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对应思想,灵动小学数学课堂

2020-08-11陈凌云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数感数形结合

陈凌云

[摘要]数学思想是开启数学之门的钥匙,它蕴藏在知识的背后,需要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才能形成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而对应思想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将对应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降低学习的难度,拓展学生的思维,构建富有生命力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数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6-0089-02

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是数学的明暗两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而对应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之一,旨在通过联结点的对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这对于抽象逻辑思维薄弱的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挖掘知识背后的对应思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综合能力,让其破除“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享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畅快。

一、渗透对应思想,培养数感

数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也是人类较高的心智技能。良好的数感有助于学生感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也是进行计算的基础。从小学低年级学生认数开始,教师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将数字和生活中的事物数量建立对应关系,让学生经历口头数数、按物点数以及说出数后能够按数取物的对应过程,促进数感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数”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带了一些小玩具、布娃娃、玩偶等来到学校。新课伊始,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实物进行分类,然后把每一个分类都看成一个集合,引导学生指着集合中相应实物的数量进行数数,学生自然地将实物与1、2、3……对应起来,直到数到每个集合中的最后一个实物,也就是这一类物体的总个数。接着,教师再让学生分别从每个集合中拿出相同数量的实物,如2个飞机模型、2根小棒、2个小球等,通过实物的对应过渡到与数“2”的对应。在后续的教学环节,教师运用同样的方法,借助物与物、数与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其他数,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上述案例,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巧妙地在课堂中融入了对应思想,借助物物对应、数物对应,不仅让学生轻松地认识了10以内的数,还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数感。

二、渗透对应思想,促进思考

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一门学科,数轴便是数形结合的有效体现。无论是整数、分数还是小数,在数轴上都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点,并且数的排列是有规律、有方向的。这样的数、点对应,有助于学生发现数和数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比较数的大小,真正让抽象的数变得有“形”可依。

例如,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在学习这部分知识前,尽管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但并未深入地学习小数的意义,故而总结比较的方法时,会觉得比较困难。当学生难以用抽象的数学语言表述时,可以请数轴来帮忙。因为每一个小数在数轴上都可以找到唯一确定的点,也可依据两个小数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关系来比较大小(点越往数轴的左边靠,数就越小,反之,数就越大)。于是,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

在数轴上找小于0.5而大于0.25的小數,使抽象的数变得具体、形象,让数变“看不见”为“看得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较小数的方法。

上述案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教师巧妙地引入数轴,丰富了知识的表象,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依托,让学生借助小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掌握了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也更好地提升他们的思考力。

三、渗透对应思想,强化理解

平面图形是小学数学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尤其是教学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时,要注重渗透底、高对应的数学思想。让学生把握底.高对应的关系,找到解题的途径,就能避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相关内容时,若题中出现多余的条件就会给学生计算面积造成困扰,影响解题的正确率。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底、高对应的思想。如计算图l中的三角形面积时,因为高12厘米对应的底边长度是15厘米,所以正确的计算方法应该是15x12÷2,而有的学生却列式为14x12÷2。再如计算图2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时,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就是底和高,因此可以列式为16x12÷2,如果要运用斜边的长度计算面积,就要知道直角顶点到斜边的高。图3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有两条高,面积也有两种算法,但要找到对应的底和高才行。

上述案例,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故意放人多余的条件,让学生进行选择、辨别之后再进行面积计算。这样,可以很好地向学生渗透底、高对应的数学思想,提升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四、渗透对应思想,提升能力

在小学阶段,无论是分数应用题还是百分数应用题,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大的难点,容易出现思维障碍。如何帮助学生化解这样的难点,是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而量率对应思想的渗透,可以让学生在分析题意的过程中,变得有迹可循,从而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正确率。

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了这样的实际问题:“仓库里有一批货物,已经运走了它的3/8,还剩下120箱没有运走。这批货物一共有多少箱?”很多学生列出的算式是120÷3/8,这显然是不对的。此时教师没有立刻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引导学生从量率对应人手,依据条件“已经运走了它的3/8,可见货物的总箱数是单位“1”,平均分成8份,已经运走的占3份,而没有运走的占5份,也就是5/8,题中明确告知“还剩下120箱没有运走”,因此,分率5/8对应的是120箱。在量率对应的思想指引下,学生进行了正确

的解答:1一3/8=5/8,120÷5/8=192(箱)。 上述案例,在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出现错误时,教师没有“包办到底”,而是从量率对应关系人手,引导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实现会解一道题而会解一类题,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目标。

总之,对应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分支,学生应对其形成深刻的理解,并能灵活、自如地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潜移默化地渗透对应思想,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和精彩!

(责编 覃小慧)

猜你喜欢

数感数形结合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数感”的培养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新理念下学生数感培养策略
巧估算 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