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扶贫+扶志+扶智”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2020-08-21邹娣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扶志扶智扶贫

邹娣

[摘要]习近平“扶贫+扶志+扶智”理念是他在的农村生活、基层工作以及担任国家领导人后对扶贫工作的思考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梳理这一过程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对研究习近平扶贫思想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扶贫;扶志;扶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时间点上,各地通过“扶贫+扶志+扶智”的模式,多措并举,增强了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他们的素质与技能,增强了脱贫的内生动力。

一、“扶贫+扶志+扶智”理念的萌芽:梁家河插队时期

习近平曾深情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指出:“梁家河的插队经历,形成了习近平的早期扶贫思想。”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梁家河》书中可以看到:青年习近平非常注重思想改造和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改造游手好闲的“二流子”。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有个社员游手好闲,经常偷鸡摸狗,社员对他进行打骂、批斗也没有任何改观。习近平通过耐心细致地跟他做思想工作,使这名大家眼中的“二流子”开始转变,积极参加劳动,成为了一名好社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思想的改造,完全可以使一个人的行为发生变化。

说服群众打淤地坝。为了增加梁家河的耕地面积,习近平提出了打淤地坝的设想。当时村里有一些观念保守的老人反对,但是习近平并没有放弃。他专门找水利专家来梁家河进行现场考察,计算相关数据,用科学的设计数据来一点点地做群众的工作。同时,他还找了在当地有威望的王宪平出面来协调,做通了村民的工作。这个淤地坝成为了梁家河最大的、最平整的一块良田,作物产量得到了提高。

克服困难办沼气。试办沼气时,有村民说风凉话:“要是沼气能点灯煮饭,除非母鸡叫鸣,公鸡下蛋!”甚至有人断言说“沼气过不了秦岭!”但习近平说:“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就是在这样的信念下,习近平带领村民终于克服了重重难题,建成了陕西的第一口沼气池。

办扫盲班。习近平特别强调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他说“年轻人如果不识字、不学习,以后是没有出路的”。习近平特意办了村民扫盲班,除了教村民识字,还给大家讲大山外面的世界,以谈天说地的方式让村民轻松愉快地了解人文地理知识,普及文化知识,想方设法让村民学习文化。

可见,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时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已经将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融入反贫困的实践中。所以说,梁家河时期是习近平“扶贫+扶志+扶智”理念的萌芽阶段。

二、“扶贫+扶志+扶智”理念的形成:地方从政实践时期

从河北正定到福建宁德,习近平在长期地方基层的工作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脱贫工作需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者互相协调、促进。

(一)正定: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文化兴县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担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当时,正定县是闻名全国的粮食高产县,但是同时在正定有些农民连温饱也无法得到保证。习近平从科技、人才、文化等方面着手,大胆改革,他说“人才是发展经济、翻番致富的根本。”1982年12月习近平在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会议上强调“真正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战略方针来抓”。在1984年2月8日的县委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落实农村经济政策需解决思想问题”。在1984年3月2日全县传达省委召开的地市县委书记会议精神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要多一些战略眼光”,指出“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教育和科学事业。一年生产,三年科技,十年教育。”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文化兴县等策略,让正定县摆脱了“高产穷县”的帽子,逐步走向了致富的道路。

(二)宁德: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

1988年6月,习近平被调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当时,宁德地区九个县,有六个是贫困县,脱贫形势十分严峻。习近平沉下心到基层搞调查研究,他走遍了9个县,跑遍了全地区绝大部分乡镇,了解县情区情,了解民生状况,全力推动宁德摆脱贫困。1988年9月,习近平在调查后写下了《弱鸟如何先飞》一文,认为脱贫首先要解决观念上的贫困。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

1989年2月,习近平在《正确处理闽东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一文中强调“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要把科技教育作为闽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1989年12月,习近平在《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一文中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脱贫致富战略的重大内容之一”,“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贯穿于脱贫致富的整个过程”。习近平强调引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脱贫致富的必要条件……我们切不可物质上脱贫了,精神上却愚昧了”。他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脫贫致富要做到两方面:一方面要让人民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技文化水平。闽东发展面临巨大压力,有人信心不足,有人甚至怨天尤人。习近平在《闽东之光》一文中提倡要发现闽东的光彩和闪亮点,“认识到自身的光彩,才有自信心、自尊心,才有蓬勃奋进的动力。”他还主动提出召开新闻部门记者座谈会,与新闻媒体坦诚沟通,希望媒体多宣传闽东的正能量,增强闽东人民的信心,鼓舞闽东人民的斗志。

习近平在1990年离开宁德时,全区94%的贫困户已经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摆脱贫困》一书记录了这一时期脱贫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在书中,习近平明确指出: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可以看到,习近平关于“扶贫+扶志+扶智”的理念已经初步形成,并在基层付诸实践。

三、“扶贫+扶志+扶智”理念的成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时期

多年的农村生活和地方从政经历,让习近平深切关注中国农村的发展,关心贫困群众的生活。在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扶贫成为习近平最关注的工作之一。他走遍了全国十一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对扶贫工作进行了深入地考察和思考。

2012年12月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困难群众时,习近平强调:“要坚定信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他还叮嘱骆驼湾村民唐荣斌要把小孙子的教育搞好,说希望在下一代,下一代要过好生活,首先得有文化。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时指出,“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一句话抓住了脱贫工作的关键。不久,习近平同山东省菏泽市及县区主要负责同志进行座谈,他又强调“要紧紧扭住教育这个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2016年7月,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强调,“摆脱贫困首要并不是摆脱物质的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头脑空空,怕的是知识匮乏、精神委顿。脱贫致富不仅要注意富口袋,更要注意富脑袋。”

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看望慰问河北张家口基层干部群众时,同贫困户计算一年的收成和支出,强调“要把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貧致富。”6月,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如果没有内在动力,而仅仅靠外部的帮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智和志是内力、内因。”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把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变输血为造血,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

2018年2月,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注重激发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改进帮扶方式,提倡多劳多得,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氛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的关系。10月,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就进一步加强扶贫扶志工作,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

在全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实践中,习近平“扶贫+扶志+扶智”理念得到进一步充实完善,并在基层广泛实践开来,有效提振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激发了贫困群众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参考文献]

[1]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2]梁家河[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8.

[3]习近平.知之深 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

[4]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扶志扶智扶贫
3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走进遂宁“扶智”
天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打好扶贫“组合拳” 以扶志促脱贫
鱼渔并授,扶志更扶智
涵养“三气”扶贫扶志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助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证监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