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山”理念下乡村旅游助推农村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0-08-14吴国松周建华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质量资源旅游

吴国松,周建华

(1.湖州师范学院 商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2.“两山”理念研究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农村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产业兴旺,着力构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新体系。乡村旅游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载体之一,其融合了乡村生产、生活与生态,是乡村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充分挖掘农业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村资源要素升值,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良性循环转化。乡村旅游架起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桥梁,能够增加农业生产经营附加值,扩大农村非农就业容量,提升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价值开发并存空间,最终实现生态经济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保护“绿水青山”就是发展生产力[1]。鉴于此,本文深入分析新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着力探索“两山”理念指引下乡村旅游助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一、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与难点

(一)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促进农业农村优先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振兴战略业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农村、农业、农民三大工作的着力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既是乡村振兴的要求,也是中国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它要求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高度协调统一,要求农业产业竞争力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益好、农产品品质优良,并以此促进农民持久增收,改善农民福利,实现村美、村富、村强。

以“两山”理念指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三产融合的生态发展之路,找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的路径,有效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力和新业态,提升农业全产业链价值。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处于转换发展方式、优化三产结构、切换发展动能的关键时期,必须始终把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导向和主要抓手。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引下,加快形成三产高度融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福利水平。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以持久促进农民收入有效增长为前提,以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效率提高和生态保护开发为目标,通过增产提质加快产业振兴,将生态资源价值高效转化为经济效益,提高农村生态产品的高质量供给,实现资源产品价值转化,培育农村经济增长新源泉。“两山”理念下,乡村旅游助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两山”理念下乡村旅游助推农村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框架

现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绝不能再走粗放式的低效发展之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决不能突破美好生态的环境底线,要在保护发展好乡村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2],将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绿水青山”守护利用高效融合起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融合发展之路。

(二)农村高质量发展亟须破解的难点

1.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乡村经济不景气

现有乡村经济不景气,部分乡村呈现一定程度上的衰败面貌,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产业支撑。固守原始农业生产,缺乏现代农村产业体系支撑,农村发展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并将陷入恶性循环境地。产业兴旺与否,对于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要从农业农村现有的资源条件出发,实现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和融合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不仅能够满足城乡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类风险,最大限度地利用独具特色的乡村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乡村资源丰富多样,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态资源价值转化,带动乡村经济实现绿色可持续增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需要在农业科技创新基础上构建产业化、系统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延伸拓宽农业产业链,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实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有效整合,提升农产品深加工价值链,实现农业三产协同发展。发展特色农业,走差异化的农村发展之路,是规避市场环境下农业发展风险的必然要求。不同地域的农村要在分析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农业产业融合的方向,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三产融合、有序发展。农业农村多元产业化协同发展的目的是吸引农民参与到农业价值链的分成中,从而让利于农民,促进农民增收。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农业已经基本解决了国内米篮子和菜篮子问题。在确保农业基础性地位和粮食安全性前提下,如何实现农业农村快速发展,如何让农民参与到农业价值链分成中,如何解决农民的福利,这些都是农业高质量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建立现代农业农村产业体系,不能再牺牲农民根本利益,而是要协调农民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平衡,让农民获得来自农业本身和乡村资源增值的综合收入,实现农业农村资源价值转化,让农民分享农业发展带来的综合福利。唯有如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才更有动力,也才能最终实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缺乏美丽环境基础,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中国用7%的耕地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除了得益于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外,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资源消耗代价。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之路,也是农业农村资源的消耗之路。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重,既与相关部门对广大农村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各类资金投入不足密切相关,也与农业生产者过度关注暂时利益的局限性认识有关。农业生产中各类化学物质过量使用,农业生产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处理不当,都加重了农业面源污染程度。不良生活习惯、卫生环保意识缺乏与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缺失,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加剧了农村环境恶化。“两山”理念指引下,展开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循环发展的内在要求。

农业农村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绝不能再以牺牲农村美好生态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暂的经济发展。虽然中国近年来粮食产量连年递增,各类农副产品供应充足,但却存在一定程度的品质安全隐患,这与农作物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业等化学物质不无关系。日趋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品质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当前,部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这些都制约着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农村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既是农产品质量提升的源头保障,也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要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村环境整治,还原乡村本来的“绿水青山”,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生态保障作用。只有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实现农业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

