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下高中历史史料解析的教学过程初探

2020-08-17陈守念谢洪玲

科学咨询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分封制中央集权课标

陈守念 谢洪玲

(1.重庆市凤鸣山中学 重庆 400030;2.重庆市彭水第一中学校 重庆 409600)

史料:“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尚书·伊训)的统治原则在夏商周时期得以确立。周平王东迁,天子“共主”地位一去不复返,代之而来的是春秋时期的霸主政治和战国时期的群雄政治。战国七雄进行变革,由君主直接掌管官吏的任免权,消除贵族在地方的世袭统治权。在这种情况下,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官僚政治体制初步形成。秦统一全国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政治制度,从皇帝及于中央朝廷,从中央朝廷下达到地方政权,形成一个结构严密、完整的管理体系,并且直接影响以后各朝代的政治制度,从秦到清的政治制度一直是因循渐序地发展的[1]。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一、隐性信息显性化

(一)勾画关键词句

1.夏商周:惟亲、惟长、家邦、四海

2.周平王东迁:天子“共主”地位、霸主、群雄

3.战国:变革、君主掌权、官僚政治

4.秦统一后:中央朝廷、地方政权

(二)分层提炼信息

1.三代: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

2.东周:分封制逐渐瓦解,贵族政治开始改变

3.战国:诸侯变革,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化

4.秦朝: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二、显性信息图像化

三、图像信息课标化

思路一:依据2003年版课标

1.关于贵族政治: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关于官僚政治: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2]。

思路二:依据2017年版课标

1.必选课程《中外历史纲要》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3]。

四、课标信息落实化

思路一:依据2003年版课标,课标信息目标化,依据材料信息,设置问题,培养学生“三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在连接内容是什么?

宗法血缘关系的亲疏,决定分封政治等级的高低。2.始创于秦朝的皇帝制的特点有哪些: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3.如何理解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关系?

专制主义是中央层面的决策权全部归属于君主,而中央集权是中央完全掌控地方;两者都服从于君主权力的最高地位。

4.为何郡县制相比于分封制更有利于中央集权?

分封诸侯地方自治并权力世袭,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而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并不得世袭,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由此,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思路二:依据2017年版课标,课标信息素养化

依据材料所创设的情景,设置问题,制造冲突,培养学生必备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并运用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的反应做出相应的水平层级评估。

1.根据材料,论证秦朝前后地方管理加强的变化

水平1:提炼材料信息,归纳出秦朝之前以分封制管理地方,而秦朝之后由郡县制管理地方。

水平2:以史料实证的方法,对提炼的信息进行论证。秦朝之前的分封制,是建立在“惟亲”的宗法制上的政治“封邦”结果,是天下“共主”的松散联盟;秦朝之后,取消分封,把地方划分为层级管理的郡县,由皇帝直接掌握官员的任免权。

水平3:辨析实证的提炼信息,对两种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做出优劣的判断。以时空观念角度,先肯定分封制前期维护周王室统治和安定边疆的积极作用,指出后期分封诸侯地方势大,相互纷争,威胁中央,最终天下“共主”的地位一去不复返;而秦朝建立的地方郡县制度,在统一的官僚政治体制下,发展成为结构严密、完整的政治制度体系,在整个封建王朝更替中得到继承和完善。

水平4:提炼材料信息,并史料论证其沿革,辨析其间的发展利弊,遵循唯物史观,回归家国情怀,阐释自己相应主题的观点。秦朝之前的分封制,是与井田制相匹配的政治管理地方制度,反映了周王室宗亲关系实现“家天下”,维护了周王室的统治和地方治理。但后期由于地方诸侯势力坐大,威胁中央,相互割据混战,带给社会以动荡和灾难,分封制也逐渐崩溃。秦朝弃用分封制,在地方管理上,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使得之前的贵族政治进入到官僚政治,地方权力纳入中央管辖,这种地方管理制度此后一直被各个王朝所沿袭,并得到完善。在统一王朝中,维护了国家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被证明为有效的地方管理制度。由此可见,科学有效地进行地方制度改革,以及不断发展和完善地方管理制度,对国家巩固统一和民族发展意义深远。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阐述秦始皇是如何治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水平1:提炼材料和教材相关信息,得出结论,秦始皇通过建立中央三公九卿官制,确立朝议制度基础之上的皇帝决策机制,同时,确立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管辖地方机制。

水平2:提炼信息并史料实证。三公丞相都由皇帝任免,体现朝廷决策权属皇帝,建立专制主义;而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官员,另外,地方郡县的行政、军事、监察都权属中央官僚机构统属,由此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水平3:提炼信息,史料实证,并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都是皇权至上的延伸,把地方权力通过郡县制归属中央,把中央官僚机构的最终决策权收归皇帝。

水平4:辨析经过史料实证的提炼信息,运用唯物史观解析,提出自己的观点。以皇权制度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以中央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为支撑,是以土地私有和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国家运行机制,两者的相互匹配和相互促进,推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延续和发展。由此,上层制度建设必须要考虑经济基础发展状况,制度变革和创新,必须要符合科学规律。

以上案例分析示例“隐性信息显性化—显性信息图像化—图像信息课标化—课标信息落实化”,分呈为2003年版和2017年版两个分支,前者“课标信息目标化”落实,后者“课标信息素养化”落实,并按照学业质量标准进行层级区分评估。

通过两种课标下史料解析模式对比,体现相同的基本方法,即“隐性信息显性化—显性信息图像化—图像信息课标化”;也展现出不同史料解析的立足点和“落实化”基本方向,即立足于2003年版课标的“目标化”和立足于2017年版课标的“素养化”。

前者的基本方向是“三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强调以教材知识为载体,教师主导对教材知识进行解读和学法的指导,学生通过教材知识的学习过程,掌握学科方法、形成学科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种模式下,史料解读的着力点,在于史料信息依附于教材知识,史料解读处于从属地位,学生史料解读的目标外化在教材知识上,从而学生的内在主体性被削弱。另外,史料解析的评判,也是以教材知识为标准答案,更强化了学生对教材把握的依附关系。

后者的基本方向是“学科素养”,强调在解读史料过程中,参照教材知识的基础,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内在的发掘,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在这一模式中,教材知识成为了解析材料的辅助,成为众多参照史料的一部分,其作用也弱化到从属地位,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广博地阅读历史和多角度理解历史。另一方面,史料解析的评估,是对学生解析史料论证陈述的分级处理,达到相应的思辨和逻辑层级,进行不同层级的肯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成学生内在学科素养不断升级,更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过程。

从史料解析对比案例分析,回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来看,其着力点在新高考形势下必然要发生调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发布就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指示,市教科院黄开红教研员的《新高考改革与高中历史教学》就特别强调了这一“立德树人”的战略方向。而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基本方法的展开必然要以这个方向为依据,一线教师的主导性在于要吃透2017年版课程标准,把握正确的方向。而学生的主体性在于不断加强思辨角度和逻辑结构的层级,以升级内在的历史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分封制中央集权课标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浅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从王朝兴替看大型企业经营管理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资金“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