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一个发现的历程

2020-08-11张丽芳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发现数学活动

张丽芳

[摘要]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课堂中的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推进的,只有把学生的生成性资源转化为课堂教学中新的资源,数学课堂才不会呆板、无趣,学生也会因为在活动中的发现而激发兴趣和获得满足感。

[关键词]发现;数学活动;学生的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6-0031-03

良好的数学教育是有过程的,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推进的。只有课堂氛围融洽,学生兴趣浓厚,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活动、提供学习素材才能激发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要从引领到逐步放手,使学生从听课学会到自己会学,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一个发现的历程。

一、尽情说,让学生自由表达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转变学生“要我说”为“我要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因此,教师要丢掉自己手中的那根指挥棒,让学生的表达从课堂教学中扩展出去。

【教学片段1】植树问题

课前探究问题:选取一段路,观察马路一侧的植树情况,看看有几棵树,有几个间隔。把你得出的棵数和间隔数以及过程写清楚。

(课前探究既关注数据又关注数据产生的不同过程)

生1(指着图1):我沿着路的一侧先数树的棵数,有10棵,再折回来数间隔数,有9个,我认为这样数很保险。

生2(指着图2):我承认你这样数很保险,可有点麻烦。我是这样数的,从一段路一侧的一端开始,1棵树1个间隔,2棵树2个间隔……一直数下去,我得到间隔数是7个,棵树是8棵。我这样数既保险又快速。

生3(指着图2):你的方法给了我启发,我可以只数间隔数或棵数就能得到另一项数据了。例如我只数7个间隔,那棵数一定是8棵。(边说边把图2改成图3)

师:你发现规律了?

生3:是的。像这样,树的棵数总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总比棵数少1。

生4(指着图4):我同意生,的观点。我还可以这样解释他的观点。1棵树对应1个间隔,有几棵树就对应几个间隔,最后还多出来1棵树,所以9个间隔对应10棵树。

师:真了不起!一对一对地数在数学上称为“一一对应”。没有对应的就是多出来的。

生5:我观察的结果和他们不一样(指着图5)。我观察的是我们小区的一条路的一侧,那条路的尽头是一个自行车棚。我观察的结果是6棵树6个间隔。按照“一一对应”的方法,我发现间隔数和棵数相等。

(学生自发地鼓起了掌)

生6(指着图6):我观察到的是间隔数比棵数多1。我观察的是两个路口之间马路一侧的植树情况。按照刚才的方法,到最后1个间隔的时候没有树和它对应了,所以间隔多了1个。

师(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为什么都是观察马路一侧的植树情况,却得到了不一样的结论?

生(齐):因为植树的方法不一样。

生,:有的是两端都种,有的只种一端,还有的是两端不种。树起树终,树多1;间隔起间隔终,间隔多1;两端不一样的,那一定是间隔数和棵数一样。

(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让人感到惊讶。看来,植树问题已经植入了学生的心里。)

把课堂前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进入课堂。课堂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在反馈中互相交流、互相评价、互相补充、互相提高,此时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自然地流淌和浸润到每个学生的心中。课前探究和课上反馈环节能使学生在“数数”中不断提升数学认识,学生不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还借助生活经验开阔了思路,在尽情说的课堂氛围中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非常到位。

二、大胆做,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

课程标准中强调要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只有在“做数学”中,才能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过程,领悟数学学习的真谛。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动手操作,学到的知识才会掌握得更牢固。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学习不仅仅是听,也不仅仅是看,更应该是自己动手做。

【教学片段2】高的再认识

师: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

师:我们就从最熟悉的长方形开始研究吧。

(1)研究长和宽对长方形的影响

师:请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看谁画得既对又快。

师:仔细观察这些长方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齐):一样。

师(出示一个竖着的长方形):和这个一样吗?

生(齐):一样。

师:你们说的一样指的是什么一样?一样在数学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形状一样,二是指面积一样。

师:为什么所有人画出来的长方形的形状和面積都一样呢?

生(齐):因为长都是3厘米,宽都是2厘米。

师:经过研究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既决定了长方形的形状又决定了长方形的面积。

师:还用研究正方形吗?它是特殊的长方形吗?对,所以得到的结论和长方形是一样的。

(2)研究底和高对平行四边形的影响

师:接下来我们研究平行四边形,请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底4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

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出示向一个方向倾斜但斜度不同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照这样画下去,能画出多少个底4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呢?

