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再思考

2020-08-07吴梅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实践基础

吴梅

摘 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注重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小学语文课程和课堂为立足点,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及其他课程的联系,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让语文学习更具整体性。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呢?从“语文即生活,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将生活融合进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即语文,采用多元化路径,将日常生活语文化,把语文渗透到生活中去”“语文是基础,构建全学科体系,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衔接,体现功用”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生活;实践;基础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呢?

一、生活即语文,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将生活融合进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来源于生活,语文无处不生活,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生活,贴近生活;同时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讲求应用性,要回归生活。当代的语文名师都主张语文学习要突破教材、突破课堂,要将语文课堂引向生活,拓展、延伸到生活各个领域,把语文学习同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大语文天地中汲取营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生活即语文”,就是要把学生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慈母情深》时,要求学生课前到生活中去寻找母爱的伟大并在课堂上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母爱的内涵。“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课堂上,学生从课文的描述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那么,能不能让学生从被动的感受者转化为主动的创造者呢?于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仿照课文的形式写一写。多彩的课后参与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潜力不断得到激发,从而真正地会学语文、活学语文、乐学语文。

“生活即语文”,就是要尽可能利用学生常接触到的资源,让其在课堂中得以再现,增加学生的感悟,加深学生对语文的认识。例如,媒体材料类的,报刊、广播电视、广告标语,哪些是精彩的,哪些是要批判的。再如,交际说明类的,如何对话,如何写请假条,如何写一份说明书或一份说明书如何理解,无一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把这些资源运用起来,自然而然地就把语文学习领域扩大了。

“生活即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广泛开展类阅读或专题阅读。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学生阅读的东西越多,积累就越多,素养就越丰厚,掌握课内的基础知识就越容易。如在五年级上册《窃读记》一文后的阅读为专题的综合性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其内容引领学生进行这样的阅读:

(1)进行主题阅读。让学生围绕确定的一个小主题开展阅读,如亲情类、乡村类、科普类、人物类等,让学生和好书交朋友,在班级中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2)进行系列阅读,找自己喜欢的作者,了解其写作特色。

(3)引导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然后相互交流并谈各自体会。

(4)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的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

这样的综合性活动,可以把课内和课外连成一个学习整体,把读书与活动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有读有悟,有读有写,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增强,阅读也会成为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

“生活即语文”,就是要开展活动将文本内容情景化,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大都是以文本形式出现的,学生难以有直观性的印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认知和心理特点,需要生动活泼的载体来丰富。通过语文活动、重现生活,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体验,便于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增强技能。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时,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可以将文章改编成剧本,学生分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生活情景剧”表演过程中真实感受廉颇、蔺相如的人物形象,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丰富语文教学内容,让语文不再虚无缥缈,让课堂鲜活起来。

二、采用多元化路径,生活即语文,要将日常生活语文化,把语文渗透到生活中去

1.重日常交际,在交际中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口语表达要经过内部言语→选词组句→外部语言三个环节,综合性地反映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只有具备好的素养才能把自己的意思和情感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多展示自己,进行自我介绍、介绍家乡,学会说什么、怎么说;可以让学生口述见闻,讲述身边看到的、听到的最喜欢的事情,相互交流心得;可以让学生汇报情况,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向老师和同学进行汇报;可以模拟场景,如:打电话、祝贺、感谢、请求帮助、讲故事、问题辩论等。在小学高段练习口语交际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十分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未来打下坚实基础,较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面向社会的生活实践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提高素养、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关注生活、深入生活,扎实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和领域,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

在节假日,提倡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外出旅游,观察、调查、参观等,让学生描写自然风光、叙述文物古迹历史、介绍民俗风情等。这样还可以让学生热爱生活、感悟生活,从而深化认识人生的意义。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家庭做调查采访,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等。

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探究活动,如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有趣的汉字》综合展示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其姓氏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其背后的故事,然后到班级分享。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历史的喜爱之情。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和根本,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

3.重写作训练,在写作中增强文字表达能力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重有意观察。让学生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同时还要边观察、边思考。如在习作“写一种植物”时,我采用实际观测法。上课前,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里的一棵树,引导学生观察树木的高度,树叶的形状、纹理,抱一抱它的树干,摸一摸它的表皮,闻一闻它的味道。然后观察树木的整体结构并加以想象。

抓住兴趣点。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作文是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我便让学生选一个班级里最有“故事”的同学,先集体交流这个同学的“轶事”,然后在回顾写作方法的基础上选取自认为最好玩的事情来写出这个同学的特点。结果不少学生作文写得真实有趣。

寫自我感悟。学生经历了自己的生活、参与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肯定有不少感受和想法、体会和心得,要让他们写下来,养成写生活随笔的习惯。

利用新媒体。当下学生要接触不少新媒体,如微信、微博、公众号、美篇等,要让学生尝试着练笔。如教师节来临时,通过微信送一段祝福语。

三、语文是基础,构建全学科体系,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衔接,体现功用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这说明语文是基础工具,语文是学习其他一切学科的工具。因此,学好语文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所必备的条件。

1.语文有助于理解其他学科的文字表达

比如,数学、科学概念的描述,要厘清内涵和外延,要提示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语言要讲求精练、准确、完整、严密、科学,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语文学科会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么描述。例如在写关于种子发芽成长的观察日记时,除去仔细观察外,表达也很重要,用词要准确,语言要简明扼要,细节要交代清楚,条理要清晰,过程要完整。

2.语文有助于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现在的考试强调阅读性,试题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深刻,考查概括分析能力,那么筛选提取主要信息就很重要。一些题目总是需要用较多的内容、较长的篇幅才能正确无误地表达清楚、完整。学生要善于在较长的句子、较长的篇幅中提炼精华,总结规律,筛选提取中心句、关键句和关键词。如“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的流动速度是50厘米/秒,在静脉中的流动速度是动脉中的2/5,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速度只有静脉中的3/8。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每秒流动多少厘米?”这道题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明白题中有血液在动脉中的速度、在静脉中的速度和在毛细血管中的速度这三个速度,通过已知条件弄清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再一步一步得出所求问题的答案。

3.语文有助于增强对艺术的感悟

《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然后乐气从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由此可见,从本源来看,在人类文明的启蒙时期,言、声、舞同祖,那就是“心”,唯一不同的是表现形式不同。

比如,美术视觉艺术,通过造型形象地进行思想文化的传播,其中的意境和感觉,如用语言文字描述进行展现,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利于大大丰富美术创作中所需要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再如,音乐是听觉艺术,通过声、调、韵来激发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如纯音乐,在音乐的节奏、旋律中再配一段文字,就会进入优美的意境中,让学生以心感之,以心悟之。音乐和语文是相通的,有共同的灵魂,如相同的韵脚,文字描绘的意境和音乐要表达的情感交相辉映,可让人更能动情。

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语文和其他学科进行横向联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综合的、网络化的语文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

编辑 李 争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实践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