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课堂中的学习真正发生

2020-08-11梁丽莉劳景令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问题设置数学课堂深度学习

梁丽莉 劳景令

[摘要]我们一直以来都倡导深度学习课堂,但是在真正执行课堂教学时学生经常存在着“假学习”“假参与”现象,使课堂的教与学掺杂“泡沫式”的成分。从课堂的40分钟起抓质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问题设置;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6-0092-02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国家也在教育教学层面进行了几次改革。理论上,教师于教法上也应有明显的质的飞跃才对,但是现在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包办”“填鸭式”“一言堂”模式,不得不说现在的课堂跟不上社会的步伐。笔者认为,要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就必须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一、核心问题是学习真正发生的关键

正所谓“站得高,看得远”。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存在“虚”操作,一节课教学下来,教师讲得满头大汗,但是学生并没有听出所以然,致使学生懵懵懂懂又过了一节课。要让学生不虚度课堂时光,课堂教学时须抓住知识发生的本质——核心问题。

例如,在教学“周长”概念时,“什么是周长?或周长是怎样的?”就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如果学生对这个核心问题的答案得以落实,那么“周长”这个概念就得到了落实。寻找核心问题首先以教科书为依托,通过阅读和分析教科书的文本找出单元的核心问题和每小节的核心问题,其次以教学参考书为借鉴进一步抓准核心问题,最后和同科教师商讨确定单元和每小节的核心问题,确保教学不跑偏。

若教师能在每一节课的众多问题中围绕重点去解决或落实一两个问题,那么,核心问题就得到了落实,从而整节课的教学重点也就得到落实。只有学生对核心问题掌握准确了,学习才能真正发生。

二、梯度设置是学习真正发生的线路图

课堂教学是有线路图的,或以情境创设为切人点提出数学问题;或以矛盾问题引出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或依靠学生的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从而获得新知,对新知识进行总结形成自己对新知的理解;或通过不同形式对新知进行强化以巩固新知,将新知进行横向联系并拓展。清晰的教学线路图对学生知识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是一节课既定的方向,目标的达成就是核心问题的解决和落实,当然核心问题的达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梯度设置。核心问题是一节课的“目标靶”,为了拿下这个“靶”,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梯度设置。

学生的学习是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学生的已有知识技能就是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所以梯度设置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接着设置的第二步就是将核心问题转化为问题串,从而形成梯度,梯度又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设置。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好梯度设置可以高一点,如果学生学习能力并不是那么好,梯度设置可以低一点,让每个人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这样子就可以保持学生学习激情的持久性,以及思维的连续性。

例如,在教学“周长”概念时,依然以“什么是周长?”为核心问题,利用问题串来进行梯度设置,进而在解决问题串的过程中达成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1)什么是线?(曲线、直线)。就是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因为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已经知道线的相关知识。

(2)线有怎样的特点?(有长短、可度量)

(3)边沿指那里?(区分内外边沿)

(4)怎样才算一周?(区分封闭与不封闭的一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解决及落实,让学生明白图形(或物体)的周长是绕图形(或物体)的边绕线一圈的长度,比课本上“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更容易理解,将概念中的几个要素拆分成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通过将核心问题转换成问题串的形式,设计成学生学习的线路图,让学生的学习像走楼梯一样,一步一步往上升,接近学习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三、学习生成是学习真正的归属

课堂教学的成效必须让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课堂上落地,如果不能做到知识與技能的落地,课后再补救,那么就增加了师生在某个知识点与技能点投入的成本,与现在所提倡的高效课堂相违背。学生学习的成效是通过课堂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等来体现的。

例如,在教学“周长”概念时,在概念生成时学生就提出问题“长方体的周长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恰好填补了教师强化周长只是对平面图形概念而言的空白,也体现了学生学习思维的活跃,说明他们空间建构的思维得以发展。

学生如果按照教师设置的问题串、线路图进行学习,肯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但这毕竟是教师自己单方面的教学预设。教师与学生思维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的已有经验支撑他的学习,影响他对新知识的认知,所以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能体现学生学习真正发生的必须有学生的生成,学生的生成反映出学生对学习的真投入、真思考,体现了学习的真正发生。

四、深度学习是学习真正发生的尖峰

学习是体操式的思维训练,如果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是没有进展的。教师通过核心问题设置问题串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有了较大的收获,但是在学习的深度与厚度方面,还相差很大。要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教师就要在教学基础知识期间帮助学生向知识与技能的纵深发展,且知识要吃得透,技能要掌握得好,学习要走得深。

例如,在教学“体积与容积”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一个容器,它的体积与容积是否相等”的问题,多数学生都说因为容器壁有厚度,所以体积与容积不相等,但也有学生说如果用水做一个盒子来装水,那么这个用水做的盒子其体积和容积是相等的,或者用空气为材料做一个盒子里面盛满空气,那么其体积与容积也是相等的。可见,学生如果进行深度学习,他的思维是会“放飞”的,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习的真正发生,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真正发生,教师不是单纯的“教教材”,而是跳出教材,通过螺旋渐进的方式提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数学相关知识的理解。通过学习的真正发生能让学生认识到学无止境,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责编 覃小慧)

猜你喜欢

问题设置数学课堂深度学习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高中物理“少教多学”模式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