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文化视角下的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践探索

2020-08-07肖晓香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校本办学育人

肖晓香

万事万物,都按照规律运行。教育也必须尊重学生发展的规律,尊重个性,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泉港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福炼校区不断梳理办学文化脉络,用文化的力量滋养学生成长,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内核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对学校德育课程进行一体化构建,培养和乐少年,即身体健健康康,做人堂堂正正,心理快快乐乐,头脑清清楚楚,做事兢兢业业,学问扎扎实实。最终达到个性和而不同,身心和谐发展。

一、观照历史,挖掘文化内涵

学校创办于1990年,原是福建炼油厂子弟小学,随着企业改革,2004年8月,福建公司子弟小学正式移交给泉港区政府管理,更名为“泉港区第二实验小学”。

为扩大优质学校的服务半径、覆盖半径,彰显教育公平和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2016年6月组建成立教育集团。集团下辖多个校区,先行设立两个校区,今后逐步扩大为多个校区,试点老校带新校、名优学校带分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实践。

学校在深入挖掘、梳理办学历史的基础上,全方位征求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和、雅、善”的学校校训以及“和教育·和校园”的办学理念。

二、构建体系,绘制德育课程

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开设和美课程,尝试构建富有二小特色的“和”教育德育课程文化,秉承“和教育”核心理念,主张“五育并举”办学思路,形成富有特色的“241”校本课程体系,即“国学启蒙”和“石油环保”两大校本精品必修课程,“我和自己、我和社会、我和自然、我和未来”四模块校本选修活动课。

三、落实推进,提升育人水平

1.挖掘内涵,建设“和美”校园

校园文化是一本无声的教科书,给孩子们创造最美丽最安全的生命贝壳,旨在给师生创造宽松愉悦的生活环境。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舒适优美、文化气息浓郁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和谐、温馨、和美的校园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充分挖掘文化内涵。

2.课程滋养,传承经典文化

优化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為目标,凸显办学特色。发挥教师特长,挖掘社区、家长资源,引进有特色的课程,对校本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摸索构建“和文化”课程的体系,结合校本课程开展的《“和文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市级课题顺利结题,《知石油 爱环保》校园读本获泉港区“中小学精品校本课程”一等奖,获泉州市“中小学精品校本课程”二等奖。在“书香墨香校园”建设过程中,结合我校开展的读写活动撰写的《阅读引领成长,书香润泽童年》在福建教育厅主办的《海峡读写研究》杂志“一校一品”栏目上专刊发表。

“童蒙养正,少年养志”。在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向他们传授国学,使他们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将传统文化的种子从小植根于心灵的深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用传统文化为将来的人生做好铺垫。

3.凸显实践,关注隐性课程

相对于显性德育教材而言,隐性德育课程广泛存在于课内外、校内外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

挖掘办学文化,锤炼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六节四礼两天地”为芯片统领学生课外活动,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特色德育实践。

每年的9月1日,通过活泼多样的“入学礼”仪式,让一年级的新生初步了解小学的学习生活,师生、生生之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培育小学生热爱自己的班级和同学,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文明素养,践行道德规范。

每年10月都举办校园体育节,内容丰富有趣、形式多样,师生共参与,以体验教育为主线,积极倡导阳光体育。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日,学校举办了“文明伴我行 童心跟党走”为主题的校园合唱节,激发广大师生爱党爱国热情,进一步掀起创建和谐校园的高潮。

每年的3月份举行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内容包括:小创造发明、小论文或创意方案;“探索科学瞬间”摄影作品展;科幻画作品征集;现场电脑科技制作比赛;泥工制作;环保童装展示;创意元宵花灯展;“小鬼当家”劳技大比拼等。

每年的4月份定为读书节,开展古诗词考级、国学知识竞赛、“淘书乐”小跳蚤书市,评选小书虫、阅读之星及书香班级;开展教师读书论坛,开展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

每年的5月份举行“小鬼当家”全校学生劳动技能大比拼,队员们在感受劳动的成功与快乐中全面健康地成长,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良好品德与责任感,使学生在感受劳动的成功与快乐中全面健康地成长。

每年的6月份举办校园艺术节活动,包括美术书法比赛、校园歌手大赛、“才艺大比拼”、大型文艺汇演等,学校的舞蹈队、鼓号队、武术队、器乐小组均积极参与。每年的“六一”节向整个社区和家长公开展示的大型文艺活动更是把学校艺术节活动推向高潮。

总之,“和”文化视角下的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是基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立足学校文化建设,整体规划育人环节,设计德育课程体系,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拓展德育课程新内涵,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六个方面,将德育工作全面落实到生活中。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校本办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