悟,甚至是对学生回答中的一些想法。备课本每月展示一次,让全体教师学习分享,这既是督促也是一次学习过程。一开始教师觉得没什么可以反思,但是经过指点,他们慢慢学会了反思,并且在写论文时会将这些反思用作写作素材,尝到了写反思的甜头。

其次是撰写听课心得。每位教师每学期都会外出参加各种听课培训活动,所听的课都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优质课,对教师而言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因此,学校要求每位外出听课的教师选择一节课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听课心得,并上传至学校的网络研修平台。此举既能督促教师在听课中认真学习思考,又锻炼了教师的写作能力,还能为他们以后写论文积累素材,同时上传至网络平台也给其他教师提供了学习机会,一举多得。

最后是撰写教学论文。每年的教学论文比赛对于乡村学校的青年教师来说是个挑战,许多教师抱怨无从下笔。因此,学校成立了灵溪笔会,指导教师开展论文写作。笔会前,每位教师根据日常积累的教学反思和听课心得,寻找素材,确定写作方向。然后搭建论文框架,并请专家或校内骨干教师“把脉”,经初审合格后撰写初稿。在初稿完成后,邀请专家举行笔会交流活动,教师把自己撰写论文的思路与大家交流,并请专家进行指导,提出修改建议。修改完成后,再请专家审核。教师通过这样一次次的审核、修改、再修改,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写作能力,而且在与专家的交流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能力。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校通过各种形式开展笔耕活动,使教师既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又积累写作素材,从而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三、耕研探究促提升

“耕研”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学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再改进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炼教学实践中的优点,从而使自己教学能力再提升。我校以科研兴校,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

首先成立“滋源研学班”科研共同体。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我校成立了“滋源研学班”这一乡村学校科研共同体,成员由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同时聘请科研专家担任顾问,校长担任“班主任”。研学班通过每月召开一次科研例会、承担合作课题、外出学习取经、不定期邀请专家蹲点指导等方式,积极推进科研共同体建设。我校成立“滋源研学班”旨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为学校的科研骨干,然后利用研学班的团队力量共同推进课题研究,以点带面,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其次成立“昭明”班主任工作室。为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达到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目的,使学校德育工作更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促进全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我校成立了“昭明”班主任工作室。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主力军,但是学校基本上都是年轻班主任,年轻班主任缺少经验,更缺少主持论坛的能力。我校通过建立班主任工作室,通过每月例会研讨,由骨干班主任引领、专家指导,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

最后是教研组研修。教研组是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主要媒介,每学期初,由教研组长组织,结合学校实际,聚焦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组员共同研讨出本学年的研修主题,然后开展一个主题、四个阶段的校本研修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心得撰写、集体备课、组内磨课、优课展示、听课评课、总结反思等活动,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近年来,我校通过开展“深耕式”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硕果累累,在省、市、区级论文比赛中有5位教师获一等奖,在奉化区教坛新秀评比中有2位教师获得一等奖,在奉化区优质课评比中有2位教师获得一等奖,有3位教师晋升高级教师。

乡村学校“深耕式”校本研修模式虽然已经确立,但是我校仍在不断对其进行探索。我校将继续挖掘每一位教师的优势,积极搭建各类平台,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为乡村振兴助力。

【参考文献】

[1]杨向红,沈峰.深耕研训: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区域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18(11)

[2]李志刚.构筑“研究场”让优秀成为大多数[J].中小学管理,2019(2)

作者简介:王卓龙(1978— ),浙江宁波人,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笔耕校本研修
“笔耕”的由来
程建明
从生活实感出发展开写作——陕西三代作家如何笔耕“以人民为中心”
春耕与笔耕
春耕与笔耕
笔耕墨耨 守住经典——陈茂才书法印象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长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自在成长研究
最美“乡下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