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凝聚力培养分析

2020-08-07王天斌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期

王天斌

摘 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注意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竞争力,提升团队的凝聚力。教师需要了解团队凝聚力的基本要素,并采用合适的培养手段,让学生能够在同一个目标下共同努力,密切协作,提升团队的整体竞争力,让学生共同进步。

关键词:小学体育;团队凝聚力;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于小学体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大多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是否达标[1],而在现代教学中,更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精神的发展情况。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团队凝聚力,采用各种策略,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将团队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合力。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形成团队凝聚力的要素

(一)一致的团队目标

团队凝聚力的基础,要求团队成员有着一致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教师在团队建立之初,要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意见,为团队目标的设定做出参考,教师可以综合学生的意见,设定团队目标,并让所有成员认可目标,并积极主动地为达成目标而奋斗,通过目标引导激发团队成员的成就感和使命感[2]。比如,在组建足球团队时,教师可以整合学生的意见,如有的学生希望能够在踢足球时收获快乐;有的学生希望踢足球能够尽心尽力,赢得比赛胜利;还有的则是无所谓成绩,只希望能够提升身体素质和反应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综合意见,并设定团队目标,可以具体到校内比赛的第一或是市内比赛第一,让学生找到为之奋斗的目标。

(二)优秀的领导素质

領导是团队的核心人物,能够影响团队的精气神,对于提升团队凝聚力有着直接影响。部分团队中,领导大多由教师兼任,教师的大脑思维发育成熟,为人处世较为老练,能够为团队的活动提供较大帮助,并建立规章制度,制定统一制服,有利于团队凝聚力的提升[3]。但是,教师与学生有较大的年龄差距,难以成为团队的灵魂人物,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推举出团队的队长,并让学生在接触中向着队长靠拢,领会他的思想,在赛场上追随他的脚步。队长人选要能服众,并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比如,在篮球团队中,大多存在一位核心球员,其要么是团队的得分手,要么是篮筐的捍卫者,团队需要围绕这位核心球员展开比赛,让其他学生围绕他组建团队,设定战术,为赢得比赛打下坚实基础。

(三)和谐的团队氛围

和谐的团队氛围在团队组建中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思想上彼此吸引的人会走到一起[4],实现团队凝聚力的有效提升。教师要注意团队成员彼此之间的接纳程度,队内矛盾是否尖锐,竞争是否为良性竞争。教师要关注团队成员间的关系情况,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思维习惯、心理素质,在队内出现矛盾时妥善处理,避免矛盾激化,影响到团队的凝聚力。比如,在篮球比赛中,某些队员关系不好,故意不给关系不好的队友传球,让比赛丧失战机,或是在队内爆发言语冲突甚至肢体冲撞,导致队内氛围恶化,让负面的影响扩大到整支团队。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通过谈心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彼此理解,并鼓励队员相互欣赏,打出成绩,赛出风格。

(四)健全的管理制度

一支具有凝聚力的团队,绝对离不开健全的管理制度,教师可以与队员共同商议,将管理制度进行修改,使其贴合团队自身的情况,并予以执行,让所有队员发挥监督作用。目前部分教师提出的管理制度,没有进行个性化修改[5],直接照搬其他优秀团队的管理制度,导致制度脱离实际,约束能力弱;有的教师没有咨询队员的意见,导致队员充满怨气,不愿执行,让管理制度沦为废纸一张。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并让学生自觉遵守,发挥监督作用。比如,在乒乓球队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商定练习乒乓球的起始时间以及打乒乓球时的章程,让学生了解每周需要做到的事情,让学生认同并自觉遵守,发挥监督作用。管理制度能够约束队员的行为,并让团队得到良性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凝聚力的培养方法

(一)设定团队目标,满足成长需要

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定团队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让学生能够为之奋斗,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在团队的组建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整合思想,在队内各抒己见,并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团队目标的设定。教师可以使用一定的标准,考量学生的进步情况,让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进步情况,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凝聚力强的团队,其队员的责任心也较强[6],适合的目标会让团队成员相互激励,共同进步,提升团队的交流效果,实现团队凝聚力的大幅提升。

比如,在田径接力比赛中,田径团队需要设定团队的目标,短期目标细致到个人,从学生的成绩出发,设定进步后的跑步速度,而长期目标为团队比赛的名次,如某次重要比赛需要排名第一。教师可以针对目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如优化学生个人的赛跑姿势,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或是进行接力赛跑的演练,观察每位学生接力时的接棒情况,避免接棒摔倒、接力棒掉落的情况发生。学生要找出团队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纠正存在的问题,实现团队成绩的大幅提升。