3.缺乏生机活力,农村空心化严重

农村空心化是农业农村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难题,应从各个层面施策规划。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通过进城务工等方式转移到了城镇,农村人口越来越少。部分乡村常年看不到青壮年劳动力,只有一些留守老人和儿童,已出现严重的空心化现象。农村空心化日趋严重,导致部分地区农业经济日渐衰退,部分农村大量土地出现抛荒现象,且趋势不可逆。人力资源匮乏严重阻碍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空心村问题的出现是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发展的结果,其必然会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得以化解。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农村发展,必将吸引更多有知识、有能力的新农人加入,未来的乡村发展也必然呈现生机与活力。乡村规模的重新规划设计,恰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日趋严重的农村空心化难题。优化调整乡村布局,要看得见风景,记得住乡愁,提高空置资源的利用效率,维护好农民的根本权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更重要的是集聚离散的人心,让乡村成为新农人创业就业的热土。通过将优质资源要素引入农村,实现农业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实现质量兴农;通过土地有序流转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实现效益强农;通过三产融合发展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农民增收,重振农村活力。恢复乡村活力、吸引人才回流是确保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农村生机活力的恢复,既要通过行政办法推进乡村空间资源整合和集聚,也要通过经济激励措施鼓励吸引返乡农民创业就业。农业农村生产经营中的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依然存在很大的升值潜能,现代农业发展依然存在很大的盈利空间。农业农村相关产业只要经营得当,依然会使农民成为令人向往的幸福职业。

二、“两山”理念下乡村旅游助推农村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两山”理念起源与转化路径分析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是“两山”理念诞生地。余村2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力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两山”核心要义。余村通过关停矿山、修复被破坏的农村生态环境,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产业实现全村致富,是践行“两山”理念最直接、最现实的写照。“两山”理念转化,就是要实现农村优质自然资源、良好生态环境与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协调统一。

实现农村生态产品价值是“两山”转化的桥梁[3]38。“两山”理念指引下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强化农业农村生态特色产品支撑作用,建立健全农村优质生态绿色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构建绿色生态资源和绿色产品的市场交易体系,完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绿色价值核算评估体系。坚持“两山”理念指引,就是要在坚持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中保持农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绿色循环发展,通过多元化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科学有序利用好“绿水青山”,就是要坚持生态资源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从而在自然资源密集的地区将自然资源静态优势转化为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后发经济优势。坚持“两山”指引,就是要把农业农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要务,通过构建三产多元化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把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培育成乡村振兴的新型支柱产业,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绿色生态资源化是实现“两山”转化的基础。“两山”转化,就是要坚持把绿色自然的生态价值转化作为首要突破口,关键路径是找到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产业支撑体系,通过生态资源化、生态产业化等方式,将农村优良的自然生态变成新型绿色资源,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现代农业生态经济体系,将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生态效益最大化地转化为持久的经济效益[4]151-158。在绿色发展指引下,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生态产品经济价值转化实现机制,让绿色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点和农业农村发展的增长点。在资本、劳动力、土地、生态等众多农业生产要素中,生态要素是农业农村发展中最具价值的发展资源。“两山”转化就是要结合地域特色找准产业定位,通过生态资源市场化交易实现生态价值补偿,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多方位多样化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独具特色的乡村生态、文化、休闲、经济等价值。

(二)“两山”理念下乡村旅游助推农村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乡村旅游主要是在自然生态资源、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等各类要素丰富的农村地区开展。作为农村新兴产业,常见的农旅结合发展模式有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旅居游学等。“两山”理念指引下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协同发展,优化调整了农业农村传统产业结构,并在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中架构资源转化桥梁,能够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潜在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两山”理念指引下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就是要坚持农村自然生态资源的现代产业体系融合,强化农村自然资源、生态产品的供给,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村强民富、美丽宜居,逐渐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化、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绿色可持续发展是硬道理,生态绿色产业化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落脚点,推动“绿水青山”中生态产品价值的倍增和高效转化。

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主要在于引领生态资源经济化,把农村自然生态资本转变为乡村振兴中的富民强村资本,将绿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农业农村后发经济优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乡村旅游作为农业农村发展中的新业态,能够带动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间流动,能够规避乡村衰败,优化城乡关系,从而使乡村不被边缘化[5]145-155。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带动城乡融合,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打破原有农村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窘况,补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要素短板,推动农村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转化,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在保护利用好农村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吸纳资本、人才、科技等稀缺生产要素流向农村,提升农村土地生态资源价值,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效率,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绿色发展动力。乡村旅游能够带动生态资源产品价值转化,将农村地区“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新业态的产业活力,让广大农村地区景美人更富,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6]110-113。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绿色生态可持续理念,依据不同地域的自然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优势和地域特色文化等,通过农旅结合实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实现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转化。农业农村高质量经济发展又能促进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乡村发展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两山”理念指引下的乡村旅游规划建设,应发挥农村要素资源整合效应,将农村闲置资源变资产、将农民富余资金变股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乡村闲置资源和良好生态资源的利用率和增值率[7]15-20。乡村旅游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相融合,通过创新自然资源的生态补偿和产权制度改革,突破传统农业农村产业划分边界,将农村三产紧密联结起来,拓宽农业农村生产区域空间,延伸农业现代产业体系价值边界,充分发挥多元要素在不同产业间的相互融合效应,从而构建高质量的农业现代产业体系。这符合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根本要求[8]52-66。开发乡村旅游,通过优质的自然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其他区域尤其是城市居民进行休闲养生消费,通过市场付费行为实现乡村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转化,从而将自然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推进农业农村地区的就业增长,增强乡村凝聚力和吸引力,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资源保护开发的有机统一、良性互动。

