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2020-08-13蒋春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数学语言必要性培养策略

蒋春容

摘 要: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它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面窄、语言发展尚不完备。他们在合作交流时,总是几个尖子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却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声音很轻,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啰唆、词不达意、条理不清、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重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本文从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低年级学生常用的数学语言和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必要性 数学语言 培养策略

一、低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面窄、语言发展尚不完备。他们在合作交流时,绝大多数学生却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声音很轻,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啰唆、词不达意、条理不清、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具体体现在:一是说话的完整性不够。二是说话的准确性不够。三是说话的简洁性不够。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的提高。所以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与掌握数学语言,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可缓行。

二、低年级学生常用的数学语言。

数学课堂使用较多的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由自然语言,专门术语和各种符号组成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有序性的特点,低年级儿童数学语言主要归为四类:

1.演示操作,让儿童学说动词加减用语。加上的意思可以合起来、拿来、增加、又多了、组成、一共等;减去的意思有减少、去掉、分开、还剩、余下等。

2.比较数量多少,学说关系词语。如同样多、等于、大于、小于、初步感知一一对应关系。

3.比较全體和部分,学说总数、一个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了解总分关系,知道把两个部分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部分数用减法计算。了解倍数关系,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已知一倍数和倍数,求几倍数用乘法计算;已知几倍数和倍数,求一倍数,用除法计算。

4.结合算式,学会用名词术语口述算式。熟练掌握加数、加数、被减数、减数、差等。

三、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说题意、说数理、说关系、说想法、说过程等一系列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目标中提出:第一学段的小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的简单现象。要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归纳学习数学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必须从尝试着教学生有条理的完整的简洁的“说”。

1.创设生动的情境、愉悦的氛围,培养学生想说。

(1)创设故事情境,培养学生想说。

儿童故事里充满了令孩子向往的童话世界,他们能从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能从故事幽默风趣的言语中得到开心的一笑,能从故事的寓意里得到感悟和引发思考,故事的情节引人入胜,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急于表达的欲望。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时,教师可以创设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2)创设悬念情境,培养学生想说。

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悬念。让悬念牵制学生思维,积极主动的探究新的内容,兴致勃勃地想把自己知道的分享给其他小伙伴。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时,出示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带给大家的“秘密礼物”。再让学生说自己的“礼物”,学生身不由己的参与其中。然后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边放边大声地给同桌说你拿的什么物体,为什么要把它这样放。

(3)创设游戏情境,培养学生想说。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与数学“亲密接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这愉悦的氛围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愉快而和谐。

2.适时鼓励,培养学生敢说。

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这种自尊心开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对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使其充满信心,增大勇气,不怕说错,大胆表达。如当学生说不出时,教师应和蔼地说:“不要紧,慢慢想,下次你一定能说的。”;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更应该给予鼓励:“你真肯动脑,有新意。”

3.利用教材特点,培养学生能说。

低年级教材都拥有许多漂亮生动的卡通图案,利用这些有利的素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说、能说。例如: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可让学生观察实物:这是几本书?用数字几来表示?这里有几盒粉笔?用数字几来表示?通过学生数一数,对学生进行了数的认识的训练。让学生结合动手操作说算法。这样的引导,争取了大部分学生说的时间、创造了说的机会,并安排了他们说的空间:同桌说,对组说和个别说,全班说。这样一来,难道学生还不会说?

4.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乐说。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一边摆学具,一边说算理,思维清清楚楚,自然想表达得头头是道。例:教学“9+4”时,为了让学生说出算理,先通过教具演示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然后重点理解凑十法。

5.科学准确,培养学生会说。

数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准确性。无论是下定义,还是做判断,都要求用词恰当,科学合理。但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正处在起步阶段,生活语言较好,科学语言较低,在数学教学中尤其要训练学生说得规范,表达的准确、严密。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教师平时要注意指导训练一批语言表达强的学生带动另一批学生,最终使全体同学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猜你喜欢

数学语言必要性培养策略
学好数学,从数学语言开始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