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科学无神论思想形成与发展浅析

2020-08-21卢一丹郝瑞斌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列宁发展

卢一丹 郝瑞斌

[摘要]列宁科学无神论思想大致经历了从有神论到无神论、从无神论到科学无神论、从科学无神论走向时代巅峰三个发展时期。在第三个时期,列宁立足于时代条件,紧密结合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既深化和发展了对宗教与宗教问题的规律性认识,又制定和实施了比较系统全面的宗教政策,开创性地回答了宗教问题上“社会主义与宗教”的时代课题,从而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推向新的阶段和新的高峰。

[关键词]列宁;科学无神论;形成;发展

列宁的科学无神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发展的新阶段和新高峰。由于列宁向科学无神论的转变不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具有开创性意义,学界对其科学无神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关注较少。但是此项研究既是基础性工作,又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把握列宁科学无神论的精神实质,进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所以本文不揣浅陋,专门对列宁科学无神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作一梳理分析。

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列宁并不是天生的无神论者,当然更不是天生的科学无神论者。列宁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从有神论到无神论,从无神论到科学无神论,再到将科学无神论不断深化、丰富、发展,以至于走到当时时代巅峰这样一个过程。

一、从有神论走向无神论时期

列宁小时候是信仰宗教的。这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这个社会环境主要包括俄国的宗教国情、列宁出生成长的小城辛比尔斯克的生活环境以及列宁的家庭状况。俄国是一个宗教氛围非常浓厚的国家。在列宁生活的那个时代,俄国人几乎是全民信教,绝大多数人信仰的又是东正教徒。东正教作为俄国的国教,实质上是沙皇的行政机关,控制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辛比尔斯克小城可以说是俄国的一个缩影。当时小城只有3万名居民,但是却有29个教堂,两个修道院,三所中学中还有一所是教会中学。①在家庭中,对孩子们影响最深的就是父母了,而列宁的父母虽然开明、进步,但都还是虔诚的教徒。少年儿童的世界观,基本上是习得、传授或者灌输的结果。由于心理和思维还不成熟,知识还不系统丰富,尤其是缺乏社会实践,基本上不可能独立思考、有所创见。从国家、社会还有家庭来看,列宁小时候有一段信奉宗教的时期,是很自然的事。

那么,列宁是什么时候转向无神论的呢?根据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回忆,列宁曾说过,“当他十五岁时”,在听到神甫建议他父亲孩子不信神就打孩子之后,“非常气愤,决定同宗教一刀两断,彻底决裂”。②根据文献资料,列宁之所以不信教的深层原因,是“受了皮萨列夫的影响”,“特别是他的关于自然科学的著作”③的影响。不过,为这种转变打下坚实基础的应是俄国深厚悠长的唯物主义传统。

二、从无神论走向科学无神论时期

进入大学以后,列宁开始逐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是列宁从无神论转向科学无神论的起点。萨马拉时期,列宁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经典著作,在思想上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列宁的领导下,萨马拉还成立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列宁在小组做了很多专题报告,其中,《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论弗·叶·波斯特尼柯夫<南俄农民经济>一书》的报告尔后写为论文并保存下来。这是保存下来的列宁的第一篇著述。这篇论文的写成,标志着列宁已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虽然这篇文章没有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问题尤其是无神论问题,但是其贯彻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方法,表明列宁已深刻理解了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的经济理论”,④因而,相应地,列宁的无神论也就转变为科学无神论。

列宁的青少年时期,留下的相关资料很少,直接资料付诸阙如。但是,从逻辑上说,科学无神论的基础即是历史唯物主义,虽然不能将科学无神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直接划上等号,但是掌握了历史唯物主义,起码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掌握了科学无神论。更为直接的是,列宁这一时期研读的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不但绝大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成熟时期的经典著作,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还涉及到或者论述了科学无神论。因此,可以有把握地断言,列宁掌握、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即树立和掌握科学无神论的过程。