三、“两山”理念下乡村旅游助推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践行“两山”理念,实施乡村旅游,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需正确处理好农业农村可持续绿色发展与生态资源保护利用的关系[9]1-6。“两山”理念指引新时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要求保持农业农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乡村旅游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产业兴旺是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围绕乡村旅游产业,大力发展特色高效现代农业相关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由单一粮食保障功能向生态、休闲功能转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产业体系构建[10]154-162。在产业协调发展基础上助推农村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中的产业联结效应,打造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产业集群,把乡村旅游融入到现代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实现现代农业主导产业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中的价值链延伸和经济收益倍增。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因地制宜将农村三产融合在一起,通过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把传统农业、休闲农业等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乡村旅游树立独具特色的乡村农业品牌,挖掘农业产业增值关键点;通过乡村旅游将农业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联结在一起,拓宽农业产销一体的价值链。

通过发展旅游农产品电商,将农业产业基地与终端市场联结起来,打造产销融合有机整体。借助乡村旅游的产业融合,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农民与农业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吸引农民返乡创业,增强农村产业吸引力,解决农村空心化难题。要以乡村旅游发展为契机,加快乡村新型服务体系构建,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服务业发展,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凸显现代服务业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乡村生态自然资源丰富,通过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能在最大程度上将产品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优势。

(二)推进乡村旅游环境保护开发

生态宜居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独特的自然环境是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通过整合农村生产、生活与生态,将乡村风景和乡愁融合在一起,凝练乡村旅游经济特色亮点。乡村旅游依靠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城市客源到农村体验农耕文化,享受清新自然的生态环境,通过差异化旅游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旅游消费偏好,因此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内在协同,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发挥乡村旅游对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通过发展生态友好型旅游业保持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

发挥乡村旅游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的保驾护航效应,就是要在设计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提升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要保持旅游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缓冲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压力,更要让城市居民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让其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念。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变革农业生产方式,改变农业生产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促进城乡融合。美丽乡村令人向往之处在于美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既能够促使农业农村生产方式变革,也能够倒逼农业农村生产方式转型,切实推进绿色农业生产变革。发展乡村旅游,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生态价值,让“绿水青山”转变为农民的“金山银山”,成为农民福利持续改善的源泉。发展乡村旅游,大力推进观光农业建设,将农业生产场所转变为旅游景观,在农业生产中实现农业价值的提升,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宜游,最终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乡村旅游生态价值转化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生态资源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将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农业产业的后发优势。通过提供绿色无污染农产品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增值,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全方位保障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乡村作为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的集聚地,通过乡村旅游引领农业农村外延式扩张发展,盘活农业农村中的各类闲置资源,增强农业农村的凝聚力。乡村旅游的设计开发,能够建立生态资源保护和有偿利用机制,盘活利用好生态资源,创建城乡融合发展的共享经济体,拓展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新空间,充分释放生态价值的裂变转化效应,通过乡村旅游带动绿色产业升级,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多产业融合优势,推进“生态+旅游+农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绿色农业发展空间,汇聚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要素。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合理规划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共生区域,在保证农业基本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权能市场流转机制,有助于优化产权制度,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并进一步促进农业资源景区化发展,推进田园变公园,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开发设计乡村旅游,能够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生态产品消费需求,改变固守传统农业的观念,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其他功能,培育优化乡村旅游项目,延伸农产品价值链,最终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四)推进乡村旅游要素聚集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集聚,而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汇集多方优质要素资源,打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所需的资本、人才、科技等要素资源瓶颈。乡村旅游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引导高素质人才、农业科学技术和工商资本等要素参与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中,有效整合利用各类生态自然资源,协调各方利益主体。乡村旅游具有天然的产业融合优势,在传统农业生产经营基础上拓展其外延,能够吸引大量高素质农民返乡创业,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带来生机活力。乡村旅游发展能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变革,加快生态资源变资产、各类闲置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进程,推进农业农村三产结构调整,优化农民收入来源结构。

乡村旅游不仅实现了农村生活富裕、生态美丽,还推动了农业农村自然生态资源与资本、人才、科技等要素的深度协同融合,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增加新动能。乡村旅游使得原有城乡分割现状被打破,不断开创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引领非农要素参与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各类资源聚集区的集聚优势,全面提升乡村振兴生产要素、产业要素联动发展的裂变经济效应。乡村旅游多以设施农业和经济作物为基础,需要一定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加以保障;这些同时又能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通过信息化、科技化改造传统农业,在保护良好生态的基础上实现最佳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高质量资源旅游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