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已度玉门关

2020-08-07汤文华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

汤文华

摘 要:文言文——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考虑其生僻拗口,几乎未将它囊括于小学教材之中。所幸,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摸索,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就入编了第一篇“文言文”,真可谓是“春风已度玉门关”。教材编排已经受到重视,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依然还是个盲区。因此,文言文教学应该是语文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激发兴趣;读出韵味;解文释意;化疑解难;有效测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体目标与内容规定:“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所以,将文言文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上作为载体进行教学,对于中华文化的继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相比于之前的教学内容,学生对于文言文比较陌生,缺乏学习的兴趣,甚至很多基础的知识内容都不能理解,这也为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再加上有些教师不重视文言文的教学,对于教材中的文言文课大多是简单带过,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通常是一知半解的。因此就需要改变这一教学模式,挖掘文言文自身所具有的魅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统编教材精选的文言文,每一篇都短小精悍,富有情节,饱含道理。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标精神,让小学生易于理解接受文言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灵活多样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依据文本内容,在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1.情境导入法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消除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畏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师导入:古时候有一个人,他把自己家的粮食放在瓮中。一只贪吃的骆驼把头伸进瓮里偷吃,结果头被卡住,出不来了,这个人因此很發愁。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你们猜一下这只骆驼的命运会是怎样呢?对于学生来说,听故事应该再喜欢不过了,带着问题思考,一方面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为后面文章的学习做铺垫。

2.背景导入法

我们的文言文内容历史悠久,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认识比较少,如果在教学中加入文言文的背景知识,那将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师导入:相传有一个叫伯牙的琴师和一名叫钟子期的樵夫在一个中秋之夜因音乐而相识,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挥泪告别并立下约定在第二年的八月十六日再次见面,终于到了那天,伯牙满心期待,可是等到的却是钟子期冰冷的墓碑,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这样的导入,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3.直观导入法

在课堂上用实物、标本、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如部编版《书戴嵩画牛》可以出示几张斗牛图,引导学生观察哪幅是戴嵩的斗牛图?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走进今天的文言文。

4.释题导入法

有的文言文题目比较长,也比较难理解,通过对文言文的题目为切入点进行导入对整个文本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引导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学生对于“道旁李”会比较陌生,在课前进行释题导入对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相信学生对这节课更为期待!

二、分层诵读,读出韵味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文言文教学更要体现朗读,通过朗读读出古代汉字的魅力之处,体会文言文的韵味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朗读要求学生读出正确的词句即可,对于语气、感情等方面不做要求;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引导学生感知文言文的朗读特点,还要求读好停顿,读出节奏感,熟读成诵。而到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中则要求:要根据情感用重读或慢读等方法读出重音,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对话的情感和神态。由此可见,文言文朗读目标呈阶梯式螺旋提高。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我将文言文朗读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初读时正确流利

初读文言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特别是文言文中含有的通假字,需要根据字义,读准字音。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中的《论文》一文: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根据注释同“智”,意思是智慧,与白话文读音不同,应该读作“zhì”。

2.通读时节奏分明

在文言文教学中,根据句意划分节奏是读好文言文停顿的有效方法。

如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中“尾搐入两股间”的节奏朗读,经常听学生读成:尾搐/入两股间。此时应引导学生关注注释,“搐”指的是“抽缩”,因此“搐入”作为一个动词,不可分开,所以本句节奏化分应为:尾/搐入/两股间。

3.精读时读出韵味

在对文言文内容的品读和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后,通过听录音、范读、模仿读等策略,将文言文朗读技巧“声断气连”,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使学生读出特有的古韵味。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王戎所说的话: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引导孩子读出王戎那种淡定、自信的语气,如果加上动作读就更能读出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读出韵味。

4.深读时悟出道理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诵读文言文,在朗读中把握文章大意,品味文言文精妙之处。如《司马光》教学最后,引导学生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文中感受其聪明之处。

三、巧借“助手”,解文释意

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文言文阅读技巧的教学,针对教材中的文言文,传授文言文的解读技巧,让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解读能力,在此基础上有效进行文言文阅读。所以,我认为文言文词语教学是关键,通过对词语的理解进行感悟文言文,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词语的教学要怎么做呢?