三、从科学无神论走向时代巅峰时期

列宁离开萨马拉到达彼得堡的时候,是他深化、发展科学无神论并走向时代巅峰的开始。这个时期,紧密联系俄国革命实践,列宁对科学无神论的研究与阐发,又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從1893年到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是列宁对科学无神论与宗教研究的早期阶段。这个期间,列宁创造性地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政策和策略时,均涉及到了宗教问题,概括起来,集中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宗教政策。由于当时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为民主革命,所以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要求实现“宗教信仰自由”,“教会同国家分离,学校同教会分离”,并且进一步认为,社会民主党应该支持被压迫、压制宗教和教派争取平等的权利,“以便把他们吸引到社会民主党方面来”。此时列宁的科学无神论思想及其实践,因为是从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解决俄国的实际问题的,所以有所具体化、并有所发展。但是此时还没有单独地、更没有系统地论述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

第二个阶段,从1905年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直到十月革命,这是列宁对科学无神论与宗教专门系统地研究、论述阶段。由于革命形势的变化,俄历1905年12月3日,列宁在《新生活报》发表《社会主义和宗教》一文。该文不但集中揭示了宗教的社会根源、性质和作用,而且专门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问题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政策,“标志列宁主义宗教观的正式形成,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发展的新阶段”。⑤革命失败后,列宁又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了科学无神论问题。第一,为澄清党内对宗教问题的模糊认识以及提高工人群众的阶级觉悟,列宁分别在俄历1909年5月13日和6月4日发表了《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和《各阶级和各政党对宗教和教会的态度》。其中,《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进一步阐明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全面总结和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问题的基本立场、策略原则。这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如果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相关论述的系统梳理和丰富发展,也是列宁结合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对自己在《社会主义和宗教》中阐述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化。第二,通过召开会议、发表文章、私人写信等形式,列宁批判了当时风行一时的“寻神论”、“造神论”,通过揭示宗教的本质和根源,揭露了“寻神论”、“造神论”的虚伪性、反动性,明确地宣告科学社会主义和宗教绝不调和的鲜明态度。第三,通过对哲学的深入研究,列宁在1909年5月发表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此书包括其1914年—1916年所做笔记,从世界观的高度,也从根本上驳斥了“寻神论”、“造神论”的理论基础,同时深刻阐释了宗教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第三个阶段,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直到列宁逝世,列宁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实施和发展了科学无神论与无产阶级的宗教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为了现实地解决宗教问题,列宁把科学无神论思想具体化为处理宗教问题的宗教法规和政策,主要体现在发布的一系列有关宗教问题的法令中。通过这些法令,在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力图确立一种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的政教关系。这种新型的政教关系的核心就是政教分离、宗教信仰自由。按照科学无神论的观点,“剥削阶级和宗教宣传组织之间的联系”被彻底摧毁,实行彻底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只是民主革命应该完成的任务;而“使劳动群众真正从宗教偏见中解放出来”,才是主张科学无神论的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的工作。因此,还需要对广大劳动人民群众进行“最广泛的科学教育和反宗教的宣传”。⑥1922年3月12日,列宁发表了《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此文被称为列宁对“党的遗嘱”,意义重大。在这篇文章中,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者要同党外唯物主义者和自然科学家结成联盟,积极宣传和捍卫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同各种唯心主义和有神论思潮做不调和的斗争,帮助群众摆脱宗教迷信的束缚。

根据新的时代新的条件,列宁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无神论思想。一是深化和发展了对宗教存在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认识,尤其是宗教存在的认识论根源,以及宗教和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二是为俄国的革命和建设制定了系统全面的宗教政策,并成为以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宗教政策的蓝本和依据。因此,可以毫不犹豫地将列宁的科学无神论思想称为新的时代新的条件下新的高峰。需要说明的是,列宁科学无神论思想的发展,既是和他的革命实践緊密结合,也是和列宁主义的整体发展紧密结合的,但是这种结合并不是直接一一对应的关系;对列宁科学无神论发展阶段的划分,有的关键节点明显突出,有的只是大致的时间段,这是列宁宗教研究本身的特点造成的;思想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对列宁科学无神论思想的发展阶段的描述,只是突出了其最主要的方面。

[注释]

①③沃林.沈颖译.列宁在伏尔加河流域[M].人民出版社,1956年.

②娜·康·克鲁普斯卡娅.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论列宁[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

④季正矩.列宁传[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

⑤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宗教著作精选和导读.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年.

⑥列宁全集(第36卷)[M]人民出版社,1985年.

猜你喜欢

列宁发展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