(二)确定团队领导,提升指挥艺术

教师在团队中,需要确立团队的领导,让学生能够围绕领导组建团队。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发育还不够成熟,体育教师可以担任团队的领导职务[7],确立团队目标,思考团队战术,组织团队训练,参与团队比赛,使用成熟的手段,让学生能够紧密团结,提升团队的凝聚力。部分教师可以选择团队有威望的学生担任队长,让学生能够相互吸引,以队长为核心,建立起一支具有凝聚力的团队。选择的队长需要能够服众,拥有一定的决断力,可以与其他队员同甘共苦[8],成为团队的精神导向。

比如,在足球比赛中,教师可以与队长一起领导团队。教师可以组织足球比赛,给予团队一定的自主空间,队长可以从教师处了解足球比赛用到的战术,分析对方球队成员的特点,并向其他队员传授得到的信息。队长作为团队的精神领袖,应组织队员合作抢断,并及时反击,在重要的时刻,队长要有一颗强心脏,能够稳定发挥,或是进行足球的抢断,或是将足球射入球门,让队员找到精神的寄托。教师要尊重队长在团队中的威望,在提意见时能够私下谈论,当队长存在严重问题时,需要进行及时更换,避免酿成大错。

(三)建立沟通渠道,消除误解分歧

团队磨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矛盾,这是学生的个性决定的,教师要妥善处理矛盾,避免团队出现分裂。有道是“最坚固的城池多从内部攻破”,教师要关注成员的人际关系情况,并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处事原则,为协调团队矛盾做好准备工作[9]。教师可以搭建沟通渠道,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如使用不记名投票,进行网上匿名交流等,让学生能够发泄出负面的情绪。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游戏,让学生能够彼此合作,并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提升对于彼此的理解程度。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两人三脚”活动,让学生相互配合。教师可以将学生两两分组,并将一根带子系住两人的一只左腿和一只右腿,让学生搭住肩膀,说着口号,进行“两人三脚”活动的练习。两人三脚能够有效拉近学生间的距离,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更加熟悉彼此,甚至产生友谊。教师还可以对“两人三脚”活动进行升级,如三人四脚甚至九人十脚,提升学生间的熟悉程度。学生在游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并自觉配合团队行动,实现体育成绩的大幅提升。

(四)制定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监督

在团队合作中,教师需要联合团队成员,制定出科学的、个性化的团队制度,让团队良性发展,并让团队成员发挥监督作用。在传统的制度建设中,学生没有参与制度的搭建,只能被动接受[10],导致学生对管理制度缺乏认识,而且不愿遵守规则,认为受到束缚,影响了团队的凝聚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了制度建设当中,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并进行规则的修改和删除,添加个性化的建议。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签名,让制度发挥作用,由于学生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就会自觉遵守制度,并监督制度的运行效果。

比如,在篮球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制度的建设工作。如商议篮球活动制度,如“活动内容为篮球练习,活动时间定为每个双周的星期三举行”,有的学生认为时间需要修改,移到星期五的下午。“不得向学生家长收取任何辅导费用”,有的学生认为太过苛刻,必要时需要教师与家长沟通,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如参与比赛时,需要购买矿泉水及食品,在观看篮球赛事时需要购置门票。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商议,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成为团队活动的主人,提升团队的凝聚力。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团队目标、确定团队领导、建立沟通渠道、制定管理制度等方式,培养团队的凝聚力,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让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隋鹏翔.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的实施策略研究[J].教学探索,2017,9(22):65-66.

[2]陈妙华.小学体育教师课堂管理之思考[J].运动精品,2018,7(37):28-29.

[3]吕洪超.阳光体育,高效课堂:浅谈小学体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9(7):11-12.

[4]隋鹏翔.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的实施策略研究[J].教学探索 2017,9(22):65-66.

[5]陈妙华.小学体育教师课堂管理之思考[J].运动精品,2018,7(37):28-29.

[6]吕洪超.阳光体育,高效课堂:浅谈小学体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9(7):11-12.

[7]隋鹏翔.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的实施策略研究[J].教学探索2017,9(22):65-66.

[8]陈妙华.小学体育教师课堂管理之思考[J].运动精品, 2018,7(37):28-29.

[9]吕洪超.阳光体育,高效课堂:浅谈小学体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9(7):11-12.

[10]隋鹏翔.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的实施策略研究[J].教学探索,2017,9(22):65-66.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