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

2020-08-07卢海军

新课程·上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孤独症结构化

卢海军

摘 要:孤独症是一个连续的谱系障碍,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社会互动、沟通以及行为、智力水平等方面。有关资料显示,有将近40%~70%的孤独症儿童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主要表现为不能说话或鹦鹉学舌,因此,在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中,语言干预训练已被放在首要位置,结合我校孤独症语言训练实际操作中材料选取、康复方法加以分析总结。

关键词:孤独症;手势语;ABA;结构化

一、孤独症儿童语言前期的训练方法

语言前期指孤独症孩子还没有完全建立口语能力,在表达自己意愿上,主要是靠肢体动作模式,如:孩子想要得到一个物品或实物,就会拉着训练者或家长的手去指向,当得到满足时,他会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物品或实物上,对家长便没有互动意识了。在对这个阶段孩子语言干预训练中,一味地教孩子发音,效果收效甚微甚至停步不前,往往大人急,孩子抵触。针对本阶段的孤独症孩子进行语言干预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稳控情绪,建立基本学习行为

日常生活中,孤独症孩子情绪波动特别大,对陌生的人常常表现出抵触的情绪,缺少与之互动的意识,对环境也是如此,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严重的会出现哭闹的现象。对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训练者应找准对待孤独症孩子的强化物,通过ABA模式、(指令—听从—反映—强化)DTT回合制训练来最大程度地稳控孩子的情绪,建立起最基础的指令听从模式。比如:训练者发出指令:“小手背后,身子坐直。”当孩子听见并完成相应的动作时,用强化物给予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这样经过反复练习,孩子的情绪就能够达到控制的效果,从而为下一步的语言干预做好准备。

2.提升模仿能力,建立学习能力

我们对技能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孤独症孩子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孩子连举手、鼓掌等这么明显这么大的动作都模仿不了,那么极为精细的口舌部模仿和发音是更为困难的。因此,在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前期阶段,训练者应加大孤独症孩子的模仿能力训练,从简单地认识五官、身体部位开始,再扩展到其他的大动作,通过师生互动的模式,提升孩子的模仿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建立学习能力。如指鼻子游戏,训练者发指令“鼻子”学生指自己的鼻子,“指老师的鼻子”学生指教师的鼻子。

3.结构化的环境,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

在语言训练前期,一定要为孤独症结构化环境,不仅在训练课上,也包括平时的生活当中,训练者与家长一起为孩子圈定好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建立起学习习惯。比如大小便,以固定的间隔时间带孩子到卫生间,训练者给予声音提示:“尿尿”,可辅助手势提示,再带到卫生间帮助他大小便。生活训练中伴随儿童的动作和行为所提示的声音和手势,在今后的语言表达训练中,将成为形成这些行为的预期性诱发信号。

二、孤独症儿童语言中期的训练方法

进入语言训练中期代表着孤独症孩子具备了模仿能力的基础,发音上通过ABA模式能有意识地发音,针对这个阶段孩子的训练应该继续加大巩固其模仿能力,并进行个别的矫音正音训练,有意识地扩展孩子的词汇量,增进其社会性的提高与融入。

1.加大口部与手部精细动作的模仿

与训练初期比较,本阶段模仿能力的训练侧重有所改变,从大动作模仿训练过渡到口部与手部精细动作,每个人发音都要经过口腔舌位精细动作的配合,孤独症孩子由于缺乏交流意识,发音贫瘠,口部的精细动作差,因此中期训练时应加大口部精细动作训练,注重气息的锻炼。再有就是加强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它会无形当中增强孩子自身其他方面的能力。俗话说的“心灵手巧”,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互逆。

2.注重“字”“词”“短句”的扩展

孤独症儿童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普通儿童发展顺序是一致的,都经历着字词句的扩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多寻找与孤独症孩子交流的机会,扩展孩子的词汇量,逐步形成短语的表述方式。例如:当看到孩子想要某种东西时,就应当看着他的眼睛,说:“这是什么?”然后等待他回答:“某某东西。”也可以在等待几秒钟后提示他或告诉他“某某”。然后再让孩子表述出这是什么。

3.多种学习方式的介入

孤独症孩子的最终障碍是社会性交往障碍,因此在训练中就应多为孩子创造这种情景交往互动模式,或借助多媒体课件,或有意识增强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或让其他的普通儿童参与课堂,指导其与孤独症孩子进行互动,通过看卡片、看故事书、看动画片等形式丰富孩子的词汇量,也可以通过社交游戏,培养孩子与人互动的积极性,并通过不同手段激发孩子的表达动机等等,增强孤独症孩子沟通交往意识。

三、孤独症儿童高级训练内容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提高学习品质和技能,注重孩子社会性的提高。在中级阶段的基础上,依据孩子兴趣,训练者逐渐增加难度和孩子自主学习技能,让孩子在语言认知方面掌握物品功能、外形和类别的知识,在语言方面开始与家长使用交流性语言,让孤独症孩子使用语言与训练者沟通。

社会性是生物作为集体活动中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社会性是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人并不是自然界中唯一具有社会性的生物。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生物看起来比人更具有社会性,如蚂蚁、蜜蜂等。孤独症孩子由于其身心特点,在这一方面是极为欠缺的。因此,当孩子积累了一些交往意识,我们把社会性的提高作为本阶段的训练重点。在孤独症儿童语言康复中增强孩子的社会性主要采用言谈与实践两种形式。言谈就是指训练者与孤独症孩子进行谈话训练,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场所,如:医院、银行、学校、商场等一些机构的功能与孩子进行普及,再如:居家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防火、防水、防电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对孩子进行谈话式教育普及。另外,社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在对孩子进行康复的同时,与家长进行积极沟通,针对孩子的社会性进行社会实践,如让家长带孩子去商场购物、去公园散步、去银行取钱等等。经过长期训练,孤独症孩子在社会性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为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及社會适应奠定了基础。

总之,孤独症孩子的语言康复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训练过程,训练者或家长都应有坚实的心理准备,根据孩子的具体发展,为孩子选取科学的训练内容,采用灵活的训练方式,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对待康复,从孩子的兴趣着手并持之以恒。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语言训练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邹小兵.与你同行:孤独症儿童家长必读[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5.

[2]李芳,李丹.特殊儿童应用行为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06.

[3]凯瑟琳·莫里斯.让我听见你的声音(一个家庭战胜孤独症的故事)[J].华夏,2014(4).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孤独症结构化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改进的非结构化对等网络动态搜索算法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基于融合教育理念的孤独症学生社会交往干预个案研究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
基于软信息的结构化转换