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语文学习方式,创设有效课堂教学

2020-08-13王红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

王红梅

摘 要:“有效课堂”成为目前教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那么,何为“有效”?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能实现预期的;有效果”;何为“有效课堂”我想应为“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中预设的学习目标,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如何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首要的是改变传统语文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关键词:有效课堂 改变学习方式 提高学习效果

一、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早在上一个世纪,就有专家大声疾呼:减少对学生的时空占领,给孩子们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由此可见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只有他们动起来,自觉、自主和学习最终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课堂准备:要变换角度

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不妨变换角度,假设自己是学生,改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教学设计为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例如,在备《社戏》一课,与其干巴巴地提出诸如“分析双喜、阿发、桂生的性格特征”,这样冷冰冰的问题,不如把自己当成学生的知音,问:“如果你和这三个伙伴在一起,你更愿意和哪一个做朋友,为什么?”就这样变换一下角度,学生真切地进入问题的情境,从而愿意思考,也愿意表达出自己直面文本的感受。

2.课堂引导:明确目的 ,教方法

要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自主思维、自主学习,首要的是结合语文学科特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例如在预习时,一般按“读-查-思-写”四个步骤进行自主学习;感知赏析则围绕“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方面理解;欣赏课文内容、手法、构思等技巧,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各抒己见;拓展方面,指导学生有意识地丰富知识,提高辨析,比较能力。

在教学冰心的《荷叶母亲》一课时,我首先在课前,我首先布置预习任务:了解作者、朗读课文、思考主题、主动质疑、感受母爱写自己的母亲几个方面。然后,在课堂上,从检查预习开始,逐一了解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情况,有针对性补充,指导;在深入探究学习时,采用交流预习时的质疑问题方式,通过小组探讨,互动答疑;提出疑难,班级交流,深入学习课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预习与课堂学习机密结合起来,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教师的课堂指导更有时效性。

我在上《死海不死》一文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查字典比赛、集体复述传说故事 、快速阅读记忆训练等课堂活动,教学形式轻松活泼。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培养。

3.课堂学习:与生活世界相通

知识只有与生活相通,才会变得生动。我们在备课时,如果能够仔细思考学生在有关本节课的知识方面已经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此类知识又是生活中何种现象的反映,是对一系列什么现象的概括和升华。从而引导学生逐本求源,根据生活经验,从已知中悟出新知,从书本上的知识,道理联系的社会的知识和道理。

综合实践课的学习,就是指导学生用语文,联系实际生活的课。在“诚信”的综合实践学习中,我们从积累入手,让学生交流有关诚信的故事,成语;然后交流身边人信守承诺的事;分小组探讨诚信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作用;集体宣誓做一名讲诚信的人。

二、让学生获得到课堂学习的收获

1.让学生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石。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班级同学4-6人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设定一名组长,组织引导组员交流合作,总结汇报。可以分部合作学习课文,也可以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小组进行交流,还可以在有争议时,组织小组辩论。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有促进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

2.灵活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

创新教学首先需要遵循教学常规,要确立教学目标,要进行精心备课,要梳理教学内容,要设计教学方式,要实行教学反馈。在常规教学中还要追求独特性,新颖性,把常规教学与特殊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力争使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闪现创新的火花。比如针对不同文体,我们可以安排灵活多样的处理方式,以阅读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为例。传统文言文教学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包括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古代文学常识等。这是符合“继承传统文化”的教学宗旨的,然而由于时代的差异性,古今汉语言文字的差异性,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显得特别吃力,特别被动,特别浮躁。他们觉得文言文是“老掉牙的东西了”,现在根本不用文言文交流,学它只能浪费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采用常规的以“疏通字词句,了解文章大意”为主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多采用一些活泼、有趣的方式。

3.做一名有感染力的老师

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行为的榜样,方方面面都收到学生学习和效仿。所以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学生们的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学习的质量,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晶。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犹如一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所以,老师自身的情感态度,在课堂上的体现,可以很好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是评价课堂的第一要务,我们应以此作为课堂学习的指挥棒,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语文课堂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满足求知渴望、培养能力、陶冶性情、净化思想的乐园。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
如何看待有效课堂环境构建是有效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思路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