1.借助注释

注释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拐杖,通过注释去理解文章的大意。每一篇文言文重要的字一般注释都会标出来,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中:溺而不返,顾为精卫。引导学生看注解“溺”的意思为溺水,所以整句话的意思应该是:溺水了没有返回。

2.借助插图

部编版的每一篇文言文都对应着相应插入,比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中,我在讲课的时候,很多孩子在回答: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对于“折”学生容易说成压断,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文中插图,反问:树枝有被压断吗?进而解释“折”就是压弯的意思。

3.借助工具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这里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就应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查字典的方式,不要一味地把意思跟学生说,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查字典,自己去体会。我听过一堂公开课《书戴嵩画牛》中有一句话:处士笑而然之。书中“然之”的解释:认为他说的对。孙老师直接提问:“然”什么意思?有些学生回答不出来,立马拿起边上的字典,当场查字典给孩子看,最后大家也都明白了,“然”在这里指的是:对。教师可以适当“让出”一些时间,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字义。

4.结合学习积累

比如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竞走”教学,引导学生对“走”字的理解可以结合上学期学过的《守株待兔》中“兔走触株”中“走”就是“跑”的意思,这里的意思也是“跑”的意思,再进行引导“兔走”就是“兔跑”的意思。

四、关注“重”字,化疑解难

一篇文言文中經常出现同一个字却是不同的意思,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一词多义”,关注文言文的一词多义,理解一词多义才能更好地掌握文言文。

比如《司马光》中三次出现“儿”,分别是: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翁、儿得活。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这三个“儿”分别指的是谁?第一个“儿”表示的是儿化音,指的是一群孩子;第二个“儿”指的是孩子,一群孩子中的一个孩子;第三个“儿”也是指孩子,溺水的孩子,跟第二个“儿”指的是同一个人。

又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中三次出现了“之”,分别是:诸儿竞走取之、人问之、取之。“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虽然重复出现了三次,但是这里并不都一样,第一个“竞走取之”和第三个“取之”指的是“李子”,第二个“之”指的却是这件事,也就是王戎不取李子这件事。所以文言文真的很有意思,简简单单一个字却有不同的含义,这就是中华文字的魅力所在。

五、精炼反馈,有效测评

1.精选练习,测评一体

在课堂上构建“教—学—评”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监测学生对于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如《书戴嵩画牛》的教学反馈中,当老师引导:“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学生说意思之后,教师还进行了监测:画牛当问(  )、养花当问(  )、(  )当问(  )。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2.复述故事,体会道理

部编版文言文教学目标大部分提到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所以在课上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好故事内容。如果再进行想象就更好了,比如《司马光》引导当一儿跌入瓮中,其他人会怎样?可以用上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文中写道:光持石击瓮。想象:光____持石击瓮?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讲文中故事,这样故事才会更加饱满、生动。当然,教师要根据每一学段提出不一样的要求。

3.角色扮演,感悟形象

角色扮演,愉悦课堂。角色扮演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如果把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形式引入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很高!如我在教《守株待兔》这课时,让学生一个扮农夫,一个扮兔子并给戴上了兔子的头饰,当表演到兔子折颈而死时,在表演兔子死的时候故意抽动自己的身体,全班笑得前仰后翻,相信孩子对文言文会更加感兴趣。

又如,我在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引导孩子表演这个故事情节,其中有一个环节孩子在摘取道路旁边的李子时感悟苦李时,他故意假装吐了一下李子,全班也是哄堂大笑。从故事中感知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物形象。整节课气氛轻松愉快,课堂效果非常好!

文言文是一种简练而不缺美感的语言符号,是我们古老的中国智慧,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弘扬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国人的光荣,更是我们的使命。教师是文化传播的使者,让我们立足文言文教学特点,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爱上文言文,积极学习文言文,让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徐淑艳.立足教材文本,提高语用能力: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5(14):28-29.

[2]周晓霞.小学文言文字词教学五策[J].教育视界,2017(22):30-32.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