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组合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绽放别样的精彩

2020-08-07贾雄英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小学体育

贾雄英

摘 要:体育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如一些球类和体育游戏。因此,小组合作在体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是体育教师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小组合作的基础理念是团结协作,基本单位是小组,基本目标是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触及他们的兴趣点,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体育教学在愉悦、活泼的氛围中得以有效开展,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但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从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出发,概述了开展小组合作的意义及有效策略,从而让小组合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绽放别样的精彩。

关键词:小学体育;小组合作;教学效率

小组合作是一种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能够在新课改的宏伟浪潮中彰显有效性的教学方式,也是被密切关注、广泛推广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为学生营造了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加速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融合,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充分体会到参与学习的成就感、愉悦感,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体育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物质基础,学生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因此,教师应重视体育教学。但就目前而言,小学体育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教学模式单一。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不少体育教师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被有效发挥,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兴趣没有被有效唤起,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二是评价片面。评价是教师端正学生态度、强化注意力的有效手段。有效的评价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只以学生的体育成绩为标价标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潜能的开发。

二、开展小组合作的意义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组合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为学生创造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从而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利用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结合教师的理论指导,掌握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素养,践行新课改倡导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让体育教学富有时代特色。

2.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学生不喜欢独自学习、独自练习,而是喜欢几个人一块儿探讨,小组合作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一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聪明才智和体育天赋的机会,使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体育特长,并在主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而兴趣是支撑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力量,因而会让体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体育学习不仅重视学习结果的掌握,更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参与和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互相探讨、交流、观察、比较、分析中,不仅获得知识,加深理解,还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小组合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教师“一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使教师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只在学生学有困难时给予帮助,思路受阻时给予疏通,方法欠妥时给予指导。教师需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搭建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三、开展小组合作的有效策略

1.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体育学习的教学模式,因此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只有将学生合理分组才能让各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等将其分为4~6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应呈现阶梯化状态,即成员包括不同程度的学生,优中差合理搭配,实现学习资源的均衡化,真正发挥优秀生对学困生的帮扶作用,带动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分组,如在长跑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课程要求先分为男女两大组,再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一步细化。最后,在每小组中选取一名沟通能力强、体育基础扎实的学生为小组长,负责整个小组学习活动的指挥和组织任务,保证小组活动能够切实有效地开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先将长跑的基本动作和要求传授给学生,如保持头和肩的稳定、摆臂应以肩为轴前后动作,左右动作幅度不超过身体正中线。男生400米3分钟内合格,女生200米2分钟内合格(根据不同的年级做出具体的要求)。接着,教师对小组长进行统一指导,确保小组长能够准确掌握长跑技能。最后,让小组长在小组内部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按照要求对小组成员展开强化练习,进行个别指导,纠正不规范动作。这些小组长本身都是一些沟通能力强、认真负责的学生,能够耐心、细心地指导,因而在他们的监督指导下,整个班级的运动技能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取得满意的效果。

2.创设丰富的情境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他们的思想是每个教师思考的话题。体育教师也不例外,只有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兴趣点,他们才会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體育学习中,加强体育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趣味素材,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驱动下充分理解、感知和体验,获得丰富而深刻的学习体验,让小学生的情感得以丰富,意识得以强化,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爱做游戏的兴趣爱好,创设游戏情境。如“传球游戏”:提前准备篮球或排球若干个,在操场上并排画出几个直径为50厘米的圆圈,每组一个圆圈,小组成员之间间隔2米,在距离圆圈4~6米处画一条横线,每组组长站在圆心处,组员面向组长站在横线外,成纵列队形。每组第一个学生按规定的传球方法,将球传给组长后迅速站到队尾,第2个成员立即上前接组长的回传球,以此按顺序进行传球、接球,传球时不得出圈或過线,若有掉落,由本人将球拾起重新传,先传完的小组获胜。这样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运球、传球等基本技能,还发展了团结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了小组学习的作用,培养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3.组织多种竞赛活动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竞争意识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只有具备一定的竞争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学科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竞争意识。体育教学中常常会开展一些比赛活动,这是对学生渗透竞争意识的绝佳时机。教师要抓住一切契机,组织多种竞赛活动,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

例如,教学小学体育《仰卧起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屈腿仰卧起坐的技术动作,发展身体的协调性,提高身体韧性,教师设计了“看谁反应快”的竞赛活动。两人一个垫子,面对面听口令,看谁能够听到教师的口令后迅速做出反应,按照口令要求做出标准动作。这样的竞赛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加速对运动技能的消化和吸收,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再如,为了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学互动,培养其勇于创新的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发展身体的平衡力,教师组织了“4×100米接力跑”的竞赛活动,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第一名学生拿着接力棒跑到指定地点后,返回将小棒交到第二名成员手里,第二名学生按照同样的方式跑回,交到下一名成员的手里,以此类推,用时最短一组获胜。在这一竞赛活动中,学生会掌握交接棒的技术动作,并且能在比赛中加以运用,提升竞争意识,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适应竞争、合作共赢夯实了基础。

4.运用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新课改推崇的一种学习模式,它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他们能够通过合作交流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体会合作的乐趣,激发合作动力,保持合作的热情。具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分为一个个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合作意识。

以小学体育“双手向前、向后抛掷实心球”一课为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抛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发展协调能力。教师将教学内容分为几个任务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1)双手从头向前投掷实心球时如何保持身体平衡?(2)如何增强投掷球手臂的力量?(3)球的出手角度如何把控?学生先在小组内商讨练习,解决任务。接着,小组上台展示,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通过实施任务驱动法,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并在合作中培养自信、果断、互助等优良品质。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的焦点集中在学生身上。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小学体育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因此,体育教师要为学生多创造小组合作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确保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让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孙宁.合作让雏鹰快乐地飞翔:浅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10).

[2]林芬.简析自主合作教学模式下的前滚翻教学:以水平二(三年级)前滚翻教学为例[J].运动,2017(20).

[3]张子利.小组合作与自主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22).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小学体育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