师:这么多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一样吗?有什么好办法能得到你所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逐个数方格就能够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逐个凑整格数,数起来更简便了,你真的很棒!

师:整体割補后再数是一个创举,为我们以后学习图形面积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下面按照这个方法数一数,看看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师:经过研究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虽然不能决定它的形状,但却决定了它的面积。回过头来看看我们两次的研究过程,能说说是怎么研究的吗?那接下来你准备怎么研究三角形呢?

(3)研究底和高对三角形的影响

师:每个人画一个底5厘米、高4厘米的三角形,然后想办法得到它的面积,再在小组内讨论看看能得到什么结论。

(小组反馈;教师课件演示)

师:按照今天的研究方法,课后自己研究梯形和圆形。

在教学中,应多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素材,把一些数学知识的学习设计成学生探讨研究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感知感悟,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三、充分悟,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

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提出了明确要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学生要想获得成功的体验,就必须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形成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切身体验,不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学片段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师(出示“今年比去年增产10%”):你能根据现有的数学信息,画一幅线段示意图吗?

(学生独立作图)

师:你是怎么确定图中增产部分线段长度的?是随便一画就可以吗?

生1:不是的。我认为10%就是1/10,我把去年产量对应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增产的数量是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表示增产部分线段长度一定要是单位“1”,即去年产量的1/10。

师:谁能大胆地猜一猜去年和今年的产量是多少?

生2:我猜去年产量是10吨,今年产量是II吨。(多好的生成性资源啊!)

师:这位同学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请想办法验证,验证的方法越多越好。

师:下面请一些同学说说他们的想法。

生3:假定去年的产量是10吨,今年比去年增产10%,就是说今年增产产量是10吨的10%。我用IOX10%=1(吨),再用1+10=11(吨),所以这个猜想是正确的。

生4(迫不及待):我同意生,的看法,但我的做法和他不太一样。今年产量应该是去年的110%,直接列式10X(1+lO%)=10x110%=11(吨)。

(生4的想法是后面例题的内容,是意料之外的,但其他学生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方法。)

生5:他们两个人是假定去年产量后算出今年产量,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是假定今年产量是II吨然后算去年产量是不是10吨。(学生议论纷纷,看法不一)去年产量是单位“1”,如果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那今年除了完成10份还多完成了l份,就是完成了II份,假定今年产量是II吨,就可以列式11÷11=1(吨),IXIO=IO(吨)。

生6:今年的产量是去年的11/10,去年的产量就是11÷11/10=10(吨)。

生7:你没交代清楚11/10是哪里来的。

生6:那就写成11÷( 1-1110)。

(教师正准备介入)

生8:你为什么要除以( 1-1/10)?是不是应该除以( 1+1/10)?

生9:用1-1/10=9/10,那岂不是今年产量成了10份中的9份了。

生5:我还是没明白。

生10:假定今年产量是11吨,这里11吨是比去年产量也就是单位“1”还多10%,11吨是去年产量的110%,也就是说,如果把单位“1”——去年产量平均分成100份,今年产量就是IIO份,所以列式11÷(1+10%),也就是11÷(1+1/10)。你明白了吗?

生5:我明白了,11吨对应的是110%。我怎么这么糊涂啊!

(全班学生都乐了)

生11:我的想法是假定去年产量是10吨,今年产量是11吨,如果假设正确,今年就应该比去年增长10%。我先算一算今年比去年增产的吨数11-10=l(吨),然后再看看增产的1吨是不是单位“1”的10%,用1÷10=10%。因此猜测正确。

生12:生,,的思路很巧妙,他把猜想的去年和今年的产量都假定正确,通过计算看看是不是真的增长10%。我是没有想到这种方法,看来我今后思考问题还是要更加全面一些。

生13:可以把假设的条件和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看作3个已知条件,分别是去年产量10吨、今年产量11吨、今年比去年增产10%。从任意两个已知条件出发,看看能不能推导出第三个已知条件,符合了,猜想就正确,不符合,猜想就是错误的。

(学生如此总结让人啧啧称奇,可见经历过了、感悟到了、探索明白了,学生也能做出精彩的总结。) 课堂是独特和变化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学生的生成性资源转化为课堂教学中新的资源,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数学课堂不再呆板、无趣,它会因学生独到的见解、有趣的猜想,及时的领悟而变得精彩且充满活力。

数学学习必须让学生经历“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成功的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暂时没有成功的学生也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直至豁然开朗,这不正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数学学习的新境界吗?

(责编童夏)

猜你喜欢

发现数学活动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