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分析

2020-08-07杨惠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杨惠

摘 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教学事业也有着更加广阔的进步空间,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授课,其中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中应当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优化和完善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理念,因为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习作教学工作。因此,以“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为主题来展开分析,详细地分析了当前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利于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促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順利开展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来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将会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应当将核心素养培养落实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不可否认,当前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各种薄弱环节,未能落实在习作教学工作中渗透核心素养,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后续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善于创新以及改革,为学生开展专业化的教学。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存在落后现象

当前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中依然存在问题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较为落后。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理念落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未意识到习作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和作用,所以就存在着忽略习作教学的现象,并且在传统教学理念的负面影响下,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体,并未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为学生开展习作教学工作时单纯地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学生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氛围中很难表达出自身的观点以及看法,思维处于固化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严重阻碍自身习作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在教学内容上习作还缺乏和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语文习作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深远的联系,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注重融入实际生活将会让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提升学习效率。但是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单纯地注重形式,却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感悟添加到自身的习作中,导致习作教学工作和实际生活脱离。一部分教师甚至让学生背诵优秀文章,并且将部分优美句是当作“万能句子”套用在作文中,导致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

2.未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当注重在各项工作中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是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为深远,所以在实际的习作教学过程中依然并未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产生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并未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提升习作教学效果的价值和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不够重视,也未能积极地引导学生开展专业化的学习,而是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按照固定的要求以及限制来落实写作工作,在这种习作背景下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严重阻碍了学生将自身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如果学生的思维过于固化也不利于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当学生在习作中缺少自身的生活个性以及兴趣爱好时,会导致习作教学的优势和价值并未完全体现,不仅不能够落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还将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阻碍。教师应当在后续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积极地优化和完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重视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促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开展的关键举措

1.注重加强习作训练教学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想促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注重加强写作训练。所谓核心素养就是要求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并且在每个阶段都获得一定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促进语文习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还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班级以及社会的大集体中,而在习作教学工作中将会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要想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在习作教学工作中为其提供专业化的教学,还要注重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积累知识。小学时期正是学生人生启蒙的黄金阶段,所以做好启蒙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能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习作训练是为提升学生习作能力而开设的教学内容,但是不可否认,当前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中习作训练并未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大部分的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训练而训练,而不是自主地完成写作以及热爱写作,并且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文章时,只是注重内容是否华丽以及是否跑题,却忽略了对学生写作思维以及表达能力的评价。因此,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只有落实多样化的评价工作,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思路以及语言表达习惯,才会提升写作能力,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例如,在讲解“爬山虎的脚”这一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时,要求其自主阅读范文,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后,询问学生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以及哪一部分是值得借鉴和具有参考意义的,通过这种手段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加强教学工作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依据教学情景发表自身的观点以及看法,根据真实感受来落实习作工作,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将会在提升创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2.积极采用创新教学手段

教师应积极地采用创新教学手段开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落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意识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单凭课堂教育是不够的,要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语文知识,同时触发自身的写作欲望,将生活中的美好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监督以及引导,所以应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中采用实践教学法来进行授课。传统的教学中,当教师在为学生开展习作教学时,一般都会主动地为学生传输各种思想,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如果在学习中遇到相对枯燥以及抽象的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将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后续的习作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和学生开展有效的互动交流,在互动交流中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掌握其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兴趣点,再根据学生的差异以及爱好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写作题目,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在习作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要培养其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从而升华文章。这就需要教师在为学生设置教学习任务时,不要过多地讲解以及设立规定,而是在为学生明确主题以及思路后,让学生能够自主创新、自由寫作。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授课,要求教师为每一个小组提供合理的写作题目,然后让小组成员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共同探究,通过对写作题目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来确定写作思路。当学生对文章题目有着不同的写作思路时,教师应进行合理的指导和评价,并且在评价中要善于采用鼓励的语气,通过这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勇气,提升创造力,最终落实在习作教学工作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3.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当前各种信息技术以及先进化的设备在教学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中教师也应当善于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授课,改变传统的教育形式。教师要采用多媒体技术来代替传统的授课方式,为学生播放各种具有针对性的视频、图片以及音乐,加强学生对各种写作题目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将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化,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实现学生碎片式学习以及移动式学习。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美丽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时,就可以在实际的授课前为学生收集和本节课相关的视频以及音乐,在授课时为学生播放海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感受这一情景,像海里的鱼、海上的海鸥等,促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再让学生深入地对这个视频中的真实情境进行探究,运用自身的想象力以语言的形式将岛屿环境描述出来,在提升习作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地意识到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改变以往的教课形式,注重更新和完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理念,全面认识和了解在习作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和作用,从而进一步明确教学重难点,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设计教学方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以一种正确的眼光看待当前语文写作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加强习作训练教学,积极采用创新教学手段,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以及落实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秦海东.语文核心素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15).

[2]壮亚芬.从“不求甚解”趋向“当求正解”: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的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9(32).

[3]钟鸿山.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改革[J].新课程(小学),2017(6).

[4]黄文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