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幼儿视角出发的德育教育新模式探究

2020-08-14陈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幼儿教育

陈丽

摘 要:幼儿教育作为学前教育,是建立儿童正确的符合社会文明发展的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近年来更是对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有着越来越迫切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幼儿德育教育的现状研究,以幼儿视角为切入点观察缝分析其中尚且存在的问题,并且给出可行的建议,以期能对我国幼儿德育教育的发展有所推动。

关键词:幼儿视角 德育教育 幼儿教育 新模式研究

引言

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之前的更为基础的学前教育,这时候的儿童教育不同于九年义务等基础素质教育,幼儿教育阶段,对幼兒的价值观体系培养更为注重,是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的第一步。处于这样地位的幼儿德育教育的质量就成为我国教育十分关注的方向。但就我国目前的幼儿德育教育的现状研究来看,虽然我国幼儿教育普及率水平在近年来得到大大的提升,但具体的价值观教育及教育方式的选择上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从而直接导致我国幼儿教育质量无法提升。

一、当前幼儿教育的主要情况

幼儿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质量,对幼儿价值观,道德感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1年,我国政府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鼓励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开展幼儿学前教育。办法试行以来,我国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幼儿教育得到极大普及,各地也不乏特色教学的优秀案例。例如河南林州实验幼儿园,利用当地十分丰富的石头资源开展教学,成为当地教学特色之一[1]。这样的优秀案例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时也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人民文化素质及收入水平都得到的极大的提升,进而使得其对子女受教育的水平及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在满足认识几个数字和拼音,可以待人有礼貌的水平。他们希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够跑在同龄人前面,包括在幼儿的品格,思维模式框架,气质养成等等方面都有着更严苛的要求。

二、幼儿视角下的德育教育依然存在的问题

结合上文的分析,我们以幼儿的角度来切入,分析目前我国幼儿德育教育的状况下存在的问题。

1.“特色办学”下的幼儿德育教育偏离“德育”主题

我国政府针对幼儿德育教育鼓励因地制宜的策略下,各地“特色办学”如雨后春笋。但实际的办学教育中,或许存在过度强调特色,反而忽略了“德育”的本质要求。以上文提到的河南林州实验幼儿园为例,其以石头为主要的办学特色。但实际教学中,作为幼儿,如何能在石头中明白到所谓“德”,诸如:仁慈,感恩,诚信,友善,文明等等抽象的价值概念?一方面基于幼儿过于小的年龄,另一方面,以石头为办学特色确实需要将“德”的抽象概念与“石头”这样有形的实物做融合,本身难度颇高。作为幼儿很有可能只是出于课堂新奇好玩,但实际上,对于建立幼儿正确的价值观等等任务能否完成,如何完成,都还有待分析。

2.父母对幼儿德育教育期待过高

所谓“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幼儿的德育教育其实远远不止是在于幼儿园的课堂教育。对幼儿从小的言传身教也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是实际上,当前社会的家长对于“德育”的理解似乎有所偏差,他们既希望孩子样样好过别人,又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做好“德”的行为教育,而只是仅仅将孩子交给幼儿园,寄托期待于幼儿园的“德育”教育。作为幼儿角度,好像“德”,所谓的“善良美德”不过就是停留在课堂老师念过的故事里,“德”从课堂听来,也停留在学校课堂即止。

三、如何以创新的模式改变幼儿德育教育的窘境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实在幼儿的眼里:特色不是特色,世界在他们眼里都是新奇的;老师安排的,我只要完成;活动有趣就好好玩闹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教学效果”与所谓“德育”的目标似乎相差甚远。而在父母眼里,幼儿交到幼儿园就应该获取到他们期待的所有效果,其中“德育”与自己似乎没有太大关系。

基于这样的观察,我们提出的俩点关于幼儿德育教育的模式创新方式:

1.家长、幼儿同步教育

教师对家长的教育应当与对幼儿的教育同步进行,诚然,家长也是第一次做家长,有很多地方其实不懂。如何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德育”,如何给孩子传输好的“价值观,世界观”都是家长需要学习内容。对此,我们在对幼儿的德育教育的同时应当对家长也提出一定的要求,以期更好的教育效果。以体验式的感恩教育为例,这样的教育中,往往是由老师安排好活动,例如让孩子与家长一起做某某游戏,表演某节目。这样的课程设计,就幼儿角度来看,一方面这就是老师安排的一项活动,我只要完成任务就好;另一方面,活动确实比课堂有趣的多,那么兴趣盎然的参加活动,像节日一样热闹又有趣。

2.创新教育模式

我们鼓励教育模式创新,为此老师们极力追求课堂模式创新,极力追求课堂生动有趣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但实际上,由于幼儿的年龄阶段的特殊性,老师不得不随时掌握课堂纪律,以便课程能在安排好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语言场控[2]反而使得幼儿感到课堂无味,教学效果差。老师在模式创新的方向上,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带动幼儿的自主性。一定程度上让孩子自己思考体会,甚至寻找可以表达“爱与善意”的方式,自主的试着执行,在执行的实践中更加明白“德”的意义,明白什么是“勇敢”,基于“勇敢”的我们能完成什么样的事,它会带来的哪些后果等等,才是幼儿德育教育最理想的状态[3]。

结语

孩子眼里的世界往往与我们的不同,往往我们自以为地对,在同龄人眼里都有可能有“认知误差”更何况是幼儿,作为年龄最小的群体,我们在研究对其思想教育启蒙的过程中,新奇等等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考虑效果和对方眼里的世界。

参考文献

[1]胡燕红.幼儿园课程基本价值取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王莉.基于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幼儿园感恩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董玉.大班幼儿“勇敢”品格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幼儿教育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